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象瞬间的写意
——德彪西钢琴作品《欢乐岛》探析

2021-11-27段维拉

黄河之声 2021年20期
关键词:德彪西音阶踏板

段维拉

一、《欢乐岛》的创作背景

《欢乐岛》创作于1904年,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名画《乘船赴西德尔岛》,其命名也与这一幅画有密切关系。《乘船赴西德尔岛》是法国画家华特的代表作,于1721年创作完成,而德彪西于卢浮宫参加画展时偶然见到这幅画,其中描绘的西德尔岛位于克里特岛的西北方,且传说中这是古希腊爱神维纳斯的岛,为此也被称作爱情岛,是年轻男女最为向往的地方。德彪西在创作时以爱情及欢乐为主题,希望通过演奏技巧的变化来传递这一份美好,分析作品本身可知其节奏相较自由且音域较为宽广,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的灵活应用以及巧妙组合使得音响效果在变化过程中近似于管弦乐的音响效果,且德彪西在创作时通过装饰音叠加以及间奏转化等手法来凸显音乐的意境之美,为此,《欢乐岛》也被后人视作其炫技之作。分析《欢乐岛》这一作品的音乐风格可知,其中管弦乐的应用与德彪西的早期作品《节日》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的灵魂与精髓也体现在这一作品之中,该作品以半音以及全音音阶的交替进行为开端,简短而又干练,舞曲乐段极具异国风情,我们从中也可以找到托卡塔风格的痕迹,其音色之变化、风格之独特以及音响之新颖可见一斑。

二、《欢乐岛》的创作特征

(一)曲式结构

《欢乐岛》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其中展开性因素较为复杂,乐曲开端为8个小节组成的引子部分,灵活使用了增三和弦的分解形式,其中既有半音阶,又有全音阶,同时又有半音进行与颤音模进的处理方式,与前奏曲《牧神午后》中的长笛演奏有异曲同工之妙。

分析呈示部可知,其主题出现在第9小节处,由两个长度不等的乐句构成,且第6、13小节的组合可以看作为非方整性的平行结构,该部分的节奏型采用了十六分浮点以及三连音,用以突出欢乐情绪,且第15小节处的音型与主题基本一致,发展至第19小节才出现新的音乐型,虽然演奏者的右手仍然在进行三连音演奏,但其音响上已经变为全音阶五音列,而装饰音的应用效果也更为突出,演奏者左手以大三度进行为主,这种对位旋律极尽德彪西钢琴音乐作品的特色,其右手全音阶自25小节消失并被左手的三度音响所代替,为此也具备了“散体式”特点,而主题从第一次出现到后来的结构形态变化与多音型、音响效果及主题素材的变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分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思维可知,无论是一气呵成还是突然中断,其音乐动机的处理与肖邦音乐思想具有密切关系,这一舞曲乐段洋溢着德彪西式的异国色彩,自28小节开始由双手固定音型的演奏来加强音响效果,虽然表面并无任何旋律线条,但却生动形象的塑造了潜在的音乐形象,为此在演奏中断时必须根据乐句本身线条来探寻伴奏和声的效果。

呈示部的再现部分由52小节开始,德彪西再次进行了内容的拓展,对于引子素材的处理由8小节变为了12小节,颤音的突然出现切断了原本的节奏,但与此同时也保留了中断音乐的节拍,当其主题高八度再现时其节拍又回到了4/4拍,主题缩短为64~66小节,而音乐也由原来的平衡状态变为了不平衡。再现部分的中断出现了两个新因素,可以看作是中部主题的变奏,具有并行进入的特点,不仅采用新的音乐素材,同时也在调性上做出了变化,且从第67小节开始其节奏回到了3/8拍,直至第98小节其音乐材料以呈示部主题为主题加以展开,行进至第117小节处将复三部结构中的新主题进行变式,而第145小节再次出现了呈示部主题内容以凸显其回归性的色彩,如果说全音阶的应用是为了促进乐思发展,那么第158、159小节处的中断则是为了快速引出该乐曲的再现部分。

