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势视角下社工介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救助探索

2021-11-27林青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案主服刑人员社工

林青

(1.长江大学法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2.清远市技师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7)

一、救助以及优势视角理论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方向的研究

根据杨思斌的社会救助定义,它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依靠自身努力难以满足其自身生存发展基本需求的公民给予的物质帮助和服务。[2]社会救助在保障居民的最低生活水平,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保证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因为父母的原因,缺少被同等化理解和接受,缺少与同龄人相同的社会环境资源,难以融入社会。政府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领域一直处于缺位状态。长期处于的失衡社会环境下,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容易形成自我封闭性格,不健康的心理,甚至长成扭曲的人格,重复父母的生活方式,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者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的重要方法。优势视角是聚焦于个体的优势,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人的潜能,帮助其走出困境,最终达成其梦想的一种社会工作模式。优势视角的核心原则是每个人都具有成长和改变的能力。它聚焦于相信所有案主具有改变的内在能力,并协助案主识别、扩大以及利用他们的内在优势。优势视角从多元层次评估案主个人层面、人际层面以及社会政治层面的优势和资源,打破资源限制,建立新的联结。优势视角力求将案主从受压迫、歧视、种族歧视、标签化以及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中解放出来,帮助案主认识和完善自己具有走向美好未来的能力。所谓优势,对个人来说,可以是抱负、资质以及自信;对社区而言,优势可以是机会、社会网络、资源以及有形服务。丹尼尔斯说,几乎所有事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那么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品质、特征、美德、才能等在教育、合作、鼓励、锻炼等特定的引导下,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潜质!社会工作者在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关注案主互动中表现出来的优势、能力、资源与成就,更多地倾听和观察案主需求、外部环境,以及可内化的动力,推动挖掘一切可能性,刺激案主自身的抗逆能力,自我调节,最大可能地自我实现案主对生活的愿景,完成自我救助!

二、个案服务计划方案

(一)案例

2019 年12 月接触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G,用优势视角分析G 案例。

小G,8 岁,小学二年级。父亲触犯法律被关押12 个月(未判刑),经济犯罪,老板跑路了,他被抓。母亲一个人抚养小G,现长期居住外婆家。外婆家还有一个智力低下舅舅。奶奶家住FJ(和外婆家相隔近5000 公里),尚有智障姑姑,以及姑姑的两个孩子(未成年)。爸爸未被抓前,她还是可以衣食无忧,但是现在妈妈要抚养她上学,每个月还要供楼2000元(2016年买),压力非常大。据小G 说,她成绩挺不错,也有唱歌和跳舞的功底,老师挺喜欢她。但是同学们会在背后指指点点!所有的亲人对她都挺好,奶奶多次寄零钱给她,并且过年总想要她回FJ,但是路途很远,妈妈假期很少,她很想念奶奶,但再也没有见过奶奶。爸爸已经一年多不能见,也不允许探视。小G 担心家里的情况没有能力供她继续学习,她体会妈妈的艰辛,也怕妈妈改嫁。担心爸爸会被判多少年刑罚,担心奶奶和外婆的身体。孩子很懂事,但是心里压力太大,担心的事情多,影响其学业以及心理健康。

(二)目标

1.帮助小G 疏导压力,改善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2.在家庭社会社区的支持下,渐渐形成明朗的世界观人生观,以达到最终健康成长的目的。

(三)服务理念

1.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高墙内外的双管齐下,帮助维护家庭和谐健康,社会长治久安。2.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四)个案工作步骤

个案工作要遵循“接触问题——进一 步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终结 ”的过程开展具体服务。

1.社工介入与案主建立平等尊重的合作关系

专注与倾听小G 的心理,生活等,用同理心,接纳,尊重,聆听等技巧,接触小G,建立平等、尊重合作关系。帮助小G 疏导压力,改善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在自助和互助的支持下,渐渐形成明朗的世界观人生观,以达到最终健康成长的目的。

2.发掘G 的自身优势,用积极应对的心理面对生活,分析家庭情况,帮助缓解压力。

专业社工人员,帮助小G,认识自己的优点(学习成绩较好,能唱歌跳舞),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特殊之处---能歌善舞,肯定自己,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是非常优秀的。在学校的文体活动中,多锻炼,多展示自己的优势,并不断发展。学习成绩好作为学生、家长、教师最大的优势,可以多协助老师,帮助同学,并不断巩固自己的学习基础知识,让自己更加优秀。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能力在学校获得优秀的成绩,让妈妈,奶奶,外婆以及爸爸都以她为自豪。

社工专业人员可以用优势视角分析她家的情况。一是她父亲虽然入狱,但是情况尚未明确(老板尚未捕捉,他是员工),应该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二、家庭成员的向心力很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个家努力,大家都关爱小G,小G 对妈妈爸爸,奶奶外婆等的关爱也是肯定的。所以一家人的世界观很明朗,有非常好的突破点。对于小G 的担忧,社工人员可以和家人先私下沟通,告知孩子的懂事以及担心。可以建议让家庭成员不定期的和小G 多聊天,多沟通,让孩子不是一个人内心焦虑无助,这样可以疏导她的心理压力。如果父亲那边不允许探视,可以书信联系,让她获得更多的优势资源。不仅重建自己的自信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妈妈奶奶等。

