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1-11-26刘娜
刘娜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山东宁阳271400
由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出现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发出血的症状,即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1],该病症相对比而言具有较多的发病类型,且发病灶并不固定;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以黑便、呕血最为常见,多数会伴有面色苍白、头晕、血压水平下降、心率加快等情况;发病后无论病症轻重,患者均会承受较大的身心负担,若病情偏危重,则可能造成生命安全的隐患[2]。所以积极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研究重点课题。现阶段,临床针对消化系统疾病所采取的常规诊疗设备为消化内镜[3],该次为探讨消化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拟选该院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该研究的观察病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拟选该院收治的8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该研究的观察病例,纳入标准:①与《内科学》提出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标准相符者;②首次出血者;③本人及(或)家属对研究知情且授权者。排除标准:①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者;②下消化道出血者;③胃部、食道恶性肿瘤者;④免疫系统疾病者;⑤血液系统疾病者;⑥心脏、肝肾功能障碍者;⑦食物导致出血者;⑧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随机动态数表法分别归纳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为26~76岁,平均(45.29±3.67)岁。研究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为28~79岁,平均(46.35±3.23)岁。以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数据进行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疗法:①检测患者病情、出血灶、出血情况、生命体征、尿量等,若患者存在过量失血的情况,需采取静脉输血方案,同时给予流质食物补充能量;②针对溃疡灶,取80 mg奥美拉唑(国药准字为H20010183)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然后持续泵入72 h,速率控制在8 mg/h左右,再以12 h为间隔对患者行40 mg/次滴注治疗;③常规止血、给予降压药等[4]。
研究组基于对照组疗法另行消化内镜疗法:①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该研究所用仪器为Olympus GIFQ260型号的电子胃镜,常规消毒,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宣教、安全指导等服务,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确保以积极心态面对治疗;若患者机体状况较差,或精神过度紧绷,可取地西泮进行注射给药,有利于患者睡眠以及手术的顺利开展。②术中操作期间,需要严格遵循胃镜指导,明确患者的出血灶,并以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国药准字为H12020526)与0.9%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进行混合,反复冲洗出血灶,明确具体出血位置,然后通过凝血酶实现有效止血;若情况必要可借助止血夹止血;待患者成功止血后可撤除电子胃镜。③做好术后观察工作,包括是否存在呕血、便血等情况[5]。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即治疗7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好转,3 d内大便隐血试验均呈现为阴性结果;有效即治疗7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见好转迹象,3 d内大便隐血试验均呈现为阴性结果;无效即治疗7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恶化,大便隐血试验均呈现为阳性结果。(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总有效率[6]。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例如休克、继发性腹膜炎、窒息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占比为95.12%,对照组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占比为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出血停止、肠鸣音恢复及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血停止、肠鸣音恢复及住院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患者出血停止、肠鸣音恢复及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 出血停止时间 肠鸣音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n=41)研究组(n=41)t值P值4.18±1.16 2.13±0.87 9.053<0.05 4.85±1.45 2.23±1.13 9.126<0.05 10.56±2.11 6.22±1.76 10.114<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中的并发症患者占比为2.44%,对照组中的并发症患者占比为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社会科技水平持续发展推动了医疗技术的更新换代,消化内镜技术逐渐发展成为消化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主流方案。该次为探讨消化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拟选该院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急性肺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该研究的观察病例,与常规疗法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中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占比95.12%)优于对照组的78.05%(P<0.05);研究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2.13±0.87)d、(2.13±0.87)d、(6.22±1.76)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 (P<0.05);研究组中的并发症占比2.44%低于对照组中的17.07%(P<0.05)。提示消化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较确切效果,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止血、恢复患者的肠鸣音,并发症风险低。
这与常雯茜等[7]的研究结果:观察组中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占比93.1%优于对照组的72.7%(P<0.05),基本一致。
原因分析,与常规内科疗法比较,消化内镜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显著、起效迅速等特点,基于该技术术者可以短时间内明确患者的出血点,并结合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注射方案进行止血,例如盐酸肾上腺素,可在促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从而优化患者凝血功能,缩短止血时间,利于患者短时间内恢复身体机能,而且相对而言经济成本较低,不会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经济负担[8-11]。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治疗效果、安全性,应对以下3方面给予关注:①若患者休克,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并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继而再行治疗操作;②若患者有急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情况,需补充血红蛋白水平至75 g/L,再行治疗操作;③虽然该疗法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效果,但对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作用有限,因此需为患者提供对症药物的辅助治疗[12-13]。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施以消化内镜疗法,有较确切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止血、恢复患者的肠鸣音,此外,还能降低并发症风险,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