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音乐形象的呈现——以《百鸟朝凤》为例

2021-11-26

黄河之声 2021年15期
关键词:百鸟朝凤钢琴曲唢呐

武 瑞

引 言

音乐艺术无高低贵贱之分,无论以怎样的表现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带给听众以美的享受,带领听众感受音乐艺术中的音乐形象,情感表达,这是世界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的共通之处,也是中国传统乐器曲目可以改编为钢琴曲目的基础。因为音乐是以声音作为表现途径,将作品展示给听众的艺术,所以从根本上而言,钢琴或者唢呐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自然界的声音元素是有限的,钢琴与唢呐的表现形式不同只是这些音乐元素的排列组合与音色展现不同。所以《百鸟朝凤》作为我国唢呐艺术中最顶尖的一首曲目,改编成钢琴曲之后,不但没有失去其原本的魅力,反而在钢琴这种形式的帮助下,有了更加广泛的听众群体,也因此实现了现代化。而从钢琴曲《百鸟朝凤》本身而言,其所蕴含的音乐形象也是促使《百鸟朝凤》得以延绵不绝,广为传播的重要原因,因此分析其中的音乐形象,对于更好地赏析领悟这首钢琴曲具有积极的帮助。

一、钢琴曲《百鸟朝凤》简介

《百鸟朝凤》原本是一首流传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著名汉族民间乐曲,是唢呐曲中当之无愧的王者曲目,在这些地区的民间,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作用。原本的《百鸟朝凤》是一首使用场景非常广泛的唢呐曲,无论是民间的红白喜事,还是婚丧嫁娶,都可以吹奏其中的一部分,非常贴合场景的实际情绪。婚嫁乔迁等喜事就吹前半段,以喜鹊等吉鸟的叫声为主,婉转轻灵,清脆动人,很容易就渲染出喜庆欢快的氛围,遇到丧葬哀事,便吹后半曲,低沉委婉,悲凉凄苦,将整个丧葬的悲苦氛围推到极致。所以《百鸟朝凤》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非常大,人们对其也非常敬重,从音乐表现手法上来看,原本的唢呐版《百鸟朝凤》包含了唢呐吹奏技巧中特有的吐音、滑音、花舌、指花、颤音,以及吞、吐、垫、打、抹、压等,还有舌冲音、气冲音、反弹音、反双吐、连弹音、气唇同颤音、指气同颤音等高难度技巧,所以吹奏《百鸟朝凤》需要演奏者对唢呐有着极高深的造诣,并且对于唢呐情感的把控非常到位,这不仅仅是通过练习就可以实现的,还需要演奏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与眼界阅历,故而在山东、河南等地,能够吹奏《百鸟朝凤》的往往都是德高望重,浸淫唢呐一道数十年的老前辈,这些人本身就是村子里的标杆人物,一曲《百鸟朝凤》更是吹得人们心服口服。

钢琴版的《百鸟朝凤》则是1973王建中老师在结合了原本唢呐曲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钢琴造诣和对《百鸟朝凤》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保留了原唢呐曲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西方音乐审美方式和创作手法,对原曲的旋律和段落结构作了适合钢琴弹奏技法方面的调整,在吸取唢呐吹奏特色的同时,又运用中国传统乐曲的发展手法,对其进行了精简和统一,并加入了富于民族色彩的和声。钢琴版《百鸟朝凤》相比起唢呐版,在音乐的节奏和音色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整体的速度和轻快的情感基调没有发生变化,展现出来的音乐形象也在大体上是相同的,只不过钢琴这种形式比唢呐传播更广,演奏技法要求没有唢呐那么高,所以在《百鸟朝凤》这支曲子的传播过程中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出去,并且这种改编方式,不改变灵魂,只改变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中西方艺术文化的交流,将《百鸟朝凤》这个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带出黄河流域,带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让中华传统文化以另一种方式熠熠生辉。

二、《百鸟朝凤》钢琴曲中的音乐形象

对于钢琴版的《百鸟朝凤》,其所展现出来的音乐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唢呐版是相近的。音乐形象有主观形象和客观形象的差异之分,主观形象包括听象和视象,客观形象即为声象。接下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分析中国钢琴曲《百鸟朝凤》的声音形象。