(五)活动安排

1.每周的家庭日

暂定每周一晚的家庭会议,分享成员之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成长优缺点等,互相成为彼此寻求更好更佳的努力方向和精神支柱!(成员为妈妈和小G)

2.每月“父亲日”

电话沟通以及监狱探访等加强与爸爸的交流,让高墙内的他积极向上,安心改造,争取早日出来团聚。可以和爸爸分享父女才有的小秘密,可以和爸爸一起商议给妈妈的一些惊喜等。

3.每月“角色互换日”

每个月的,妈妈休息日,互换角色,让彼此的心灵更近。妈妈能够感受女儿现在经历的,以及她的想法,事后可以用过来人的身份和女儿交流,让女儿可以提前为自己以后遇上的事情做好考虑。女儿亦能明白母亲的难处和困境,除了更加体贴关心妈妈之外,还能从第三者的角度出发,给妈妈提供些建议和帮助。让家里的两母女生活工作得更加得心应手。

4.增加祖孙辈的沟通亲近

通过电话、通信等手段,与祖母多联系沟通,给老人家讲讲生活学习上的趣事,送手绘自画像,以及自己编排演练的舞蹈视频等。老人家就喜欢看着子孙健康开心快乐,儿孙亦能在老人家的笑容,目光中享受更多的阳光。心中有光,何惧黑暗。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没有时间去思考以外的事,别人的目光也会因为你的阳光和优秀而改变。

5.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

多参加亲子类、手工类,歌舞类等,互动沟通,进而巩固亲子间的关系促进家庭间的互助共融。同时自发组织参加社区义工活动,如舞蹈义工团队,亲子义工团队等,走进、关心有需要的困难户,将自我的优势展现,将爱的种子撒播,从受助者增能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参与义工服务,改变了他人看来的“弱势 ”形象,提升她对于日常生活的自信心,弘扬着雷锋文化精神,并使其健康积极向上。

(六)评估

案主的情况较为稳定,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案主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案主会主动通过QQ 向社工诉说心情,而且遇到问题时会主动找社工咨询并寻求帮助;

2.家庭内部互动良好。案主现在会经常做好饭等母亲一起吃,相互之间陪伴时间增多了,亲密关系有所增加。父亲与其联系有正常化,每个月固定探访,询问近况,互相支持。

3.看待问题时能够尝试运用积极乐观、善于分享,性格也明显开朗许多。

4.主动参加社区社团的活动,分享她的特长,展示自我,并学习技能。

三、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现状以及救助治疗探索

优势视角治疗工作的资源存在于案主、家庭和社区之中。社会工作者以其专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该弱势群体从生活上的帮扶,心理上进行专业的疏导,以及亲情陪伴,使得该群体在经济层面、家庭层面以及心理层面的阴影都得到最大化的释放!在社工“助人自助”总计目标驱动下,完成对该弱势群体最终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逐步健康融入社会。

目前仍然在该群体的救助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民政部门仍然是该弱势群体救助的主体机制,在鞭长莫及的劣势影响下,许多的弱势群体仍然未被发现,未受到关注,或者没有得到专业的救助。当然“三社联动”在弱势群体的救助帮扶也提倡了很多年,也取得了很多实质性,利民利国的成效。然而由于我国该弱势群体人口较多,分布较广较散,以至于在监护养育、心理健康、基本权益以及社会融入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可以从继续从社工、社区以及社会的优势整合上,寻找救助探索之路。

(一)加大专业社工培养与弱势群体的对接

该弱势群体的特点是年龄小,心理较为脆弱,自卑程度比同龄人强。因而无论是政府组织的帮扶还是非政府民间组织的帮扶,都需要专业人员顺利帮其疏导心理障碍,打开心结,愿意敞开心门,愿意分享,才能跨出健康人格第一步。和其他帮扶人员相比,社工有更强的专业性以及更高的服务素质。社工人员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及实践经验,在和本群体相处过程中,容易被接受,双方更容易建立诚信、互相尊重的关系。同时在亲情陪伴过程中,该群体的心理动向,问题症状比较容易找到源头诱因。这样就避免了花大量时间做无用功,甚至让原本建立起的合作平等互信工作功亏一篑。再者,社工人员的工作程序需要有始有终,正果过程的陪伴,对于亲情缺失的弱势群体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更利用该群体人员不会有再一次被抛弃之类的不良情绪。

因此对于专业社工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内地的社工行业刚刚崭露头角,我们需要大力培养社工人才,以便更好地为各个领域服务。在借鉴社工行业先行国家地区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政治经济以及民情,培养出有利于当地发展的专业社工,是目前社工行业的一大任务。

