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巴赫平均律作品中BWV851的演奏技法

2021-11-27刘笑语

黄河之声 2021年17期
关键词:赋格前奏曲巴赫

刘笑语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的作曲家,被称为是西方经典音乐之父,他的作品中涵盖了除歌剧外的所有体裁,而复调作品是他所有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作,BWV851是他巅峰之作《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其中一首,在这部代表作中的每首平均律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及生活情趣,展现出了巴赫富有想象力及深厚的复调创作技法。本文对巴赫BWV851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究了前奏曲及赋格的演奏技法及特点,从中得出对实际演奏有利的合理的理论支撑,促进平均律演奏更加趋向于成熟。

一、巴赫《十二平均律》与作品BWV851分析

巴赫创作的作品《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分为上下两册,其中的每个曲目,都由前奏曲及赋格所组成的,是现阶段我国钢琴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教材。而在音乐史上首先使用此种方式配成套曲的是泼利托柳斯,并在1618年之后,发展成为了创作中的惯例。随着1691年钢琴家马克威斯特开始提倡平均律定音法,并不断地推广其使用的范围,使得巴赫在理论中得到了真正的实践,并在1722年创作出了第一卷,将他所具有的复调技巧和艺术技巧都推到了顶峰。《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曲目的构成上基本上是具有相似性的,都是由相同的前奏曲和赋格两部分组成,这二者相互对比又互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1]。前奏曲在结构上比赋格较为自由,充满着幻想的性质,而赋格则是在结构上较为理性及规整。这部作品更是具有着崇高的地位,在巴赫的演奏实践中充分地证明了平均律的可行性。而在音乐艺术层面中,这部作品更是展现出了音乐作为抽象艺术的表现力,在刻画人类精神世界以及塑造美感意境上具有着缜密的逻辑,有着其他音乐语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BWV851前奏曲与赋格之间的关联性

巴赫在创作平均律的过程中,前奏曲及赋格具有十分复杂的内在联系,在巴赫开始创作的意图及思想上,一开始这两者是并没有本质上的内部联系的,二者都属于独创的乐曲,而某些曲子更是巴赫从其他的调性上所转移过来的,因此并没有在内容层面上和美学方面上的联系。但是巴赫在后来的前奏谱曲及赋格的谱例中却将这二者联系在了一起,并且在前奏曲和赋格曲的创作、织体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相联的关系[2]。早在1618年,泼利托柳斯将前奏曲和赋格配套创作成曲之后,巴赫在自己的作品中开始重视到了这二者在音阶及音调层面上的联系,然而这二者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巴赫本人并无明确的陈述,其作品中体现二者关联的部分也并无存在规律与逻辑脉络。

因此,总体来说二者的联系是表现在三层关联中:其一是在调式调性上的关联性,巴赫平均律的创作原则是根据十二个半音上建立一个调而进行创作的,这也注定了二者的创作必然是在调式调性上是一致的;其次,则是在选用的主题材料上,能让二者具有直接的关联性,并且通过听觉就能感受到这二者的联系。在调性、主题等方面二者有着共同性,因此前奏曲和赋格具有着共同的情感;最后,则是在音乐性格层面上,在同一首作品中二者具有着相同的音乐风格,也可能是因为使用了同一种的对比方式,但是这两者却在气质及神韵上具有着浓厚的关联,在速度上也是保持着一致性[3]。

三、BWV851作品前奏曲的解析与探讨

巴赫平均律BWV851中的前奏部分,是能够起着良好的手指训练的优秀作品,在分解和弦三连音的构成旋律上特别具有动感,能够产生许多极具华丽和多元的色调。而BWV851虽然在音乐的基调及风格上和赋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但是在音乐旋律当中却是经常出现和赋格主题具有相似性的旋律。

在前奏曲的开篇部分上,左手上均为八分音符,要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想象自己是在演奏大提琴,并要想象出轻轻拨动琴弦后所发出的声音具有怎样的效果,所以在进行演奏的时候,左手的跳音弹的时间不能太短,否则将会达不到演奏的效果[4]。在大提琴拨奏衬托的前提下,低音浑厚感的展示,进而把低音区左手旋律演奏出来。对于右手在大篇幅上需要掌握的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则需要前期要进行强有力的手指训练,要求演奏的时候不仅具有轻巧及均匀的效果,还要具有相连的感觉。与此同时,在弹奏期间需要重视力度的变化以及旋律的起伏,且强弱度上不要太突出,要在最平稳的范围内展开小幅度的强弱变化,避免过强或者过弱情况的出现。例如在第10~11小节中以及第13~15小节要出现三次的模进,仔细分析每次强弱的不同,不要让三次模进的力度上出现相同的情况。而从第20~22小节后,中声部的旋律要突出且要注意其中的大连线,要重点保持旋律的完整性,在第24~25小节处要着重的强调右手旋律声部中的每组三连音中的第一个音,从而表达已经进行了从B到D的模进处理。在前奏曲的最后结尾处要以f收尾,并以减三和旋解决主三和旋来做适当的延长,让全曲得以结尾。

