APP下载

试论网络穿越小说中的民族国家想象

2021-11-27汪欣

美与时代·下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国家认同想象

摘  要:穿越意识自古代萌芽,后成为一种母题或者故事元素进入文学作品之中。自《梦回大清》连载以来,网络穿越小说数量迅速增长,其中表露出大众对民族国家的想象。这些想象集中表现在对国家富强的想象和对个人与民族国家关系的想象两方面,表达了人们对于国家与个人关系的理解、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网络穿越小说中的民族国家想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实焦虑、加深创作者与接受者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关键词:网络穿越小说;民族国家;想象;认同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成果。

穿越,作为一种文学母题,或者作为一种故事元素,在网络小说中极为常见。关于网络穿越小说的定义,历来的研究者众说纷纭,李玉萍的概括很有代表性:“网络穿越小说是21世纪初在中国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网络原创文学的写作类型,大多数网络穿越小说的主线是讲述主人公由于某种原因(或机缘巧合,或刻意为之)穿越时空,来到另一个特定时空(既可以是真实历史中的某个朝代,又可以是虚拟出来的某个时空环境),继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1]“穿越”总是离不开线性历史观的约束,即生活在当下的主人公,想像因偶然的机遇,回到了过去或者去到了将来,由此带来故事空间的切换和情节建构的合理性。

一、作为一种想象的穿越

想象是由人对外界和自身的认识产生的结果,穿越作为一种想象,涉及到对时间的认识和对空间的塑造,是一直潜藏在人们的意识之中的。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里已经有了穿越意识的萌芽: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虽然没有突出时间因素,但是将偶然性作为了故事发生的支点。刘义庆的《幽明录》中记载的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遇仙的故事,以及任昉的《述异记》中“烂柯”的故事,体现的都是人们对时间相对性的感知。唐传奇《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表现的时空意识和网络穿越小说更接近,只不过还需要梦境作为媒介:从时间上看,梦境和现实的时间是相对的,梦中可以是漫长一生,而在现实中却只是一场好梦的时间。在穿越小说中,生活在现代的主人公穿越到异时空之后,也经历了一生,回到现代的时间和穿越时的时间也很接近,继续生活并不会受到影响;从空间上看,梦中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而穿越小说中的异空间也是在现实或者历史的基础上虚拟的。有学者根据异时空的设定将穿越小说分为架空类和历史类:前者是指穿越到历史上不存在的朝代,这个朝代和古代封建王朝整体相似;后者是指穿越到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朝代。不论是架空类还是历史类,异时空都是现实世界的影子。

直到科学论证让人们摆脱时间单向前进这一观念的束缚,穿越时空才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的想象生活的方式。1889年,马克·吐温创作的《亚瑟王朝的美国佬》讲述了生活在19世纪的康州人穿越到6世纪的英国亚瑟王朝的故事。1895年,英国作家兼科学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时间机器》出版,汇集了他两年内在《全国观察家》上发表的关于时间旅行的文章,讲述了一位科学家乘坐时间机器,穿越到80万年以后的未来的所见所闻。到了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时间膨胀说”让时空穿梭的幻想成为科学假设。人们不再需要借助梦境幻想自己在另一个时空的生活,时间线上的任意一个节点都可以是想象发生的起点。时空穿梭逐渐成为文学艺术家们的创作元素,进入到作品之中。

在中国,将穿越作为故事元素的作品出现得比西方晚得多,最早的是由台湾作家席绢创作的《交错时光的爱恋》,这部作品于1993年出版,讲述了一位名叫杨柳意的现代女性遭遇车祸离世后,被拥有异能的母亲将魂魄送到宋朝,附身在苏幻儿身上之后发生的故事。1994年,香港作家黄易的《寻秦记》开始连载出版,讲述现代香港特警项少龙因为实验失败,穿越到战国末年,参与秦统一天下这一历史进程的故事。这两部小说开启了中国穿越小说创作的热潮。2004年金子的《梦回大清》在晋江文学城网站开始连载、并作为第一部网络穿越小說出现。穿越小说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拥有庞大作品体量的类型小说。网络穿越小说正是众多在网络上发表、连载、传播与接受的穿越小说的集合。

