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有源头活水来
——谈作文写作素材积累

2021-11-26浙江省宁波市大榭开发区第二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贵在动笔习作

浙江省宁波市大榭开发区第二小学 林 玲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这既是认知的规律,也是语言发展的规律。要想写出精彩的作文,须多汇聚生活之泉,再走厚积薄发的习作之路。

一、积累生活经历,为习作储存活水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写作,是要把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所感受到的信息写下来,在引导学生写作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唤醒他的生活实际,这个过程在心理学上叫作表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要想“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其大脑中就必须有大量的、丰富的可唤醒的生活实际,要“积小流”“积跬步”,也就是要积累丰富的生活经历、丰富的素材。如果把文章比作一片汪洋大海,那么这些生活素材就是汇成大海的一点一滴,且是常聚常新的活水。

(一)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主动到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去体验生活、品味生活,才能找到创作的灵感。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主动去关注生活,这样习作素材库才会越来越丰富。其次,动用所有感官去观察、感受生活。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调动“眼睛、耳朵、嘴巴、鼻子、手”进行“五感”的全方位观察,谓之“五感法”;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观察就是需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鼻子闻、用手触摸,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感悟,感悟到的才够深刻。所以,要想积累丰富的生活经历,就得调动自己的情绪,对周围的一切都要抱有好奇心。

(二)展开想象,做生活的见证者

“想象力是儿童特有的擅长的思维形式,也是儿童的个性特点。”比如,孩子们看到扫把会说那是魔法师丢失了飞行器,他此刻一定在焦急地找寻;看到水中的鱼儿会说那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的到来会给人带来好运……这便是在感性材料基础上的再创造,其媒介便是“想象力”。因此在教授低段年级时,教师可以多鼓励孩子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到了中段年级,则可以引导学生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说说所感;而到了高段,学生在所见所闻所感之上还可以加入所思所想所悟,这样其对生活的再创造将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三)勤于动笔,做生活的记录者

会观察,会留心,会想象,会创造,这一系列构成了习作的基本流程,那么接下来就该是会动笔了。生活中感受比较深的事物虽然记得牢,但架不住数量多,如果我们能把它及时地记录下来,不仅能温故而知新,还能常读常新,为日后的写作时唤醒生活做铺垫。

二、积累丰富词汇,为习作提供养分

现行的部编语文教材中“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等板块的安排就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经常拿来读一读,写一写,用一用,潜移默化之下就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积累。用“采蜜本”摘录好词好句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累词汇的常用措施。课外阅读则是积累词汇的另一个主阵地;课外阅读涉猎的范围要广、要杂,这样才能改变学生作文“三无”(无兴趣、无内容、无自我)的现状。

(一)正确引导,激发摘录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积累之初,教师可鼓励学生多积累一些生活中有趣、让人一眼难忘的词句,接着引导学生把这些语言尝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再在班级里组织交流,举办美文范读活动。这些优秀的作品一旦展示在观众面前,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一种成功的喜悦。班级中如果多位学生尝到了甜头,大家自然对摘录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一带十,勤于摘录的氛围即可在班级中形成。

(二)多种形式,组织汇报交流

除了多鼓励运用词汇外,教师还应积极拓展其他途径来增强“采蜜本”的功效。

1.“汇报法”。课堂前五分钟,教师让学生轮流汇报自己最近积累的一个词,汇报者要能说出这个词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其他学生可以提出意见或疑问,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纠正。多说多练,运用起来才会如鱼得水。

2.“小组分享法”。教师利用午休时间,小组坐在一起分享近期的“采蜜本”,交流自己摘录的好词佳句,互相补充等。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孩子们的思想疆域才会被高度拓宽。

(三)运用调查,促进语言内化

调查包含教师调查和学生自我调查。在书面评价反馈阶段,教师要勤于调查学生能运用到习作中的那些自己摘录、积累的好词、好短语有多少,分享给伙伴的有多少,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或引用的有多少等;教师要让学生定期对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进行自查,以促进语言的内化。

“读出自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力和独特感受。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引导学生读书只完成了“跬步”的积累,还应该培养其“精读书要思辨必动笔”的良好习惯。只有孩子本身是“思想的行者”,语言才会有灵性。所以,有效提高习作的“质量”不仅仅是“量”的堆砌,还应是语言的内化!

三、积累多种技法,为写作开枝散叶

在保证“量”的积累的同时,还要勤于动笔写,将形象转为直观表达,要善于表达。哪怕是好句的直接引用,也需要在具体语境中加以转化方能显得自然。表达是文章的生成,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是写作中最难的一个环节。

(一)心口合一,自由表达

在教作文的最初,教师应让学生学会真实表达,然后自己读一读、改一改,保证语句要通顺。学生经常进行这一类的练习,感悟表达的方法,就会逐步养成“乐写”的良好写作习惯。新的部编本教材课文后就有不少“小练笔”,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段话,生活即作文在此处显现得淋漓尽致。“小练笔”贵在“小”,贵在常练,贵在耗时短,贵在常指导,贵在能提高。

(二)点拨指导,开枝散叶

教师通过平常的小练笔,对学生进行技法上的指导也非常重要,这是学生语言内化的重要环节。如动作描写的指导,学生写了一句话:“鬼子扭住雨来的耳朵,雨来疼得‘哇哇’直叫……”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可以模仿当时情景,适当点拨指导:“鬼子气得‘嗷嗷’直叫,瞪着铜铃般的大眼睛,一个跨步揪住雨来的衣领,一手扭住雨来的耳朵,使劲往后一拽,雨来疼得‘哇哇’叫,双手在空中胡乱抓着,似乎要和鬼子拼命到底……”像这样连动句的技法点拨之外,还有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和各种修辞等的技法点拨。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流畅自然水到渠成,在进行各方面描写时也会有意识地去运用写作技法。

(三)仿创迁移,形成特色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以理解为基础,同时加速着我们从理解到使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自觉把学生模仿的天性发展成为一种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美文,进行仿创;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揣摩、学习等。比如,五上部编教材中就出现许多关于“表达方式”上的教学要求,如《落花生》《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中对比的运用,《白鹭》一文的首尾呼应等。学生学习一篇文章,从中悟得范本的表达方法之一二,并且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实现从模仿到迁移的过程,才是真正将书本这个“工具”利用起来的过程。日积月累,学生习得的技能会越多,其作文的个性特色也会慢慢凸显,就此美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才能得到统一。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作文素养积累的过程,这需要长期的努力。所以,学生写作,是留心于丰富多彩的生活,积累于五味杂陈的生活,运用于气象万千的生活。学生只有保持生活之源常聚常新,“活水”不断,积累才会丰富,运用才能自如有底气,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猜你喜欢

贵在动笔习作
高效课堂贵在“精”
我要写的勒阿越来越少了
秋季养生贵在“收”
毛毛雨
打扮春天
春天的雨
贵在坚持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