(二)加大社区环境的支持,发挥其更大的优势

父母犯罪不能给子女贴上标签,应该给予同样公正公平的机会,帮助孩子们更健康发展。社区可以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学校以及教育等方面提供支持,如开展心理、法治讲座,宣传社区规则等。利用条件创造机会为该群体开展心理辅导,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在接受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问题态度上可以通过社区宣传弘扬健康正能量,树立社区模范家庭对该弱势群体的接纳和帮助。利用榜样的作用,引导社区内普通家庭对该群体的理解和接纳,增加整个社区环境的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和谐平等氛围。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对于服刑人员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心理等应该给予更多一些的关爱和扶持,至少减轻他们收到不平等待遇。在一些助人自助的活动中,可以发觉以及调动其优势,帮助其建立信心,发挥更大的优势。在社区活动中,可以考虑让小G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发掘、参与、展现、实现自我优势。

(三)奉行“三社联动”--多角度出发,多部门合作完成过渡性帮扶救助

顾东辉认为,关于“三社联动”,较多出现: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三社联动”。[3]首先,政府的牵头以及法制或者经济支持力度加大,能够更大程度的保证案主在公平公正的生态环境接受同等的生活,维持健康积极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生长态势!其次来自服刑人员所在的监狱的关怀和支持可以更多的疏导和解决案主的心理问题。案主父母所在监狱的支持可能更多的帮助案主与其家长联系,促进双方的情感、心理交流,让案主在心灵上不再是缺失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同时也更大促动在铁窗内的父母的思想教育,争取良好的言行举止表现,早日走出监狱,与孩子一起生活。再者,社工、义工、志愿者的有机结合,很大程度上为该群体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目前仍然在该群体的监护养育、心理健康、基本权益以及社会融入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可以联合更多相关的部门对该群体进行及时、专业的救助,以保障该群体的基本权益,确保该群体生活、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可以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入手,从教育、司法、医疗保障以及就业保障等部门合作多元出发,启动过渡性的救助机制,帮扶该弱势群体,让这个群体更加积极稳健的成长。

社会上也有很多公益组织关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等问题,如“太阳村”等慈善机构,就是为了缓解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基本生存、教育以及环境压力而对他们进行代养代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们可以通过类似温暖的庇护所成长环境避免敏感焦虑,加大环境优势因素的支持,形成正常心理,消除反社会或者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不良因素。

(四)社工精准救助之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专人专案追踪,“三社联动”基础上的优势整合

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行业蓬勃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更加专业和具有工作核心素质的社会工作者。这就助力我国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救助在精准救助方面拉开帷幕。首先,从横向来看,社工的加入,让对这个群体的救助更加的充满希望。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力量关注和加入这个弱势群体的救助中。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能够事半功倍。处理焦虑、被弱势困境中的未成年人,需要有专业的引路人。而社会工作者作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日积月累的实战经验,加上对整个个案服务流程的熟悉,对每个案主不同的案情分析、心理疏导、实施对策等都有他专业而又精准的看法。这样更有利于安抚疏导该群体儿童的心理困惑和解除阴影,案件的处理速度、策略、稳妥性上都有相当大的保障。同时,在政府各部门和民间慈善机构的协助下,我们的社工人员更容易发现新的该群体,更容易接触和接近案主,在社会与案主之间更大发挥了了第三方桥梁的作用,这样可以更大程度的帮助到该群体。另外,从纵向来说,专业社工的一对一服务(或者专人专案追踪服务),可以摒弃原先存在的半途而废的“烂尾楼”工程,专人社工的跟进追踪服务更大程度的伴随了这群弱势群体儿童,也能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力物力,充分发挥和开发该群体儿童的潜能和优势,以达到双向资源的最合理利用,为社会的稳定夯实基础,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语

监狱工作人员冯占对记者说,高墙内,你帮助一个服刑人员也是帮助了一个家庭;高墙外,服刑人员的家人是无罪,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就是一群需要帮助的孩子而已。“我们采用录像双向家访的模式,给服刑人员、服刑人员的家庭建立一种看得见的联系,让他们彼此鼓励,体会温暖。”在中华大地上,这群孩子,用自己自身的优势,在党政组织的制度关怀下,在社会慈善组织各界爱心人士,以及身边的点滴关怀帮助下,他们可以生活的更加坚强茁壮!在这里,我们呼吁社会上更多友爱人士,都用平等、和善、真诚的眼光来鼓励温暖这群孩子,帮助他们度过生活给他们设的第一道坎,积极阳光的融入社会。携起手,用爱心和包容拥抱这群孩子,让更多的人懂得爱,让更多的人得到爱。助力我们的社会和谐稳固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案主服刑人员社工
A Social Crisis
青春社工
男性服刑人员再就业职业倾向研究
——以定西市监狱为例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残疾人个案中的应用
大选登记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三释课堂”为新入监服刑人员上好“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