不少网络穿越小说在对异时空的书写中隐藏着对民族国家的想象。“民族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对它的界定存在争议,争议之处在于是否以民族结构作为这一概念的本质。以民族结构来界定的一方基本认为民族家园与国家疆界一致,民族国家的经典模式就是“一族一国”;不以民族结构来界定的一方,更看重国家内部成员的共性。如宁骚认为:“构成民族国家本质内容的,是国家的统一性和国家文化的同质性,是国民对主权国家在文化上、政治上的普遍认同。”[2]网络穿越小说中,“民族国家”的本质不在于民族结构,而在于被统治者们的政治认同,以及明确的疆域意识。不能单采纳某一方给网络穿越小说中的“民族国家”下定义。网络穿越小说中的民族国家想象,本文是指一批在现代家国体系中成长起来的作者,将这个时代对于“国家”的理解和愿景带回传统社会,结合自身储备的历史知识,描述古代的社会状况,尤其是演绎封建政治制度和战争。这种想象在以男性为穿越主角的网络穿越小说和部分穿越女尊网络小说中都能得到较为充分的表现,因此本文中选取的作品例证主要来自于这两类小说。

二、想象的民族国家形象

查尔斯·泰勒认为,“社会想象”是“人们想象其社会存在的方式,人们如何待人接物,人们通常能满足的期望,以及支撑着这些期望的更深层的规范观念和形象”[3]18。并且,想象的方式是“大多数人共同拥有的”[3]18,其方式“是以形象、故事和传说来表述的”[3]18。网络文学正是经过了互联网技术加持之后的一种无比自由的社会想象的方式,隐藏着人们的共同想象与集体潜意识。在网络文学创作与阅读的过程中,集体潜意识中的观念通过故事演绎自证合理,又得到进一步巩固。通过总结网络穿越小说中塑造的民族国家形象,可以明大众对民族国家应当如何存在的期望。

(一)领土意识

中国古代说国家不是用“国家”,而是用“天下”,这建立在儒家特有的华夏中心观的基础之上,这种华夏中心观随着儒家文化主导地位的巩固而逐渐形成。对内,“天下”人都要奉行儒家的那一套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要符合儒家规定的礼俗礼规;对外,儒家文化优于周边民族的文化,儒家文化是同化和征服周边民族强有力的工具。基于这种文化心态,再加上小农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少有向外进行武力扩张的意识和做法。

但是在网络穿越小说中,穿越主角们对于领土的看法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自古就有的领土不容侵犯的意识,还增添了强烈的向外扩张国家疆域的意愿,对战争的态度也是无所畏惧,充满必胜信念的。例如在月关的《回到明朝当王爷》中,现代保险公司职员郑少鹏意外死亡后,因地府的工作失误变成“九世善人”,穿越到明朝中期,成为穷秀才杨凌,进入权力中心后,编练近代海军,挥师南下,平息倭寇,招降海盗,占据钓鱼岛、澳门、马六甲海峡、琉球和夷洲,领兵北上,占据了西伯利亚地区,杨凌最终也因为战功卓著,被封为西伯利亚王。在征服关外游牧的朵颜三卫和女真族时,杨凌说的话可以代表网络穿越小说扩大领土范围的思想倾向:“只要朵颜三卫离开这里,大明北上的通道就会变得异常顺畅,用上几十年功夫,女真人就会完全汉化,关外将不再是关外,长城将不再是边界,天子所守的京师将变成大明的中堂花园而不是一道随时有强敌觊觎的门户。”

