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声分析

2021-11-26蒋笑一

黄河之声 2021年15期
关键词:半音大调调性

蒋笑一

引 言

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在小提琴奏者和协奏曲听众中享有盛名。他充满新意的旋律,形式的自由,让人觉得新鲜的同时,又毫无凌乱之感,呈现出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情画意。其浪漫主义的和声语言,自然恰当,与充满新意的,优美的旋律有机的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本文着重对这部作品的和声技法进行相关阐述。为深入了解布鲁赫作品提供一定的途径。

一、调性的变化发展

第一乐章前奏曲,自由的奏鸣曲式结构,不太快的快板。乐曲一开始g小调主音由远而近,第二句喧叙调音乐以第一句材料为基础六度模进,调性转入bE大调,开放于bE大调属音,而bE大调属音正是主调g小调的主音,从整个喧叙调乐句来看,这里正是主调的收拢。引子两个乐句,通过调性和声的循环变化,殊途同归回到原点。两句宣叙调构思精巧,叹为观止调性构思在一开始便显示音乐的不凡。主部主题(16—40小节)建立在g小调上,深蓝色的调性,有着忧郁,敏感的气质,在主题的第二乐句(21小节)音乐预示性的闪现出bB大调的离调,但又快速的回到主调,主部主题的收束又使主部主题开放于属调d小调。通过d小调的主部和声织体的连接,音乐及其自然进入至歌唱性的bB大调的副部主题(在主部主题的乐句中已出现过),副部主题bB大调一直持续至结束。展开部1与展开部2小提琴声部副部主题调性展开,收拢于g小调(75—108),第三展开部属于音乐材料的延续,由乐队完成,调性依旧g小调和bB大调的交替出现(109—126),第四展开部调性回归和过度部分(127—140)。调性统一在主调g小调上,但在小提琴声部结束后,尾声部分又再一次成为调性的过度,音乐最后进入至bE大调与第二乐章无缝连接。第一乐章布局呈现出T—D—T的三度属方向调布局

第二乐章,三个主题调性布局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1—30小节)在bE大调的g音中缓缓展开,第三主题调性在bE大调上方三度的bg小调中展开(31—36小节),然后依次通过模进,调性分别在bA大调(37—46小节),bB大调(47—52小节),G大调(53—55小节)bB大调(56—63小节)收束与对比主题,随后第一主题(64—79小节)继续在bB大调和第二主题(79—110小节)bG大调开始收束与bE大调,通过乐队的连接(111—118),音乐再次将第三主题在G大调重现(119—130小节)第三主题通过模进又再次在bA大调上带出第一主题。再现部分,第一主题先是在bA大调上缩减性的假再现,实现调性再现的过渡,最后的第二主题再现时才完成调性与材料的完满统一。这个乐章中主题和调性自由并交织在一起,音乐主题和调性的转换与布局如同绵绵情丝复杂而又深刻。

第三乐章,终曲,回旋曲式与奏鸣曲的自由结合结构,第三乐章引子无缝紧接着第二乐章的bE大调调性,但六小节后调性通过半音级进至重属导和弦引出主题音乐调性G大调。(1—18小节)主部主题呈示部分调性呈G大调与D大调的五度布局的,并收束与D大调,再通过乐队C大调的过度连接后在关系小调a小调展开,主题最后部分又回到主调结束主部主题音乐,(19—58小节)。展开部性插部(59—104小节),乐队衔接主题调性后通过模进将调性带入至插部1,B大调,插部1通过大属转小属的新材料和主题材料展开通过模进将调性收束于D大调。插部2调性在D大调展开(116—163小节),随后的连接部分乐队在主题材料的引领下调性持续D大调的主和声,也正好是G大调属持续(162—180小节),从而又一次进入G大调主题迭部,终曲主题在G大调与乐队g小调连接的对比调性中结束全曲!

