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理念下历史课堂的“突围”

2021-11-26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中学部

青年心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突围学法历史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中学部 陈 刚

多元智能认为,人的智力是一个量度,不能仅仅围绕知识学习培养学生,要从语言、逻辑、人际交往、空间能力、肢体运作等方面着手,给学生以多维度指引和探索。历史学科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因果性特征。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历史课堂设计陈旧、老套,无法与时俱进。单一、模糊的教学模型根本无法与教学现实相匹配。在多元智能的指导下展开创优引导形式,实现多维度设计,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

一、突破单一情境创设

成功的导入不仅是高效课堂的有效保障,还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刺激他们的多元神经,快速启动认识思维,为顺利施教奠定基础。在多元教学理念的助推下,将情境融入教学实践中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情境对启动教学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有意识地进行情境渗透。然而具体操作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单一化的教学情境创设根本无法激发他们的思维。改变单一教学情境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多重教学情境能够从不同层面完成教学启动和激发,直接决定着整个课堂的走势。

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这节课借助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让学生逐步了解了华夏族形成的历史。由于涉及炎帝、黄帝、大禹等众多神话传说人物,学生敏感的神经更容易被激活。教师从情境创设着手,展开教学引领。首先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凭空的,它一定有源头,那么人类是如何产生的呢?是人猿进化而来的,还是像神话传说中的那样,是女娲娘娘捏出来的?趣味化的问题迅速触发了学生的多元神经,他们热烈讨论,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时学生的讨论热情进入极致,教师适时引入盘古、女娲、炎帝、黄帝、大禹等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甚至引导学生进行讲述。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学生对故事情节、对人类的产生有了崭新认知。接着学生阐述自身对这些传说、人物的感知、评价,他们的思维在交流探讨中得到升华。

教师要从历史学科特性出发,设计出契合性更强的情境。学习活动伊始,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认知不能及时聚焦,课堂秩序无法得到有效调控,必须从导入环节着手,对教学情境展开创设。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讲述历史故事,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学生思维很快打开。

二、打破陈旧教学模型

教师设计的每一堂课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展开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每一课都有自身独特的属性和价值,教师单纯按照一定的模式展开教学设计,缺乏新意,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自然无法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更不用说高效课堂构建了。对教学模型进行创新,打破陈旧教学的思维束缚,已经成为教学的当务之急。历史学科有其特殊性,教师要从学科价值着手,对教学流程进行设计、调整,最大限度调动课堂积极因素。

学习《百家争鸣》,传统教学模型中,教师往往会按照学习目标展示、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这一教学思路展开。这样的设计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大的纰漏和瑕疵,但是缺乏创新点,学生的思维维度很难打开。为此,教师逆向设计,直接从实践训练着手,给出相关材料,让学生在材料阅读中寻找百家的思想,探寻出其本质特征。最后当学生完全解决了材料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逆向设计让课堂教学实现了大翻转,给学生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教学活动顺利完成,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上升到一个更好层级。

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助推力。历史教学亦是如此,只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多元创新,才能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刺激,捕捉教学契机,抓取更多学习资源。教师要根据教学现实需求,对教学流程进行解读、整合、优化,让教学模型契合学生的认知点,实现历史课堂教学体系全面升级。

三、更新传统教法学法

教师要从教学现实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探索形式,对教法学法进行更新,实现教与学的相互转化,让学生在自主挖掘中进行主动学习。演示法、参观法、史料验证法、案例剖析法,这些都能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感知和刺激,对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有积极作用。如果能够在深度探索文本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教法学法,定能为课堂注入崭新活力。

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围绕陈胜吴广起义展开的,教学伊始,为了让课堂教学氛围达到高潮,教师没有直接讲述文本内容,而是采用视频讨论的方法,播放陈胜吴广起义相关视频资料。精彩的画面、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来,学生的关注力被牢牢吸引。教师抓住有利的导学契机,指导学生展开故事复述。在讲述过程中,学生自然会融入自身的态度和看法,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升级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价值。视频讨论结束后,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产生的影响都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这时教师设置角色演绎活动,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表演,将抽象的知识以直观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撬动整节课堂的支点。相对于学法,教法更具指导价值,教师深知这一点,设计教学活动时,在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契合性更强的活动,自然迎合了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多重认知。

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自主历练的崭新境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初中生的学习层级和能力都存在差异,教师要正视这一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法学法应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开拓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源泉。

四、拓展多维实践训练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知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不是终极目标,现代社会对学生提出了崭新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些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活动不是单一的学习知识的过程,需要在文本内容探索的基础上展开实践训练。历史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果学生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学习探索上,显然无法完成能力升级,更不用说创新思维培养。设计多元化的实践训练就成了教学的必然选择。受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学生对实践训练的兴趣度是不同的。历史教学实践训练,抓好几个“度”是关键。首先是广度。它是指实践训练活动不能单纯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一堂历史课,涉及的知识点众多,教师要从中选出最为关键的几个点设计训练活动。如此才能全面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是深度。训练题的设置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学习《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生对这一节知识缺乏学习探索热情,要想扭转教学劣势,教师须一边讲解知识点,一边设计对应性练习,给学生以学习指引。如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两位皇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进行深度探索,全面感知内容,分点罗列。这一知识点看似简单,其实隐藏着丰富的内涵。教师及时给出跟踪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你认为文景之治中的哪些措施可以直接运用到现代社会管理中,还有哪些措施可以进行改良,然后运用到现代社会管理中?针对性练习非常接地气,很好地将文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盈、充实。实践训练本身是枯燥的,如何将单一的、死板的知识检验变成灵动的鲜活的社会实践活动,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教师从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多元化的实践探索中,学生对文本的认知逐层加深。

为了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彰显其实效性,教师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设计训练。这样的设计将知识从远古时代转移到现代社会,自然比较接地气,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更加高涨,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使他们迅速吸收知识点,切实感受到社会发展的规律。

历史学科存在形式的过去性和认知结构的多样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秉承学科属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展开教学。突破单一情境创设、打破陈旧教学模型、更新传统教法学法和拓展多维实践训练,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的共性追求,需要从这些方面展开切入,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教与学的关系进行全面理解和审视,在整理、优化、革新中完成教学形式升级,彰显历史学科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突围学法历史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苏东坡突围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极速突围战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