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艺术中理解和表现的训练方法探究
2021-11-27韦旭展
韦旭展
(长春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人们娱乐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项目就是艺术表演,艺术表演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进行观赏和体会。声乐表演者就是为人们提供这种艺术表演的主要人员,他们往往通过自身的表现来传达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为了提升声乐艺术表演的质量,表演者们需要提高自身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理解和表现。
一、声乐表演艺术中理解的训练方法
声乐表演者对声乐表演的曲目越了解,在表演的时候就越投入。笔者对声乐表演中理解的方式提出了如下看法,主要体现在:声乐审美的理解、声乐内容的理解、声乐情感的理解以及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
(一)声乐审美的理解
声乐表演中,音乐感觉审美也是重要环节。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音乐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受,很多观众在聆听声音的时候,因为声音的魅力而产生喜悦和舒适的感受,这也正是音乐表演的魅力所在。因此,表演艺术家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做好基础训练,对音准、速度等进行更为熟练地把控,还要对人们的心理和情绪进行揣摩和把控。在聆听各种音乐作品的时候,表演艺术家们也能体会到不同种类的音乐风格,让自己的音乐体验更加丰富,也更能体会到音乐感觉的魅力[1]。
(二)声乐内容的理解
声乐表演是复杂的过程,如果表演者没有对作品有准确的理解,很难将艺术作品表现出来。音乐感受和审美是音乐表演中必不可少的,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能够产生积极和愉悦的情绪,在舞台上,这种情绪会放大并传递给每一个人。当前很多表演者无法建立和听众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因为缺乏对音乐的深入了解,没有将音乐中融入的情感表现出来。声乐表演者只有将这种愉快的感受表现出来,才能对音乐有更加完美的演绎[2]。除此之外,表演者只有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表演之中,将自己的感情作为表演的主角,明确所表演内容的真谛,才能够全面地实现对于所表演内容的诠释。
(三)声乐情感的理解
声乐表演中,演唱的情感关系到了演唱的感染力,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演唱中,音乐作品才会真正拥有灵魂。演唱者在表演中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量发挥思维的能动性,通过自身审美体验的提升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由于感情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人的情感也非常丰富,因此演唱者必须经过长期学习才能形成情感的积淀。在不同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作者想要对音乐作品进行生动表现,就需要把握作品中真正的情感和意义,结合时代特色来融入自身的理解,并且通过自己的表演将所有情感层层表现出来[3]。声乐表演更为关注表演者自身情感,表演者是否投入感情,表明他们是否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所有演唱者在演唱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到作品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内心情感,在掌握所有背景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理解和感情,对于听众来说,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才是吸引他们继续听下去的动力。只有表演者能表现出充分的感情,才能让演出有更好的效果。
(四)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当前国内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忽视了素质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在音乐素养方面产生了严重缺失。很多同学甚至连简单的乐理知识都不知道,更不必说利用自身的音乐知识去进行实践了。学校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指导。很多情况下,科学的指导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当前教学指向了一个明显的方向,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所以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并没有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从而导致了学生的专业性能力水平降低。为了让学生们对声乐知识有更为清晰地了解,学生只有掌握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掌握音乐专业技能,才能真正实现对声乐作品的理解。掌握技能之后也要回归实践,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当前的艺术实践让学生可以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不仅能提升自身音乐理论知识,而且能提升音乐技能水平。在多样化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明确自身在学习中的每一个目标和发展前景,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提升专业技能,进而实现自我价值[4]。
