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异化与物化的区别

2021-11-25陶永菊

现代交际 2021年6期
关键词:对象化卢卡奇物化

陶永菊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论述,是卢卡奇物化理论来源的理论基础,根据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定义和分析,卢卡奇从中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物化理论的概念。物化理论是贯穿《历史与阶级意识》全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卢卡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经济理论分析武器,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分析时,卢卡奇认为因为商品的物化,最终直接导致了当时无产阶级的对象化,“即工人自己创造的商品不属于工人自己,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无产阶级进行了奴役,认为作为资本主义产物的无产阶级,必然要服从它的制造者的存在形式,这种存在形式是非人的,是物化的”[1]137。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也首次提出了物与人相对立的异化理论,即工人自己所创造的财富不仅不完全属于自己,反倒已经成为压迫工人自己、奴役工人自己、不受无产阶级自己所控制的力量。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如此相似的观点,抨击了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压迫。因此,研究两者的异同以及之间存在的联系,对于正确研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化理论与异化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1.异化理论的来源

关于经典异化理论概念的来源,张一兵教授认为,“异化理论开始于黑格尔,黑格尔作为经典异化理论的真正创始人,其认为主体对象化与异化具有两层意思:一是自然实现的自在的对象化;二是人类主体观念本质的物化,这也就是外化和异化。费尔巴哈在对黑格尔的批判过程之中,他没有继承黑格尔的异化思想,而是直接否定和抛弃了黑格尔的总体对象化和异化。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扬弃的过程。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他撰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他还是站在黑格尔哲学的立场上肯定原子走向现实的对象化(肯定的异化逻辑的出现),而到了他撰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就开始否定异化状态,并将异化与对象化明确区分开来了。在《穆勒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在建构自己的劳动异化理论逻辑时,他已经自觉批判了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将对象化与异化混为一谈的错误”[2]36。马克思将其运用到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去,从商品经济出发发现了资本积累的秘密,进而揭露了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压迫。

2.物化理论与异化理论的基本内涵

物化是贯穿《历史与阶级意识》全书的一个中心概念。卢卡奇也是用此概念去批判和揭露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奴役的。在此书中,卢卡奇没有对异化、对象化、物化加以区分,而是认为物化即异化也即对象化,是当它们当同一概念使用的。虽然卢卡奇没有对物化理论进行界定,但他用一系列的论述向我们介绍了其物化理论思想。我们甚至可以根据他的整体思想从而由此得出物化理论的概念,即“它是指人的活动和他自己的劳动不再是属于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对他来说成了与自己相对立的,不受自己所控制的客观的东西。这种必然对立不仅是客观的,同时也是主观的”[1]7。同样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异化理论的概念。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第一是指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即了劳动与劳动产品相对立;第二是指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即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第三是人是类存在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即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第四是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最后结果是人同人相异化”[3]。

二、物化理论与异化理论的异同

1.物化理论与异化理论的相同点

首先,卢卡奇在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过程中得出了物化概念。“卢卡奇通过分析了商品结构的本质,指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了物的性质,并指出如果商品形式占支配地位,对所有的生活形式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生产不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交换,即为了商品的交换价值。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交换更加频繁,在交换的过程物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便产生了物具有神奇力量的错觉,进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所遮盖了,这就是物化所产生的社会背景。”[1]148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也明确指出,商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并通过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揭露,剖析了商品拜物教的实质。[4]两者对异化的分析都是从商品入手,从现存的社会制度出发,进而发现了异化所产生的根源。

其次,物化理论同异化理论都深刻批判了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不断代替工人生产,工人的活动越来越多地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从而变成了一种直观的态度,越来越失去意志。马克思也说“由于人隶属于机器”,便形成了这样一种状况,即“劳动把人置于次要地位”。“在物化理论中,由于资本家把生产的客体分为许多不同的部分,必然也会把生产的主体分为很多部分,这是,人无论是在客观上还是在他对劳动过程中的态度都不表现为是这个过程的真正主人,人被物化了。”[1]150只有物才能体现人的存在,只有商品才是社会的主要形式,商品成了人们主要关心的,而不是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也说道:“凡是工人做的对自身不利的事,非工人对工人都做了,但是,非工人做的对工人不利的事,他对自身却不做。”[2]82