这种对领土的扩张和占据的想象与中国近代以来的遭遇密切相关,割地赔款的经历是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屈辱与不甘;同时,它也是现代国家意识的产物,现代民族国家享有领土主权,指国家对其领土本身以及领土范围内的人和物所具有的最高权力,包括所有权和管辖权。领土主权是其它主权实现的基础。这两方面的结合,滋生了复土主义,这是民族主义的表现之一,它的特点是“要求统一或重新统一被认为是本民族领土一部分的被分裂的领土”[4]。人们都有领土主权意识和祖国完整统一的愿望,文学的特殊作用,就在于可以构建一个乌托邦,在那里可以凭一己之力改变历史,穿越就是通往这个乌托邦的捷径。

(二)发展观念

民族国家的体认需要在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中实现,网络穿越小说中的民族国家想象离不开国家之间的战争,由战争走向和平、由弱小走向强大是民族国家想象一贯遵循的叙事逻辑。但凡涉及国家之间的战争的,结局必然是穿越主角所处的统治集团获得最终胜利,实现大一统。

一方面,它反映了斯宾塞提出的“社会进化论”对当代历史观的影响。斯宾塞认为历史和社会是不断前进的,还认为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也存在着适者生存的竞争,劣等的民族要么最终被淘汰,要么最终被优等的民族统治。因此,穿越主角身处异时空时,面对着农业文明和国家危机,有着天然的壮大国家实力的责任感。同时,作者们默认现代文明优于古代文明,以一种先知和启蒙者的姿态出现在异时空里,带去现代的工业、手工业技术,教古代人学习现代的医学、数学等科学知识,推广现代政治制度、商业理念、军事组织模式等,还喜欢描写中华优秀文学与异时空的文学的较量中取得的压倒性优势。一些网络穿越小说成为作家试验不同政体、表达自身政治观念的形式化外观。例如酒徒的《明》中,现代人午安国穿越到了明朝朱元璋时期,将财产权利和平等观念传播给古人,办钢铁产业、办学校、报纸,建立证券交易所、民众自卫军和议会等,将明朝建设成了一个近似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另一方面,这一逻辑也折射出大众对于中华民族共和国发展历程的高度认同感和自豪感。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直接感受着经济独立与繁荣发展带来的社会巨变,见证着国家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逐步提升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不断增强。他们基于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和自信,幻想回到中国古代,实践自身具有的现代理念,帮助先人们加速发展,甚至改写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华杨的《中华再起》,两位生活在现代的警察杨沪生和史秉誉穿越到了晚清,将太平天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率领这支军队推翻了满清统治,联合美国击败英法联军,将20世纪初惨遭外侮的中国打造成世界第一强国。

三、想象的个人与民族国家

在文学作品中,“个人”的意义不仅仅是作为典型形象,还可以是作为某种意识形态的统一的实现中介。“五四”启蒙文学将个人从传统的封建家族中解放出来,成为不受家族主义束缚的独立的个人,走向广阔的社会。同时,这种破坏家族的文学和“出走”的想象受到了现代民族国家话语的规范,毁灭“家族”是为了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一个“新中国”,“个人”的创造最终是为“民族国家”的认同服务的。“个人”就是这一认同得以推广的中介。

一方面,网络穿越小说先天就便于延续这种“个人”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因为对于穿越主人公来说,所有异时空里原有的人都是异己力量,主人公在异时空里始终是孤身一人的,没有家庭或者家族可依靠,只能被放置在个人与民族国家的对立关系中。哪怕是多人穿越,这些穿越者也不是以家庭成员的关系相处,倒更像是利益相关的工作团队。如陆双鹤的《迷失在一六二九》,来自于不同国家的人集体穿越,因同有现代价值观而聚集成一个团体,后者如家庭的概念是穿越者不具备的,他们本身就是社会中独立的个体,不需要经历走出家庭这一转换过程。

另一方面,网络穿越小说必然要将“个人”塑造成英雄,不单是出于读者有代入感和阅读爽感的需要,其深层原因是个人与民族国家之间存在着互文性,穿越主人公由普通人转变为民族国家发展的功臣,这一过程是可以具象描写的,只有通过这种对个人的具象描写,才能达成对抽象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网络穿越小说中对“个人”的塑造是不同的,根据掺杂个人欲望的多少,笔者尝试将穿越主角分为两类。