二、和声分析

(一)主题中主与属的布局

第一乐章,主部主题(16—40小节),第一乐句主和弦持续四小节后,后乐节通过关系大调的bB大调属转入主调属,大属转小属乐段收拢于主。第二乐句在第一句动机材料高八度上建立,依旧持续第一乐句和声模式,在g小调主和声的引领下通过bB大调的属和g小调的属进入阻碍终止,从而使乐段扩展至d小调的主,再通过附属和声进入d小调下属和声,使主部主题自然的通过一个完全的终止式收拢于d小调主和声。值得注意的是,d小调的主正是主调g小调的属。从而顺利的引出副部主题。主部主题的调性与和声在于主部主题通过关系大小调和近关系调性的属和主的呼应关系,完成切换。

副部主题,(46—74小节)通过乐队的连接巩固d小调,调性从属调逐渐过度至bB大调,通过前三小节旋律与低音的平行三度进行至bB大调的附属和声从而进入了长达18个小节的bB大调属持续,虽然在57—59小节和声通过纵向可移动对位的方式,和声此时有了一定的变化,独奏小提琴声部级进向上低声部与旋律声部反向进行,低声部于小提琴反向级进,低声部属音做八度级进向下,和声冲击力加强至副部主题的高潮部分,但在60小节和声在八度级进后又回到bB大调属持续,直至完成副部主题的终止式D—T。副部主题长时间建立在bB大调上的属和声上,形成与主部主题在调性和声上的强烈对比关系。

第二乐章第一主题(1—16小节)bE大调主题的前乐句在T—S—D的完全进行的呈示后,第二句和声进行基本围绕着主和弦与属七和弦三四和弦形成与第一乐句在和声上的呼应关系,这里属三四和弦具备典型的经过性特点,把主和弦有效的串联起来。而第二主题(17—30小节)和声全部建立的各种转位的属七与主和弦的进行中。相比较第一主题,第二主题旋律虽然有一点的变化。但是和声进行几乎全是主和声与属和声的正格进行,旋律在bE大调主与属够建的基础的骨干和声中缓缓展开。

第三主题的出现调性转入至bG大调,在完成前五小节属于主的进行后,通过模进在bA大调上离调展开,为了巩固这一调性,bA大调的主和声一直持续至bB大调华彩性旋律的到来。第三乐章开始引子部分紧接第二乐章调性,无缝连接,调性上没有突兀,第三乐章主题动机材料在六连音织体中自然引入,第7小节和声半音级进bE大至G大,上三度转调,通过重属至属,在属持续的支持下,17—18小节高声部平行三度级进低声部反向级进连接引入小提琴主题。主题和声进行基本建立在主和声的基础上,四小节呈示后三度模进,随后重属展开并开放于属。40小节对比主题调性展开(a小调调性),运用呈示乐段的后句材料在下属和声中展开,紧接着出现的再现句很自然的引出主题的主和声,通过属与重属的交替,乐段收束与G大调主,第三乐章通过主属和声的建立使主题音乐调性服从于G调。并形成具有回旋特性的奏鸣曲式。和声布局完全建立在主属的和声基础上进行变化和展开。

(二)终止式的扩展与变化

音乐中终止对音乐结构的形成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终止式中的和声技法最能体现作者的语言以及了解作者的思维意识,更能显示出作者的个人风格特点。

在这首作品中有的主题是基本按照古典的结构来安排音乐的,最常见的是双句体乐段。作者在这个基础上乐段或者乐句收束时候将终止式进行扩展与变化,从而进一步的扩展乐段结构,延续和发展音乐。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在八小节呈示句后的高八度重复句便才用了阻碍终止来扩展主题乐段,30小节通过大调属转小调属后,使用VI和弦阻碍小调主和弦的出现,通过重属导七和弦使调性进入至d小调,通过六个小节的调性巩固后,主部主题开放于属调d小调。使其与副部主题的联系更为紧密。而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在49—56小节的属持续后并没有进入主和声结束乐段,而是利用可移动对位的方式将副部主题进一步扩展开,材料移动至中声部,独奏小提琴声部级进向上低声部与旋律声部反向进行,低声部于小提琴反向级进。低声部属音做八度级进向下再次进入bB大调属持续的和声音乐在60小节到达高潮,在长达11个小节的扩展中收束与bB大小的主。副部主题的扩展自然贴切,将作者音乐的抒情性特点发挥到极致,这一段音浑然天成,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和呻吟,整个音乐一气呵成,触动人心。第二乐章主题作者仍然运用了这一扩展手法,在第一主题的古典式8+8的结构后,第二主题在四小节乐句后,紧接的重复性的第二乐句在35、36小节的属二和弦至主六和弦所形成的不完满终止后,叠入第一句的材料,再一次的扩展乐段。形成4+9的非方正性结构。这里的终止式虽然和第一乐章的终止中阻碍终止的扩展有一定的技法上的不同,但都是在乐段结束前音乐内部的展开,更体现出作者和声语言的丰富和浪漫性特点。

