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妙的和谐》演唱技巧与情感运用分析

2021-11-27金松林

黄河之声 2021年17期
关键词:咬字演唱者气息

金松林

《奇妙的和谐》节选自意大利歌剧作家吉亚卡摩·普契尼的《托斯卡》,是一首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咏叹调。正是因为该歌剧作品改编自同名戏剧《托斯卡》,才使得其具有浓厚的戏剧色彩,情感真实且剧情紧密,因此在演唱该选段时,不仅要注重美声唱法,尤其是男高音唱法的自如运用及灵活诠释,还需要把握音乐的基调,丰富且真实地表达出作品的情感与内涵。为此,作为声乐演唱者要深入分析《奇妙的和谐》作品艺术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巧妙运用气息、共鸣腔体等演唱技巧,以提升声乐演唱表现力与感染力。

一、《奇妙的和谐》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

在吉亚卡摩·普契尼一生创作的作品中,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歌剧艺术作品,其诞生都有特定的时代与文化背景,《托斯卡》也不例外。该部歌剧作品作于十九世纪初期,此时意大利经历民族复兴后终于成立了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表面上的独立与解放并不能掩盖其背后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妥协,广大人民群众备受压迫,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名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感,关注社会底层真实生活状况、关照人性的歌剧作家,普契尼以音乐为笔,以旋律为剑,以真实丰满的音乐形象为载体,对当时的国家统治阶级与社会环境针砭时弊,创作出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的歌剧作品《托斯卡》。

《奇妙的和谐》是《托斯卡》的第一幕,剧中男主角卡瓦拉多西在教堂内描绘着圣母玛利亚肖像,此时女友托斯卡的倩影出现在卡瓦拉多西的脑海中,他便一边作画,一边沉浸在思念与想象之中,情不自禁地唱起“奇妙的和谐”旋律,表达着对托斯卡深沉的爱恋之情。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咏叹调,《奇妙的和谐》呈现出卡瓦拉多西在作画时的思想情感与内心活动,烘托出热恋、思念的戏剧氛围。该歌剧选段的曲式结构为单二部,长达十三小节的前奏部分便于演唱者调动情绪、做好充足的准备。悠长的旋律、转换的节奏、跳进的模式、级进的旋律方式推动着音乐的发展,使得托斯卡美丽的形象生动、真实,卡瓦拉多西对托斯卡的爱恋与思念之情真挚且饱满。独特的艺术魅力,契合时代的剧情与音乐形象,对底层社会的关注,使得《奇妙的和谐》在世界舞台上久唱不衰。

二、《奇妙的和谐》演唱风格分析

众所周知,美声唱法是当前音乐演唱中最为常用、最受欢迎的演唱技法之一,男高音正是美声唱法的一个重要声部。《奇妙的和谐》是以男高音为主角的咏叹调,其曲式结构精致、旋律优美动听,音乐表现手法及演唱技巧的自如使用,将有助于呈现出该歌剧选段的魅力。

(一)声乐演唱中共鸣腔体的运用

丰富的共鸣是美声唱法的特征之一,男高音演唱也不例外。在《奇妙的和谐》演唱中,演唱者声带的震动如管乐簧片的震动,亦如琴弦的震动,如果将声带看作是“乐器”,那么共鸣腔体便是将“乐器”音色、声音放大的“音响”[2]。声乐演唱的共鸣腔体主要包括头腔、口腔及胸腔三类,男高音演唱便是以头腔为共鸣腔的歌唱技巧。从《奇妙的和谐》音乐来看,在经历了长达十三小节的前奏后,迎来了第十四小节的第一个乐句,此时演唱者的情绪与声音蓄势待发,在演唱以弱起开始的第一乐句时,应当保持声音的舒展与弹性,奇妙运用头腔共鸣稳定声音的状态,在声音中流露出对托斯卡美丽的赞美与感叹,同时注意连接弱起后的逻辑重音,使得情感与情绪的跃进契合音乐的基调,将剧情由对托斯卡的赞美,推向脑海中想象着与托斯卡相伴相随。

在《奇妙的和谐》演唱中巧妙地运用了头腔共鸣,在找准头腔共鸣的位置时,演唱者可以采用哼唱的练习方式,此时软腭与硬腭同时抬起,舌头抵住后鼻道口,形成哼鸣的状态。除头腔共鸣之外,《奇妙的和谐》演唱中胸腔共鸣的运用也十分重要,在中声区演唱中需要运用胸腔共鸣,使得音色饱满、和谐动听。