乐曲的再现主题由160小节开始共持续了6个小节,仅保持了原主题的外貌,所用的装饰音与《牧神午后》中的长笛演奏部分非常相似,其中的华彩乐句持续至第177小节处,随后采用了全音阶下行的手法来再次凸显德彪西钢琴音乐作品的异国风情以及印象主义色彩,随后乐曲在239小节进入尾声,再次凸显了欢乐的主题。

(二)和声

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致力于创新,即使是传统音乐中忌用的和声平行进行也得到了应用,这一创作手法虽然在古典音乐及莫扎特音乐中也有所体现,但实际上是在德彪西音乐中发展到了顶峰。德彪西所提倡的和声平行进行更加强调变化的音响,为此属九、十一度以及十三度和弦平行进行也较为常见,冲破了传统音乐在调式调性等方面的束缚,同时也打破了和声内部连接结构,新颖的和声肢体、音乐语言以及表现手法随处可见,第14小节处的平行四度以及五度最具代表意义,这对于塑造音乐形象并渲染音乐氛围具有重要意义,第117小节开始进行转调,左手的全音阶、高声部的流线型肢体以及低声部的持续不再是重点,反而以中声部的灵活应用来突出主体线条。

(三)调式调性

1、全音阶的运用

《欢乐岛》中随处可见全音音阶,德彪西的原意是利用这一设计来打破原有的固定和弦并削弱其功能性,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和弦音都有其独特意义,但作品的调式更加多样化且音响效果更为丰富,以第14小节为例,演奏者右手高声部演奏即为全音阶旋律,中音及次中音声部采用了同样的创作手法,其低声部以该全音阶为基础建立新和弦。

2、中古调式音阶的运用

中古调式又被称作“教会调式”,是中世纪欧洲最为流行的调式之一,其音阶由7个自然音构成,该体系中包含12个调式,且每一个都有其相对应的副格。德彪西深受俄国民族音乐的影响,其作品中含有大量的中古调式,在传承的同时又不忘创新。以《欢乐岛》67~97小节为例,高声部为A利地亚调式为主,不同的材料以及伴奏织体也使得音响效果更加丰富,而柱状和弦的应用使得稳定性有明显提升,推动了中部主题的发展;再如163~165小节,此处的主题材料级进下行,右手以升D洛克利亚调式为主,而低声部则采用平行五度和声行进,由此而来的空洞音响效果也更为突出。

3、五声调式音阶的运用

德彪西在参加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时深受东方音乐的影响及启发。五声音阶的应用打破了西方音乐中的传统大小调模式,东方色彩尤为突出,以《欢乐岛》的25、27小节为例,经主题变式而营造出平静的音乐氛围,虽然两小节完全相同,但左手演奏的力度及速度有明显区别,而E商五声音阶的应用诠释了作者对于美好未来的希冀。

三、《欢乐岛》的演奏诠释

(一)对音乐标题的理解

作品标题通常指向具体事物,对引导听众联想音乐意境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听众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加以深入理解,为此乐曲标题不仅具有直观性,同时还具有概括性。德彪西钢琴音乐风格独特,其中少见赞颂性内容,相反以生活素材为主题,其创作灵感也大多来自具体事物的瞬间印化,进而采用生动的音乐语言以及表达技巧来加以传递,引导听众感受我们身边的小美好。德彪西音乐体系更加强调主观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其表现手法直接影响着其作品风格的塑造,且他认为音乐应当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为此应当采用简洁的音乐语言来进行表述,《欢乐岛》这一作品意在营造一个无忧无虑且满心向往的爱情乐园,而他认为人们在通往爱情岛的道路上应当是充满欢乐的。

(二)触键的调控

从古至今,无数音乐家致力于探寻键盘触键方式与钢琴音色之间的关系,而德彪西在触键调控方面有其独特的观点,他始终认为不同领域的艺术门类之间应当是互通的,为此他致力于将绘画中的美景用于音乐描绘。分析《欢乐岛》这部作品可知,其中的P记号要明显多于f,不同位置的P都有其不同的处理方式,其力度控制应当依据乐句本身所要表达内容来决定,这就表示在触键控制方面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德彪西曲谱中的f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坚决,尤其是在弹奏极弱和弦时更应当强调手掌的相对稳定,这里他所强调的稳定并不是僵硬的控制而应当是具有弹性的控制过程,应当强调“柔中带刚”,且他本人在演奏时通常将手指平放与键盘之上并以一斜向动作轻轻触控,这种触键并不是笔直下落的动作,反而带有一点回弹,且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演奏出来的乐句更加柔美,其艺术表现力也相对更强。