(一)大国小我

大国小我,指的是身披主角光环的穿越者们,在异时空里表现出对权力、荣誉和财富的轻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以民族国家的富强为前提,為国为民做贡献是出于命运的偶然,或者说一种身份带来的责任感,在小说的最后功成身退,以隐士的身份淡出权力中心,逍遥于江湖之间。

例如陈词懒调的《原始战记》中,现代人穿越到类似于原始社会的“炎角”部落,适应了原始渔猎生活后,带领部落进行迁徙、完善火种,促成部落联盟。这部小说里,主角个人发展的YY被弱化,主角带领部落民众寻求共同富裕和文明发展的奋斗历程才是YY的重点。民族国家想象不仅仅体现在男性向穿越小说中,还体现在部分女性向穿越小说中,如在绿轩的《末世朱颜》中,主角穿越后成为慈禧,为圆明园立耻辱碑、设立国耻日、对同治皇帝实行现代教育、卖给美国人武器、建造汽轮装甲船等,这是一位有着极强国家责任感的统治者。这种个人与民族的密切关系,既使个体人生具有了某种崇高感和神圣性,亦使民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召唤性。另外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猫腻的《庆余年》,主角范闲由现代人的灵魂附身,“没有心情去改变这个世界,也没有兴趣去改变这个世界”“心里对于光宗耀祖根本没有丝毫想法”,后来随着身世之谜的缓慢揭开,卷入了政治纷争之中,特别是当他得知母亲死亡真相和监察院门口的牌坊上的原本内容之后,开始向君主专制金字塔顶端的父亲复仇,继续着母亲叶轻眉——另一个现代穿越者在庆国未尽的现代化事业。

需要說明的是,同一主角的身上,可能既有单纯为了理想、为了人民的一面,又有私人动机或欲望的一面。这是因为,网络穿越小说本身具有的商业特质决定了它必须为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如果一部小说的情节推进过程不是爽感升级过程,这部作品就不会得到读者坚持不懈的点击和持续投出的月票。怎么把握私人欲望与民族国家理想的平衡,如何将它们编入叙事逻辑,成为区分两类“个人”的标准。

(二)小国大我

小国大我与大国小我相对,是不应当被提倡的一种关系,作者在想象民族国家的同时,掺杂了过多的如暴力崇拜、丛林法则、极端民族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使得想象出来的民族国家成为一种扭曲的、不符合逻辑和事实的存在,国家的发展只是穿越主人公获得权力、财富和美色的过程中附带实现的,民族国家的设定只是爽感升级的必要背景。

例如寂寞剑客的《混在三国当军阀》中,马跃穿越到汉末,率领溃败的黄巾军在塞北建立了自己的皇朝,用奴隶制统治内部,用战争为兄弟团体带来荣华富贵。书中宣扬的是暴力与种族主义,标举的是狼性,是在乱世里成为一代枭雄。穿越时期相同的另一部小说《大汉帝国风云录》也是类似的情节走向,虽然在一开始,主人公李弘建立北疆武人集团,是为了建立一个保护穷人的北疆家园,但到后来,当集团利益和民众的利益无法一致时,集团的利益又高于民众的利益,消解了最开始的为国为民、社会平等的理想。再如月兰之剑的《铁血帝国》,现代人刘云带着“我是要去创造历史”的清晰目标,带领一群现代军人和知识分子有计划地穿越到了晚清,从控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到控制整个国家的发展走向,他们又建立了刘云为中心的军事集团,通过战争拓展疆域,战争为这个军事集团争取到更多利益,之后继续发动战争,这是一个欲望不断膨胀和不断满足的循环。再如禹岩的《极品家丁》,现代主人公林晚荣在泰山旅游时不慎从悬崖坠落,穿越到了架空的异时空——大华朝。林晚荣是一个享乐主义者,穿越后迅速以现代商业技能创业,为了能够娶公主和更多美女,答应为皇帝效劳,帮助国家练兵和改良政治制度,击败北方游牧民族,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多种多样的美女,最终依然只对享乐感兴趣,选择退隐西湖。