(二)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

气息虽然是声乐演唱的基础,但是对于音乐作品的诠释及情感的表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通过换气、气息力度及速度的变化等控制音响大小、音色以及音调。

以《奇妙的和谐》第四部分(35小节至结束)为例,该部分为全曲的高潮,具有极强的戏剧感染力。情感与情绪快速推进,表达着卡瓦拉多西对托斯卡的赞美之情及忠贞不渝、誓死方修的爱情。在经历了简单甚至是平淡的誓言后,由D到bB的六度大跳进入高潮乐句,将卡瓦拉多西对托斯卡的爱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酣畅淋漓、震撼人心之感。在演唱该部分,尤其是高潮句之前,演唱者需要储备充足的气息,将气息集中在腹部位置,使腰部处于扩张的态势,将腹部的肌肉作为气息的着力点与支点,在保证口腔、舌部状态正确、声音位置合理的前提下,通过腰部、后肩部及腹部的力量控制气息并发出声音,能够以饱满、集中、结实的音量及气息,丰满、宽广的共鸣完成纯净无杂质且辉煌宏伟的高音。

(三)声乐演唱中的咬字运用

咬字是声乐演唱中的基本语言动作,更是语言发音的基础。在诠释不同歌剧音乐作品时,对于演唱者咬字行腔的方式与技巧有着不同的要求。从总体上来看,意大利歌剧演唱中具有独特的咬字技巧,歌剧演唱的咬字以美声学派为主,牙关与嘴角是咬字的关键,以声带促进母音的变化并在咽腔内形成[3]。此种独特的咬字可保持歌剧演唱中口型美观、发音圆润,并且有助于气息、声带与发音的配合。与此同时,意大利语言的拼读方式与歌剧演唱中的咬字息息相关。意大利语言元音无弱化现象,在演唱中要求元音发音严格按照发音部位的标准发得饱满且清晰。而意大利语言的辅音分为清辅音、浊辅音,在演唱中应避免因发错因导致歌词产生歧义。除此之外,意大利歌剧演唱中大舌颤音r极具声乐语言的品性特色,在演唱中需要注意观察“r”后是否有元音,如果无元音,则不能以延长音进行演唱,

(四)声乐演唱中音准与节奏的把握

把握音准与节奏是《奇妙的和谐》演唱中最为基础的要求。对于演唱者来说,把握音准与节奏一方面需要依靠其高度的音乐感知力、娴熟自如的演唱技巧,另一方面则依赖于其对音乐情感与情绪基调、变化的理解与体悟。

《奇妙的和谐》整曲调性为最简单的三段体结构,明朗透彻,塑造了无拘无束、追求自由、浪漫多情的音乐形象。对于此首歌剧选段演唱中音准、节奏的把握可以从四个部分进行处理:①第一部分(1-13小节),长达13小节的前奏所占据的时间大约为40秒,演唱者在此期间可不必如歌剧表演一般做出相应的动作,但是需要调动自己的情绪,保证以正确的状态进入到歌剧演唱中;②第二部分(14-30小节)。整曲的14小节迎来第一个乐句,歌词开始的音符集中在小字2组的f上,也是男声音色最美的音域,此时需要保证气息均匀,避免声音断断续续,且以弱音为起始的音应保持柔和。(22-35小节),演唱该部分时,演唱者需要加强对气息的控制,自然打开口腔喉头,将声音集中在高位置,并考虑旋律的流畅与过渡自然,以流动的声音来演唱乐句;③第三部分(31-35小节),此为整曲承上启下的部分,演唱者需要为高潮部分的演唱奠定基础,演唱时需要保持冷静,但应注意避免因情绪的变化导致声音位置不正确;④第四部分(35-结束),高潮句中有高音a2,应迅速调整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导致破音,并且需要保证气息稳定、声音状态良好。

三、《奇妙的和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

(一)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意义

《奇妙的和谐》乐章最为显著的艺术特征便是其情感真挚、饱满,音乐形象贴近实际、深入人心。在该选段的演唱中,演唱者的声音是受众们领会作品内涵、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媒介,如果在声乐演唱中忽视情感表达,即使演唱技巧再娴熟也无非是形式大过内容,更像是单纯的炫技,最终使得声乐演唱索然无味、内涵空洞。由此可见,声乐是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情感的自然流露对于演唱表现力的提升十分重要[4]。在声乐演唱中表达歌曲的情感,需要演唱者了解其创作的背景、剧情的发展规律、音乐特征等,这对于演唱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演唱前准备工作,演唱者在尊重作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二次创作,加入自身的感悟,可显著提升其演唱水平。

