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评析
2021-11-26马晓霞丁焕云
马晓霞,丁焕云
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妇产科,山东聊城25200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瘙痒、血清总胆汁酸升高、孕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对围产儿危害极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根据临床实践,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可能与雌激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不仅会给孕妇带来一些痛苦的体验,而且容易威胁母婴安全,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1],如胎儿窘迫、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该研究入组该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腺苷蛋氨酸,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茵陈蒿汤。比较两组进行分娩的孕周、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TBIL、ALT、TBA、AST、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探索了中药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该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中初产妇∶经产妇为21∶14;平 均 孕 周(31.21±1.21)周;病 程2~29 d,平 均(18.11±1.78)d;年龄21~38岁,平均(27.21±2.25)岁。观察组中初产妇∶经产妇为22∶13;平均孕周(31.11±1.52)周;病程2~28 d,平均(18.55±1.89)d;年龄21~38岁,平均(27.57±2.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确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②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都对医院发放的知情同意书予以阅读和签订,该研究方案上交医院医学伦理会之后得以准许和审批盖章。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其他妊娠期并发症;②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③患者存在精神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用药处方是腺苷蛋氨酸(国药准字H20103110),每天静脉滴注1 g,将其混合500 mL浓度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茵陈蒿汤。基本方:制大黄6 g,陈皮9 g、泽泻10 g、生山栀12 g、枳壳9 g、黄芩9 g、当归15 g、茵陈15 g。其中,严重瘙痒加蝉蜕和僵蚕;脾虚添加茯苓及白术;肾虚加川断和枸杞。中药方剂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进行分娩的孕周、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TBIL、ALT、TBA、AST、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1.4 评定标准
显效:肝功能TBIL、ALT、TBA、AST均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母婴不受影响;有效:肝功能TBIL、ALT、TBA、AST改善,症状好转,母婴出现一定的并发症;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100.00%-无效率=总有效率[2]。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进行分娩的孕周比较
观察组进行分娩的孕周(38.21±1.25)周长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36.51±0.9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5,P<0.05)。
2.2 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TBIL、ALT、TBA、AST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TBIL、ALT、TBA、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TBIL、ALT、TBA、AST显著低于对照组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TBIL、ALT、TBA、AST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TBIL、ALT、TBA、AST比较(±s)
组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值P值T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ALT(U/L)治疗前 治疗后TBA(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19.67±2.13 19.45±2.16 0.429>0.05 15.04±1.52 17.21±1.64 5.741<0.05 145.67±24.84 145.56±24.64 1.860>0.05 111.08±12.21 125.21±14.78 4.360<0.05 22.63±2.21 22.61±2.32 0.037>0.05 8.26±1.16 15.21±1.45 22.142<0.05 AST(U/L)治疗前 治疗后158.55±21.13 158.61±21.02 1.191>0.05 94.12±12.13 123.13±12.66 9.789<0.05
2.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特发性妊娠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该病与孕期雌激素升高以及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妊娠期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导致部分患者胆汁酸代谢紊乱,胆汁返流增加,导致肝小叶和毛细血管胆汁淤积,导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故本病为妊娠特发性疾病[3]。另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冬季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高发季节,发病率明显高于夏季。而且世界不同地区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差异明显,发病率相对稳定,说明该病的发病率受季节和地域的影响。遗传学研究表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有家族性趋势。瘙痒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也是大多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胆酸积聚在皮肤下面,刺激皮肤末端的感觉神经。手掌和脚是这种疾病的常见部位。大多数患者的瘙痒范围可蔓延至全身,但四肢症状较为严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儿的主要危害是胎儿窘迫、生长受限、早产、羊水过少,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据报道,这是由于高浓度的胆汁酸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其细胞毒性作用破坏了胎儿线粒体膜[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危害围产期健康的原因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后,胎盘绒毛一侧会产生明显的胆汁沉积,促进滋养层细胞分裂生长,缩小绒毛间隙,进而干扰胎儿的正常供血,造成缺氧、缺血等状态。如果胎儿缺氧缺血长期得不到纠正,可能会导致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5]。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掌握终止妊娠的时机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的关键。早晚终止妊娠都会增加围产儿病死率。终止妊娠的方法在临床上存在争议,应根据产妇和胎儿的临床症状来决定。一般认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有黄疸,且胎龄>36周;无黄疸但足月;胎盘功能明显减退或胎儿宫内窘迫体征,满足以上任何一项应及时终止妊娠[6-7]。
目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一般给予保肝利胆治疗,以控制临床症状和体征,避免影响妊娠结局。腺苷蛋氨酸是蛋氨酸和三磷酸腺苷在腺苷蛋氨酸酶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物质,能有效促进胆汁运转,防止胆汁淤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防止肝细胞胆汁淤积。对肝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该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药理机制如下:①该药有效成分可促进肝细胞质膜磷脂甲基化,对肝细胞膜流动性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②腺苷蛋氨酸可促进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大量硫化产物的合成(解毒机制),有效调节胆汁的分泌和转运,从而减轻对肝功能和肝细胞的损伤,阻断胆汁在肝脏的蓄积,最终促进黄疸、瘙痒等症状的改善[8-9]。
《伤寒论》中提到:“痰热于内,则身黄,以茵陈蒿汤为主。”认为茵陈蒿汤可用于治疗黄疸。茵陈蒿汤含有大黄、枳壳、黄芩、陈皮、泽泻、当归等成分[10-12]。其中,大黄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等病症,枳壳具有清气化痰的功效,枳壳具有清热燥热、凉血安胎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胎动躁动等病症。当归的典型作用是补血活血。现代医学认为当归能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茵陈有利胆、解热的作用,并能有效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现代医学认为,茵陈中的色酮可通过抑制β-BD活性降低葡萄糖醛酸分解速率,增强肝脏解毒效果,乙炔等其他成分可有效促进胆汁分泌排泄[13-14]。与单独应用腺苷蛋氨酸相比,腺苷蛋氨酸与茵陈蒿汤合用的优点是能形成良好的中西医协同作用机制,改善肝内胆汁淤积,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并具有休眠作用。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进行分娩的孕周(38.21±1.25)周长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36.51±0.91)周,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TBIL、ALT、TBA、AST[(15.04±1.52)μmol/L、(111.08±12.21)U/L、(8.26±1.16)μmol/L、(94.12±12.13)U/L]显著低于对照组改善程度;观察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P<0.05)。罗志平等[16]的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72.2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和该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腺苷蛋氨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茵陈蒿汤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肝功能,促使孕周延长,且安全性高,未增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