(三)半音化的运用

浪漫主义的音乐历史进程中,最具有表现意义的风格与手法是“半音化”。半音化包括声部半音的进行,半音化和弦进行,调性变换,远关系调性的紧密连接,调性的游移,屏蔽调性和无调性的出现等,乐曲第一乐章第6小节g旋律小调音阶材料构建的宣叙调特征以及18小节主题动机中的出现的#C音形成导音性的半音进行,使属音的进入成为必然。37—40小节主部主题的结束句,#C音和#G音形成助音式的半音进行。副部主题47小节,旋律材料半音下行,低音平行三度半音下行,在体现歌唱性和抒情性的同时,旋律和低音的半音化进程使音乐极具张力。第1展开部84—86小节下属的导七与下属二级和弦够成“离调性变音”的半音化进程,在调内强化了该下属和弦,在结构内部,扩大了调性范围,加强功能意义,这种导音的性的半音化进行,使这一段音乐进入至高潮部分做好充足的和声铺垫。第2展开部90小节开始通过重属和弦半音化和声进行调性转入g小调,在属和弦基础上小提琴半音级进上行将音乐主题推高,94小节模进回落后再一次通过半音阶爬升又一次带动情绪往上展开,98小节旋律以属和弦材料分解为十六份音符织体,102小节材料变奏为六连音,和声材料按和弦转换方式不断往上发展,108小节旋律在复合和声的基础上冲刺到最高音,音乐旋律半音化的进行与和声的分解和弦构成的十六份音符的音层所形成的强大冲击力。在炙热的高潮中结束第2展开部。作者在这里将半音化进程运用到极致,在使增强小提琴技术难度的同时,使音乐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乐章的第三展主题中的56小节的六十四分音符半音阶连接材料,这里运用半音调性过度连接中心展开部分,第三主题120—129小节,在主调属持续基础上,小提琴主题旋律倒影逆行半音模进充分的将第三主题进行展开,与歌唱性主题形成强烈对比。

第三乐章在主题呈示后78—89小节属和弦音加上辅助半音下行分解,三连音模进展开,随后大属转小属。77—79小节重属导和弦分解上行的半音进行,体现出装饰性的半音进行。平行大小调的混合交替变音以及离调的变音在某种程度上在丰富音乐发展手断的同时又进一步的成为音乐结构与内容的表现方面举足轻重的音响材料。

由于半音进行蕴含特殊色彩,为音乐带来了别样的紧张程度,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正是情绪的适当表达。布鲁赫正是合理的运用半音化进行突破了传统大小调体系观念,导致和声纵向结构和音响的复杂化,音乐中无论在旋律与和声等各方面都体现了与半音化的密切特征,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结 语

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体现出小提琴音乐的优美的同时,又显示出和声运用的独具匠心。布鲁赫始终坚持的站在古典音乐的阵营,裹挟着浪漫音乐的风格特征迈向最后的辉煌,展现出独有的浪漫主义诗情画意。■

猜你喜欢

半音大调调性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G大调随想曲
谈“调性”
昆曲曲学小讲堂之北曲的半音
论瓦格纳《魏森东克歌曲》伴奏中的半音化音乐语言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调性的描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