(二)《奇妙的和谐》演唱中情感表达方法

1、语言内容的诠释

演唱是对语言艺术的别样诠释,更是对语言艺术的升华过程。《奇妙的和谐》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剧情中绘画艺术与爱情的碰撞产生情感的火花,无论是卡瓦拉多西对于爱人托斯卡形象的生动描绘,还是其肆意表达爱恋的无拘无束,都给人以震撼、感动的体验。在演唱《奇妙的和谐》之前,演唱者需要以诗歌朗诵的形式阅读歌词,从中理解歌曲的内容、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所采用的表现手法等。在表现深情的歌词时,需要保证自身的情绪与作品情感内涵高度契合,将自身想象为正在作画的卡瓦拉多西。尤其是在前奏部分,应调整好自身的情感及情绪的状态,想象着绘画时爱人形象出现在眼前的惊喜与思念,顺畅自如、衔接自然,甚至是情不自禁地唱出第一句歌词,才能够打动受众的心灵[5]。

2、旋律的情感起伏

演唱与朗诵在情感表达上相得益彰,但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朗诵的自由性、灵活性更强,不受旋律、节奏的限制,可根据内容的变化、情绪的递进调整断句、速度、音量与音调,进而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而演唱则以旋律、节奏为标准,具备一定演奏技巧、积累舞台表演经验的每一名演唱者都能按部就班地复制旋律演唱歌词,除声音条件不同之外,要想在固定的旋律与节奏内唱出风格、唱出个性,便需要把握情感表达的方式,将真挚、饱满、深刻的情感渗透至每一个音符中,以情感突破固定旋律的桎梏,以情感打破固定范式的牢笼,以此增强《奇妙的和谐》演唱的感染力、吸引力。

3、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声乐演唱中,声音的塑造固然重要,但演唱者通过声音传递给受众的信息十分有限,受众理解歌曲内容、体悟情感的主要媒介为非语言符号,即演唱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手势、站位等。尤其是在现场演唱中,演唱者可以通过肢体动作的变化引导受众的注意力,如双臂缓缓上升配合演唱音调的提升,便于受众做好准备迎接情感的升华。与此同时,演唱者可通过眼神与受众进行交流,深邃、明亮的眼眸是心灵的窗口,灵动的眼神则是诉说情感的载体,双眸轻微闭合,可以体现出卡瓦拉多西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饱含深情的眼神则可体现卡瓦拉多西对托斯卡的爱恋。由此可见,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可为《奇妙的和谐》演唱增色,创设真实、感人的视听效果。

4、二次创作中的合理想象

《奇妙的和谐》创作至今已俞百年,创作者的初衷及其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对人生百态的感悟不得而知,所谱的乐曲可能与当代的艺术理念有所出入。这就需要演唱者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赋予原曲时代特征、契合当代艺术理念的美感。例如在该选段的演唱中,演唱者可以对琶音、休止等进行灵活的处理,使演唱效果更加符合当代受众的审美观念;再如在深入领会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增加演唱的技巧,使演唱的情感更为饱满,都能够使《奇妙的和谐》焕发新的生机,既能够以旋律、情感的把握体现创作者的思路,又能够避免“照本宣唱”。

结 语

《奇妙的和谐》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极具魅力的男高音咏叹调,在百余年发展中依然在世界舞台上久唱不衰。若想完美诠释该歌剧作品的音乐风格、思想内涵、作品内容,便需要演唱者深入了解该作品创作的时代与文化背景,积累充足的历史文化素材,为作品的演唱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演唱者需要熟练运用共鸣、气息、咬字、音准与情感把握演唱技巧,将自身的理解巧妙融入到演唱中,形成个性化的演唱风格。最后,需要认识到声乐是一门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唯有体会作品的情感内涵,以娴熟的演唱技巧助推情感的表达,才能够使《奇妙的和谐》演唱在音乐与情感上达到高度的统一,进而形成立体、饱满、真挚的演唱效果。■

猜你喜欢

咬字演唱者气息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蕾丝气息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春的气息”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歌唱的咬字艺术
民族唱法要适应民族语言的规律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