(三)节奏的把控

德彪西在创作时一改刻板的节奏律动,6/8及6/9拍在他的钢琴音乐作品中更是非常常见,这种复合型的节拍更加新颖,所创造出来的音响效果也更加多变,且分析其音乐作品可知其中很少出现带有戏剧性特点的音型,虽然节奏型偶有变化但大多呈流线型,且德彪西在创作时并不在意固定的小节分割,更加强调乐思发展及其完整表达,划分时以此为依据,这就使得德彪西钢琴音乐作品显得并不规整,由于不再拘泥于固定形式而显得更加自由洒脱,其艺术魅力之中又增添了一分灵动之美。以该作品的第28小节为例,其节拍由4/4拍变为3/8拍,曲谱上清晰可见加注的节拍演奏标识,这就代表前后两次出现的八分音符其时值时相同的,打拍子时需要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且该作品中可以找到三连音、八连音以及十五连音等不对称的节奏型。

Rubato应当是有张有弛的处理,德彪西更加强调快中有慢及慢中有快,即不可过于拖沓也不可过于急促,唯有如此才能达到乐曲的均衡状态。以该曲的第67小节为例,曲谱上的molto rubato标记要求节拍由4/4转变为3/8拍,从而使这一小节的律动更加自然,且在演奏时可以每一小节打一拍,演奏者的右手部分以延长附点音的时长来使音乐表达更加流畅,71小节处应当加强音符的演奏力度以凸显乐句的走向,曲谱上于72小节处清楚的表明了速度的变化,且这一节奏上的伸缩一致持续到第98小节处并于第99小节又恢复到之前的密集型节奏,速度上的瞬间转换也使得乐曲更加立体。

(四)踏板的使用

德彪西始终认为踏板的抬起及下落不应是机械性的动作,应当根据音色及形象的不同来对其深浅及快慢进行适当调整,对演奏者肢体以及双脚之间的配合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使钢琴踏板的使用锦上添花。以该曲第166小节为例,至186小节全部采用了踏板,而低音则是德彪西钢琴音乐所特有的踏板记号,长踏板的应用使得旋律更加鲜明,且不协和音程的演奏要轻于协和音程的演奏,其余部分也应当弱下去,从而避免出现过于呆滞的问题,且《欢乐岛》的主旨始终为“欢乐”,为突出这一主题并要营造相适应的音乐氛围应当突出附点音符以及三度音程,其中部主题的再现除表明整体回归之外,还应当充分展现管弦乐的特点。

弱音踏板的应用是德彪西钢琴音乐作品的又一大特点,但实际上不同的p在速度及力度等方面的处理也所有不同,仅靠触键控制远不能及,为此必须借助弱音踏板来突出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且《欢乐岛》这一作品的主旨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弱音踏板若应用得当就可以避免死气沉沉的悲伤之感,温柔的触键形式配合这一节奏踏板可以准确且清楚的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想,且旋律塑造既要保证干净利落又要做好音色搭配,可以借助半踏板、1/4以及3/4踏板等浅踏板,轻点脚尖即可且无需踩死,以第6~8小节为例,左手部分的音区相对较低,全踏板会导致音响过于浑浊,不满足整体意境的塑造要求,而谱例上的pp则表示需要以半音或1/3踏板为主并控制踏板踩踏的时间。

结 语

德彪西,这位杰出的作曲家,他一生的创作都在追求用自由的方式来表达一切,打破了传统的创作方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欢乐岛》作为德彪西印象主义钢琴音乐作品的代表作极具该流派的艺术特点,是德彪西音乐风格在这一时期的缩影,无论其艺术背景如何,都是表达作曲家感性世界的重要载体。■

猜你喜欢

德彪西音阶踏板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美丽的邂逅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德彪西的情感世界
钢琴踏板的产生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