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立场下的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2021-11-27陆继淑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因势利导师德

陆继淑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教育学界的关键词,更是让每个教师奉为圭臬。立德树人并不是将教师认为好的东西都一股脑地灌输给儿童,而是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下,想一想儿童想要什么,如何给儿童好的且正确的道德引导。本文将基于当下儿童立场的误区分析,深入探究基于儿童立场的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和路径,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儿童立场;立德树人;因势利导;师德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9-0053-02

Research on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Children's Standpoint

LU Jishu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in Jianyang District,Nanping City,Fujian Province)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Mo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key word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and it has made every teacher regarded as the standard. Moral education is not about instilling all good things that teachers think is good to children,but from the standpoint of children,thinking about what children want and how to give children good and correct moral guida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misunderstandings of children's standpoints,this article will deeply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paths of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activities based on children's standpoints,a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preschool educators.

【Keywords】Children's standpoint;Moral education;Guide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Teacher's ethics

“以人为本”“儿童本位”思想等是基于新课改要求所进行的教学观念的变革,相对于之前的教学模式,当下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幼儿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但是采用统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办法,其与之前的教学方式差异也不大。“以人为本”“儿童本位”思想,重点是放在儿童的立场上,在这里是关注儿童的立场,真正能够俯下身来聆听儿童的意见和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点,他们对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感兴趣。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下,才能够有效推进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1. 儿童立场与立德树人的基本概述

(1)立德树人的精神实质

首先,立德树人当中蕴含着对“立德”与“树人”二者关系的有效把握。在我国传统教育当中,这二者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们存在着明显的内在关系,需要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实现有机协调。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将人类文明传递给新一代的生命个体,在文化传承的同时实现对新个体的教育。而这些优秀的文化当中包含了关于“道德”的内容,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实现了道德地再塑造。由此可见,树人可以作为立德的一种重要途径。从整体上来说,立德和树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互为前提、不可分离。其次,立德树人当中蕴含着对教育根本任务的深刻把握。当中,重视教育的道德价值都是重要的历史传统,而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就是使人们能够超脱普通的生存状态,朝着道德存在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正是对道德的追求才使得人们具有更高质量的生存状态。因此,立德树人可以促进教育更好地回归人性、回归本真。

(2)儿童立场下的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都指出了“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观念,立德树人也并不仅仅是义务教育和高校教育的要求,还应该被应用于学前教育当中,使孩子从小开始接受德育,为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立师德、铸师魂,坚持正确的职业道德。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他们不仅是学前教育知识的传播者,同时还是文明的缔造者;他们除了要教书之外,还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热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具备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为幼儿树立起良好的典范,这样才能获得幼儿的尊重和信任,并在教育活动当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当前,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教师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尤其要重视立德树人工作。首先要立教师之德。幼儿园的儿童正处于模仿和学习能力比较强的阶段,他们会主动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只有坚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自身的一言一行才能为幼儿树立起正面的榜样。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真正做到以德立教。而儿童的立场来说,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帮助兒童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认识整个世界,同时能够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了解他们的实际教育需求,落实“教育为了儿童”的原则。

2. 关于儿童立场的误区分析

(1)教师将自己的认知当作儿童的认知

基于儿童立场上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在此之前没有先例可循,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不断摸索着前进。基于这一现状,教师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将自己的认知当作儿童的认知,这就导致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教育心理学》是教师的必修课,教师对于儿童认知的了解和掌握并没有基于现实的沟通和观察,而是基于《教育心理学》等相关书籍。为了保证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对儿童成长的有益性,部分教师还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儿童立场和特点,查阅大量书籍。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自己的认知以及基于书本知识的分析和理解,并不能完全代表儿童的立场。教师片面的将自己认为儿童会喜欢的教育教学活动纳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也与之前忽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别无二致。教师将自己的认知当作儿童的认知,一味地将自己认为好的知识和品质“灌输”给幼儿,一味地制定所谓的“好孩子”标准,这是基于儿童立场下的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大误区。