二、声乐表演艺术中表现的训练方法
声乐表演者的表现力,直接关系到舞台的感染力,为了提升声乐表演者的表现力,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主要可以归结为:声乐表现的美感训练、声乐表现的感染力训练以及声乐表现的风格化训练。
(一)声乐表现的美感训练
对于美丽的事物,人们都趋之若鹜,所以任何音乐表演都是要被人欣赏的,因此作品的美感非常重要。声乐表演者自身需要具备较强的审美体验,针对不同作品进行自己的诠释,他们的表演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当下很多表演者在塑造艺术形象的时候过于关注专业性,从而忽略了作品的美感,导致作品美感的缺失。因此表演者在进行表演的时候需要将自己独特的感情融入表演中来,提升作品的立体感,让作品更有个性更有价值。声乐作品的塑造本身就需要表演者的审美进行支撑,提升表演者的审美,自然能提升艺术作品的审美。表演者需要学会在自己的表演中融入一些美学特点,让观众真正得到美的享受[4]。
(二)声乐表现的感染力训练
具有感染力的表演才能够将观众深入地带入到表演之中,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深刻地感悟到所表演的内容,所以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声乐表演者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才能将作品的魅力发挥到极致,从而将声乐表演的观众更好地吸引到作品中来。任何一种艺术感染力都是服务于观众的,为了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表演者必须对声音和表演等进行不断优化,提升声音表现能力[1]。另外,声乐表演的表现力很大程度上也来自表演者本身先天的优势,有的表演者先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更容易吸引到观众,与观众共鸣。而缺乏感染能力的表演者则可以在不断练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创建自身对声音的审美和感受,从而在训练中对艺术形象有更好的了解,进而提升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很多情况下,表演者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对作品的艺术形象有更加清晰地了解,从而让观众产生更加愉悦的审美体验。在实际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基于作品本身的内涵和个人的声音特色来发挥。具有美感的声音能够激发观众的共鸣,音色上的审美也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审美因素之一。作为声乐表演者,在日常生活和表演中也要对音色进行细致研究,通过音色的完善使声乐作品的表达更加出彩,情感更加浓厚,审美价值更高[5]。表演者培养自己的艺术感染力非常重要,对于后期声乐表演艺术是加分的。演唱者本人的先天条件,直接关系到了整个艺术作品的成效。演唱者自身应当具有良好的先天条件,嗓音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具有良好嗓音的前提下,演唱者需要通过后天锻炼来提升嗓音的感染力。很多演唱者没有抓住自己嗓音的优势,缺乏必要的锻炼,因此嗓音虽然好听但是却没有感染力。后天的学习不仅能帮助演唱者发挥自身的长处,更能改掉原本的先天缺陷,鼓励表演者运用自己的演唱技巧来表现自身的情感。对于表演者来说,情感比技巧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情感更能和听众产生共鸣,因此所有的表演者在表演的时候都不能为了唱歌技巧而忽略了声音的感染力。表演者不仅在台下需要锻炼感染力,在台上也要积累表演经验,提升演唱的情感,让所有的表演都具有灵魂[6]。
(三)声乐表现的风格化训练
声乐表演不能盲目从众,需要创建自己的风格。不同的声乐表现带来的艺术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每首歌曲也都有各自的艺术理念。表演者在表演每首歌曲的时候需要建立自己的特色,充分展现自己的独特风格,才能树立自我的艺术形象。不同风格不同演唱形式可以吸引到的观众是不同的,所以在表演的时候需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将审美体验和艺术形象结合起来,突出个性和情感,实现声乐作品的艺术氛围。声乐表演是非常复杂的,各种音色交相辉映,很有可能会干扰每个表演者自身的表现。所有声乐表演者在表演的时候需要对表演行为进行控制,确保表演工作顺利开展的合理性和有序性,当前很多个人不良表现会对整体表现造成影响,所以表演者需要对自身行为进行控制,发挥声乐本身的魅力。不同的表现带来的艺术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每首歌曲也都有各自的艺术理念。表演者在表演每首歌曲的时候需要建立声乐本身的特色,充分展现自己的独特风格,才能树立自我的艺术形象。在实际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基于作品本身的内涵和个人的声音特色来发挥。具有美感的声音能够激发观众的共鸣,音色上的审美也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审美因素之一[7]。除此之外,每个表演者都需要具有自己的个性化,只有具有个性化,才能够将声乐表演做到极致。
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文之中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发,声乐表演者为了呈现良好的表演舞台,需要做好理解和表现的训练。针对理解力,表演者需要进行声乐审美、声乐内容、声乐情感以及声乐基础知识的理解,而针对表现力,表演者需要进行声乐表现的美感训练、感染力训练、风格化训练以及协作训练,通过这些训练来提高舞台表演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