四、巴赫平均律BWV851作品的分析

BWV851是《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第6首曲目,作品以d小调为主的。前奏在4/4拍的基础上演绎着幻想曲的风格,整首曲目以右手三连音旋律为主,左手弹奏跳音对其辅助伴奏,所以曲子在前半部分的演奏以轻松、明快、柔和与均匀为主,需要触键干脆利落,让每一小节的旋律都保持在匀速上,左手的轻重缓急随着右手的变化而变化,不然会导致整体表演流畅度不高的局面[5]。在赋格部分则是运用了极为复杂的3/4拍赋格变化,因而采用的是最为严谨的对位手法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进行演奏时对触键具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在演奏时要设计出合理的演奏技法及手指的触键法,并且还要借助少量的踏板来保持各个声部之间联系,从而演奏出最佳的效果。

因为BWV851的前奏具有着幻想的风格,所以全曲右手以三连音为主,并用左手辅以跳音来为其伴奏,以第14小节来作为分界点分为两部分,并在末尾的部分出现减三和弦下行到主音结束的部分。在前奏曲的前半部分较为轻快而温柔,并且较为均匀,会有稍微连贯,要求要将触键做到能够似连非连的效果,右手需要在触键到底后迅速的松开,进而才能保持每个音符都能均匀且速度统一,左手跳音键中的力度要随着右手中的旋律性不断的发生强弱变化而变化着。

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左右两个手指同时进行弹奏两个声部的旋律,而为了能够让曲子达到良好的古朴典雅效果,因此需要手指紧贴琴键弹出声,手腕的位置也要做到平稳,让音乐的音之间能够起到连接均匀和速度统一的作用[6]。因为巴赫演奏的乐器是击弦古钢琴和大键琴,击弦古钢琴的音色比较纤细,而大键琴的音色清脆而细弱,对比之下都没有钢琴的声音比较宏厚有力。所以,在进行演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时,要用手指来控制住钢琴,从而才能发出力度均衡的音色。在BWV851的前奏曲中,三连音要弹奏的轻快而具有活力,还要不失庄重,进而在演奏时要尽可能的控制好自己手指的连奏产生的混淆音色,从而才能呈现出高质量的作品给观众。

在和声上,一首赋格和前奏,少的话就是两个声部,多则为五个声部,而每个声部都在演奏的过程中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巴赫的赋格曲当中蕴含着较为浓厚的情感,以BWV851赋格为例,在主题的开头是以re mi fa sol mi五个八分音符连接四个十六分音符,再加上一个华丽的装饰音,因此在进行弹奏的过程中会发现这首曲目具有着流畅及广阔,且又蕴含了抒情的风格。而在主题中还蕴含着流动的旋律,就犹如移位的手法一样,让情感在演奏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地极强[7]。值得切忌的是,演奏者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要对曲目中的每个声部的旋律线都要进行仔细的核对及查找,从而对其进行单独的练习,并在随后结合两个声部进行同步的联系,以此来确保每个声部都能完整且清晰的弹奏出来,并突出主题声部中的效果,让每个声部的层次都能呈现出较为清晰的效果,进而达到在听清声部主题的时候,也能有效地感受到副部主题中的优美旋律。

因为巴赫钢琴曲是以节奏的平稳而得以声名远扬的,因此在演奏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全曲都在平稳的节奏里进行演奏的。BWV851作为其中的特殊曲目,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右手一般是三连音的节奏,左手在其中则是仅运用了单音。而因为右手的三连音节奏特别容易造成曲目演奏节奏的不平稳,使得速度的往前驱赶。因此,在进行弹奏曲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先打折相应的节奏器来进行练习三连音的节奏型,并在随后加入左手单音,但是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不能让右手的速度带着左右,否则会使得其越走越快,造成了节奏的不平稳。而赋格曲作为一首3/4拍的风格曲目,因为具有着比较复杂化的对位效果,在弹奏的过程中要是节奏不相一致的就会给听众带来混乱的感觉,所以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该曲目的节奏型。因为这首曲目的节奏较为规整,大部分都是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所以在进行弹奏时除了左手弹奏的十六分音符较多之外,还会出现一些华丽装饰音。基于此,在进行弹奏时,要和右手规整应付进行一一对应,并记住装饰音当中的变化节奏型记住,进行反复的训练,才能确保弹奏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在BWV851前奏曲当中有着两个声部,而巴赫在运用右手弹奏时运用了其中较多的相同音符三连音,而此种方法的运用也具有着一定的涵义,并且在一组群中的相同三连音符上还蕴含着优美的主旋律[8]。且此曲目从开头到结尾中都蕴含着较强的流动性特点,在演奏的过程中也没有丝毫的停顿,和声上是采用了和弦分解的方法,让演奏的效果具有着愉快和活泼的特征,使得整首曲目让人觉得颗粒感较为饱满,并蕴含着幻想的色彩,在结尾曲则是以三和弦结尾,将此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 语

综上所述,巴赫平均律是进行复调钢琴教材中的最佳典范,也是现阶段各大音乐院校中的必弹的作品曲目集。而对巴赫平均律的学习,能够不断地增加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从而达到提升演奏者自身修养的效果。因此,在对平均律作品的演奏技法进行探讨时,需要依靠平均律中的演奏技巧对巴赫当年的时代风格进行还原,并要熟练的掌握其中的演奏技巧,从而准确无误地将巴赫键盘音乐中的哲理性及感性结合在一起。同时,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还要确保能够分清声部的层次、旋律乐句间也要保持相应的连贯,以及处理好各种和弦及音之间的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声部之间的意义,进而发挥出曲目的最佳效果,将复调钢琴音乐中蕴含的美表现出来。■

猜你喜欢

赋格前奏曲巴赫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巴赫
雷哈《36首赋格》的创作风格与创新性研究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我是听巴赫的
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