(一)客观形象——声象

客观的音乐形象即是指的客观存在的音乐形象,是声音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声波所展现出来的形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声音的音调是因为声波震动的频率所决定的,钢琴的发声是通过琴弦在空腔中震动实现的,震动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也就越高,而《百鸟朝凤》的客观声象就是其声波的传递和震动模式,是可以通过专业的设备检测到的形象。《百鸟朝凤》钢琴曲的声音高低错落,其中偏高的音调居多,以展现出鸟鸣声音的清脆特点,所以从声象上而言,《百鸟朝凤》钢琴曲的声象是高而尖而轻的,整个曲目中没有贝多芬乐曲中常用的慷慨激昂,低沉闷厚的音调,而是欢快利落的音调居多,半音应用较多。声象虽然属于形式范畴,又不仅限于此,它往往将音乐包孕着的情意也兼括在其中,在内涵上比单独指为形式范畴的旋律、和声等要丰富,这样它才更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就同文学中人物形象远比人物的外貌——肖像描写的内涵要丰富一样)。

和声织体上《百鸟朝凤》也表现出中国特有的音乐文化,在和声音区上,是在模仿民间乐器的声响,汲取了西方音乐的和声基础加入了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在装饰音上作用与西方也有很大的差距,在西方音乐作品中装饰音是作为主旋律上添加装饰性效果突出原本旋律的特点美感,而《百鸟朝凤》中的装饰音运用了北方传统音乐,在乐曲中经常出现的“变徵”音,在曲中的开头,#D到主音E上,从旋律上可以大致看出这里偏向E宫调,而第二小节出现了B那么#D又是B宫调的角音,在第五小节中A出现以后与D在A宫调中则成为了“变徵”,所以在曲中反复出现变徵的装饰音也作为曲中重要的旋律要素展现它的色彩作用。

总的说来,《百鸟朝凤》的声象是比较复杂的,因为王建中教授在改编的过程中,怀揣着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上的伟大想法,在当时的世界乐坛上,认为中国钢琴曲没有难点,为了打破这一歧视,王建中教授将《百鸟朝凤》唢呐曲中的精髓加以改编,转化成钢琴曲中具有难度的表现内容。单纯以物理学声学的角度来看,中国钢琴曲《百鸟朝凤》的声象是高音居多的,突出鸟鸣声的清脆。

(二)主观形象——听象

音乐的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会冲击到听众的感知器官上,让听众形成听觉或者视觉上的感受,也就是听象和视象,对于《百鸟朝凤》在多数时候能够同时产生这两个形象,而对于其他很多音乐,都只能够产生听象这一种主观形象,这是因为听象是音乐的声象被听众的听觉感受器感知到,产生了直接的听觉感受而形成的,通俗来讲,听象就是观众听到音乐的直接感受。这是音乐作品最直接的魅力所在。中国钢琴曲在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了全方位地发展,在充分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将中国的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与西方乐器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体系,中国钢琴曲就是这其中的一种,而《百鸟朝凤》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目。首先,分析《百鸟朝凤》的听象,作为一个听众,听到钢琴版的《百鸟朝凤》最先的反应就是惊讶,因为曲调中那种灵动轻快,百鸟齐鸣的场面虽然不似钢铁洪流一样气势雄浑,但是缤纷多彩,带给听众一种完全不一样的钢琴听觉享受。钢琴作为西方的传统乐器,经历了西方的大繁荣大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刻板的流派,尤其是古典音乐流的钢琴曲目,其显著的特点就是气势雄浑,沉重有力,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尽管近现代以来,西方世界出现了所谓的流行钢琴乐派,但是其风格仍旧是以古典音乐的灵魂为核心的,只是换了一个表现形式。但是中国钢琴曲则截然不同,《百鸟朝凤》钢琴曲一经编制成功,就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因为它是完全不同的钢琴曲,它抛弃了古典钢琴那种近乎刻板的严肃,也并非流行钢琴的婉转缠绵,而是以一种轻快自然,活泼灵动,这种几乎完全无法与钢琴沾边的形式横空出现,听众在听到《百鸟朝凤》的时候,不会产生听古典音乐那种庄严肃穆甚至于紧张的感觉,而是处于一种非常自然,非常舒适和谐的状态,仿佛听到琴声响起,就暂时放下了自己的身段,自己的地位,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妙之中,这种听觉感受就是《百鸟朝凤》的听象。