这类作品是迎合读者情感体验需求更加迫切、提供高潮体验的方式更加简单粗暴的白日梦,更容易被批量生产。创作者和阅读者应当警惕当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倾向,避免被主人公的崇尚暴力、贪恋美色、权欲膨胀等所影响,这有赖于批评者的引导、创作者的自觉、网站编辑的把关以及读者自身的抵制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四、想象的意义

一些网络穿越小说中的民族国家想象,表达了人们对于国家与个人关系的理解:个人的价值实现必须依托于国家,小我的成就必须放在大我的成就之中才能获得充分可靠的评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理想在网络穿越小说中必然得到实现,暗示的正是这一人生观在现代的延续。

这种高扬的集体主义观念与西方崇尚的个人主义观念形成鲜明对比,如此看来,网络文学想要“走出去”,首先就要面临着这种文化根源上的隔阂,并不容易。网络穿越小说中的民族国家想象表达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穿越主角们一边肆意享受中华优秀文艺作品带来的红利,一边又用实际行动反叛古代的诸多价值观念和社会习俗,说明作者一边肯定这些文艺作品的价值,一边又忽视了文艺作品与文化的关系,更忽视了文化直接塑造着他们所反叛的观念与习俗。我们可以认为,在民族国家想象的过程中,某些作品对这些问题做了片面的、一厢情愿的理解和简单化的处理,例如认为儒家文化阻碍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把作品当做当下文化的镜像去理解。新历史主义者蒙特洛斯认为,历史具有文本性,文本也具有历史性。还原历史既然不可能,对历史的想象就取得了正义。更何况,网络穿越小说的创作者们重视的不是还原历史事实,而是想象亲历历史的感觉。批评其中的价值缺失与混乱,不如更多地理解文本赖以生成的历史。即便是上述被分类为“小国大我”的那一部分小说,也可以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一种镜像反映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民族主义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情结,内部有多种亚类型,网络穿越小说是用文学的手段对各种民族主义的再现。

网络穿越小说中的民族国家想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人的现实焦虑。人们通过阅读穿越小说,英雄主角的塑造弥补了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感,英雄主角对民族国家发展所做的贡献弥补了个人的意义缺失感,史诗式的故事叙事弥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散文感。人的本性有要求和谐整一的一面,也有要求自我实现的一面,后者在创作和阅读过程中获得替代性满足。但是,我们应该注意某些作者无限制的畅想,容易走向对个体欲望的过度迎合,警惕民族国家想象中掺入的暴力崇拜、极端民族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

网络穿越小说中的民族国家想象,如果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引导创作者与接受者加深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甚至参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崔新建认为认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种族认同、民族认同、社会(群体)认同、自我认同、文化认同等多种类型,但核心是文化认同。”[5]如前文所述,这种认同感由英雄式的人物、史诗般的情节等多方面推动实现。另外,“穿越”本身和身份认同形成了互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知觉到自己深深植根在一个世俗的、连续的时间之中,并且知觉到这虽然暗示了连续性,却也暗示了‘遗忘这个连续性的经验(这是18世纪晚期的历史断裂的产物)——这样的知觉,引发了对‘认同的叙述的需要。”[6]网络穿越小说中,现代人将现代文明带回古代实践,其内在的动力可能有对于身份认同的需要,反过来也助益于身份认同。可以说是身份认同的焦虑引发了“穿越”想象的盛行,也可以说是网络穿越小说的爆炸式增长增加了人们对国民身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李玉萍.网络穿越小说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17.

[2]宁骚.论民族国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6):86-96.

[3]泰勒.现代社会想象[M].林曼红,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18.

[4]诺格.民族主义与领土[M].徐鹤林,朱伦,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35.

[5]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4):102-104.

[6]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94.

作者简介:汪欣,中南民族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猜你喜欢

民族国家认同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19世纪俄罗斯边疆民族政策镜鉴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宋代是否已是“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