最后,卢卡奇与马克思一样,不仅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的异化,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国家以及道德等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本质被物所异化了,商品形式替代了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来源于《资本论》中的商品拜物教,所以卢卡奇也继承了马克思的上述思想,对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国家制度、思想以及道德等都进行了强烈批判。

2.物化理论与异化理论的不同点

首先,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和对象化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并认为异化和对象化不是同一概念的。异化是指人是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才是人的本质,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私有制的出现,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迫使无产阶级一无所有,将劳动力变成商品出卖给资本家,使劳动反过来奴役人,使劳动产品与人的劳动相异化,甚至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即自己创造的产品变成了不受自己控制的力量反过来奴役自己,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他就越痛苦、越贫困。正如孙伯鍨先生在《卢卡奇和马克思》一书中指出的,“马克思并没有把异化和物化混为一谈。他认为物化有两种:一种是对象化的物化,一种是异化的物化。作为对象化的物化,不仅不是对人的否定,而且是对人的肯定,只有异化的物化,才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的否定”[5]。但是卢卡奇并没有明确对物化和异化进行区分,且是在异化概念的意义上使用物化。在卢卡奇对物化的界定里,主要源于对《资本论》商品拜物教的分析。

其次,异化理论诞生于欧洲社会从商品社会向资本社会过渡时期,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资本的不断积累、资本的不断扩张,使资本以其前所未有的效率,打破了以往传统社会的枷锁。马克思对异化的分析主要是从社会现实中的经济方面如手的,马克思研究了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的政治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发现因为资本扩张的本性撕裂原有社会的运行法则和生活传统,使得一切社会关系同质化和简单化,压制了人们对社会秩序多元化的需求,资本的效率原则与社会的公平原则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改变社会的不合理现象,马克思开始反思并深入分析社会现实,这些都为异化理论的提出做好了准备。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分析也是从资本社会中的商品开始的,分析商品的结构本质,结果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了。

最后,异化的自我扬弃,实现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马克思的终极目标,也同样是卢卡奇所始终希望能够实现的,但两者在寻求实现它的路径上和所选择的实现方式是不同的。马克思认为要真正扬弃异化、扬弃私有财产,必须靠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财产制度,最终真正建立恢复人的类本质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马克思不同,卢卡奇认为若要改变物化的社会现状,扬弃物对人关系的遮盖和对无产阶级的控制,应从观念改革入手。他认为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是无产阶级应摆脱物的束缚,无产阶级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主观要素是“阶级意识”。[6]

三、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物化理论与异化理论虽然存在不同,但也有一定的联系。卢卡奇在没有看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的情况下提出了物化理论,并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存在一定的相同点,这对我们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告诉了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对于两种观点的联系,我们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说就是完全相同,而应该通过对比和分析,找出其共通点和不同点,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两种观点具有重要意义。但总的来说,卢卡奇也从不同方面发展了马克思的物化理论,我们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把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到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看作19至20世纪人类文化批判理论演化的一个缩影。

四、结语

虽然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关系目前在学界尚存在争议,不同的学者对两者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的是都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物的关系替代了人的关系,卢卡奇对“物化”的解读深受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思想渊源的影响。不同的是他对“物化”这一异化现象解读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第一是对本体论的探究,他的理论中心是“历史”的,是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现象作为理论的基点,他的这一解读深受黑格尔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说是黑格尔式唯心主义本体论,如卢卡奇认为扬弃物化的最终依托是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第二是在卢卡奇的“物化”现象批评过程中,不仅涉及经济、社会、制度和法律等,更将研究的视野拓宽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与思想领域,他认为意识思维的活动被社会物质运转所规定,“物化”也同样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严重影响人们的精神文明。在卢卡奇看来,整个社会都是被“物化”所渗透、所影响和所侵害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处于被“物化”之中。这种“危机意识”的续存为其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思想意识的批判起到了积淀的作用,也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指出了社会被异化、被奴役的现象,都倡导改变社会的异化现状、恢复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总的来说,卢卡奇所提出的物化理论以其创造性的视角和维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也对我国学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对象化卢卡奇物化
身体消费、超现实欲望与内爆都市:《金钱——绝命书》中的物化书写
在布达佩斯“寻访”卢卡奇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马克思对象化思想的自由意蕴及其生态价值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探究视听艺术中的美学体现
马克思对象化思想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启示
从阶级伦理到日常生活伦理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从马克思到卢卡奇:工人阶级概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