对于国内的听众而言,听到钢琴版的《百鸟朝凤》肯定会将其与唢呐版的作对比,最初会产生二者似乎截然不同的感觉,但是随着乐曲的进行,一个个灵动的音符从琴键中飞出,仿佛有了生命,是那样的跳脱,自然,无拘无束,与唢呐版的《百鸟朝凤》又高度重合,高度相似起来,因为这就是王建中教授改编的魅力所在,变其形而不失其魂,《百鸟朝凤》依旧是那个《百鸟朝凤》,开局的百种凡鸟无论品类,最终都是会朝着百鸟之王——凤凰,臣服朝拜,所以钢琴版的《百鸟朝凤》也是如此,有主有次,有张有弛,看似轻描淡写的些许鸟鸣,逐渐演变为百鸟齐鸣,百鸟齐齐朝拜凤凰。这就是中国钢琴版《百鸟朝凤》的听象魅力所在,只是用听,听众就能够在耳朵内感受大自然的万物生机,欢快洒脱。

(三)主观形象——视象

视象是音乐表现力强的代表,人是五感动物,天生五感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五感缺一便是残疾。所以五感彼此之间必然是相互影响的,这与中国五行生克之道异曲同工。也正因为五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成就,所以音乐才会产生视象这一主观形象,音乐本身是肉眼不可见的,即便是客观存在的声象,也就是音波可以通过机械设备捕捉到,但是对于听众而言,音乐的客观形象是不可见的,而视象就是听众可以看见的音乐的形象,是一种非客观的主观形象。人的感知系统可以产生联想,当听到、闻到或者尝到一个物质的时候,人总是会在大脑内形成画面,产生联想,这就是音乐视象的形成机制。但是并非所有的音乐都可以产生视象,因为音乐是有转折变化的,要让人能够听到音乐产生视象,就需要高度集中,全身心沉浸在音乐中,而有一部分音乐作品,在人们还没有沉浸其中的时候猛然转折,将人从视象中惊醒,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人们很难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脑海中产生联想画面。这并不意味着《命运交响曲》是一部不好的作品,只是像这样的曲子,本身没有视象。而《百鸟朝凤》则不一样。

即便是唢呐曲《百鸟朝凤》,其创作之初的目的就是希望让听到这首曲子的人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视象,看到那一副《百鸟朝凤》的壮丽景象,看到世间百鸟齐鸣的美好景象。凤凰本身是不存在于现实世界,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神鸟,是鸟中之王,所以人们只能够通过想象来观摩它的身姿,这就是《百鸟朝凤》的视象。中国钢琴曲《百鸟朝凤》很好地继承了唢呐版的这个视象,听众们在听到《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的时候,脑海中会不自觉地产生这样一副画面,在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深处,在巍峨高峻的大山之巅,有一只浑身披着火焰的巨大的凤凰,它头朝太阳,沐浴着阳光,悬浮在半空之中,接受着从森林各个角落飞来的百鸟的朝拜,这些凡鸟围绕着山峰,不停地鸣叫,煽动翅膀,都拼进全力想要飞到山巅之上,只为能够离那传说中的神鸟更近一点,沐浴它的光芒,但是无论群鸟如何努力,凤凰依旧在高山之上,没有与它们接近半分,然后越来越多的凡鸟从四面八方飞来,鸟鸣声越来越多,甚至鸡叫鸭叫都响起来了,这世界所有带翅膀的动物都在向着凤凰鸣叫,表达着他们对于王的尊崇。这就是《百鸟朝凤》的视象,即便曲罢,人们似乎仍旧能够看到那高山之巅的神鸟英武的身姿。

结 语

中国钢琴演奏中音乐形象的呈现方式与西方的钢琴演奏略有不同,中国的曲目更加注重视觉和听觉并重,此处的视觉并不是指在演奏时需要配合画面表演,而是听众听到音乐,闭上双眼,眼前就是活灵活现的视觉景象,这样的表现张力是中国音乐与生俱来的特质,音乐来源于自然,所以也要归于自然,中国音乐注重听与看的结合,而《百鸟朝凤》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原本的唢呐曲如是,改编成钢琴曲亦如是,中国音乐不屑于炫技,更注重音乐带给人的感受,直击听众灵魂的感受,这是中国钢琴曲最大的魅力。■

猜你喜欢

百鸟朝凤钢琴曲唢呐
唢呐手
关于唢呐类乐器历史的几个问题及试解
唢呐
夜的钢琴曲(六)
《百鸟朝凤》的前世今生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唢呐(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