(2)忽视对儿童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既然要基于儿童立场下,部分教师便会错误地认为尊重儿童的一切选择,甚至到了纵容的地步。儿童的所有行为都是其天性的表现和释放,作为教师则需要鼓励儿童发挥天性,为儿童提供广阔的空间。但是,儿童处于自我认知发展的初期,并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如果让儿童自由发展,这也会对其后期成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 基于兒童立场下的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路径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尊重儿童立场和选择

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尊重儿童立场和选择。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性,父母和教师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有助于推进教师自身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让教师们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此基础上,儿童在日常学习中,也会受到教师良好道德风尚的感染和影响,自觉提升自我要求,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尊重儿童的立场和选择,则要求教师在立德树人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地站在儿童的立场,蹲下身子来看一看儿童的世界,尊重儿童的行为选择和价值选择。这样一来,能够增强儿童在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够让儿童真正地从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受益。

(2)因势利导,加强对儿童的关注

儿童由于缺乏是非观念,很容易出现从众心理,更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在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要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更要根据不同儿童的性格特点等,制定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案,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因势利导,相较于强硬的说教,能够起到更为良好的立德树人教育效果。采用因势利导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全方位地了解儿童的性格特点以及在园和在家里的表现等。这是因为有的儿童在家里的表现与在幼儿园的表现存在天壤之别。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人格,需要统筹推进家园教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很好地把握儿童的特点,并将其喜好等进行记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性格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如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可以采用诱导或者鼓励其发言的教学方式,给其更多的表现机会;对于性格外向且喜欢表现的幼儿,则可以安排其担任相应的职务,让其自觉地做好班级榜样,发挥榜样力量;对于一些在幼儿园表现良好但是在家里表现不是十分好的幼儿,则可以联合家长对其进行引导教育,并强化家园沟通,因势利导,为儿童提供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总而言之,儿童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这与其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长的性格等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基于儿童立场下的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则需要加强对儿童的关注,不能揠苗助长,更不能反向压迫,需要因势利导。教师和家长应该做好儿童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既要以身作则,更要及时引导儿童走向正确的道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组织探究性学习,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相较于刻板的说教或者集体朗读,未知更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儿童阶段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更想要自己去探索。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的知识,只会让儿童感觉枯燥乏味。基于儿童立场下的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可以通过组织探究性学习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知欲。首先,教师可以站在儿童立场上思考儿童喜欢的探究性学习形式以及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内容,同时还能够渗透德育教育,形成一个大概的框架。然后,教师可以征求儿童的意见,如果儿童年龄较小,可以由教师提出几个方案,然后由儿童投票选择。这样一来,将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动权在一定程度上交到了儿童手上,能够充分激发儿童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机。最后,在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秉承立德树人的宗旨和原则,在保证活动好玩有趣的基础上更需要注重道德素养的渗透和教学。这样一来,能够站在儿童立场上,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在满足儿童好奇心和探知欲的基础上,推进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儿童立场下的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误区。教师将自己的认知当作儿童的认知,忽视儿童价值观的正向引导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因势利导,加强对儿童的关注,联合家长做好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工作;基于儿童立场和其特点,积极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并在其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内容。以上种种都是基于儿童立场下的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路径和方法,儿童立场是要求教师蹲下身子看一看儿童视角下的世界,能够与儿童多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儿童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推进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苏荣.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N].科学导报,2020:7-14.

[2]任丹萍,胡家鑫.探讨“立德树人”导向下的劳动教育[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6).

[3]刘芳,李宁,顾倩.新时代生长教育立德树人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0(6).

[4]周洪宇,程光旭,宋乃庆,王晓杰,孙绵涛,康翠萍,陈鹏,龙宝新,祁占勇.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因势利导师德
浅谈课堂应变技巧
致良知与师德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怎样与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过招”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