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奥菲欧》中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及剧情分析
2021-11-24王珂
摘要:“人文精神”是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一股思想潮流,其寓意为关注人性,追求个性和人性的全面发展。蒙特威尔第前期的牧歌至后期的歌剧创作都将这一理念渗透其中,他的歌剧创作《奥菲欧》是这一思想的突出体现。本文通过对音乐本体和剧情的分析来体现《奥菲欧》所表达的人文主义精神。
关键词:人文精神;思想萌芽;思想体现;剧情分析
1作者简介
意大利作曲家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1567——1643),是一位介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天才。他既是16世纪意大牧歌创作的集大成者,也是巴洛克时期歌剧创作重要作曲家。牧歌这一音乐体裁在他的手中到达了顶峰,而他的歌剧作品《奥菲欧》又为这一新的剧种拉开了序幕。
2《奥菲欧》人文主义精神的萌芽
2.1克雷莫纳的创作萌芽(1567—1590)
蒙特威尔第于1567年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克雷莫纳,他的音乐才能在他担任大教堂唱诗班男童时就显现出来。他在克雷莫纳的生活是以宗教和音乐为中心的,当时的“人文主义”理念渗透于各个领域,为他后来音乐风格的确立奠定了思想根基。1587年他发表的第一部《牧歌集》标志着作曲家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而日益世俗化。这些作品在歌词内容、音乐结构、曲调方面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他注重突出的单旋律来表达含义,减弱了经文歌无鲜明结构的性质,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和声和不协和音程等都暗意了“人性自由”的思想。
2.2曼图亚的音乐创新(1590—1612)
1599年,他在执行公务的同时,接触到了法国音乐的最新发展,于是在1607年发表《音乐谐谑曲》中,借鉴了这种较为新颖的咏颂式,正是这种不协和音程和新的音乐形式的使用,增加了音乐的戏剧性。1605年,他的第五卷《牧歌集》第一次出现了以通奏低音伴奏的牧歌,来提醒演奏者对某些和弦的表现并提出了“第二常规”的作曲风格,主张作曲家在创作时“歌词为和声的主人”,冲突了人性束缚的思想,为后来《奥菲欧》的创作特点立下了鲜明的例证。
1607年2月,蒙特威尔第的第一部歌剧创作《奥菲欧》在曼图亚的公爵官邸上演,成为歌剧诞生史上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1600年,蒙特威尔第在佛罗伦萨观看过《犹丽狄西》的表演,两首作品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内容积极向上的“田园剧”,但《奥菲欧》早已不是“单调”的田园剧,这部取材于希腊神话的歌剧作品潜藏了对“人性”的审视。他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运用了多种音乐形式,更好地发挥出了歌剧的戏剧性,如:歌唱性的宣叙调(报信者讲述女主角死亡的事实);大篇幅的咏叹调(男主角在低于的独唱);描写生活的曲目(第二幕的二重唱);划分了宣叙调和咏叹调,将戏剧性的歌词运用高音声部凸显得淋漓尽致;其中,歌词是最重要的元素,蒙氏运用独唱、重唱、合唱、不谐和音来增强音乐的戏剧性,用一个个音符准确表达了歌词的情感,把音乐和戏剧配合的恰到好处。
3《奥菲欧》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3.1歌剧中最重要的部分——音乐
在歌剧创作中,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其次是戏剧。在这部歌剧作品中,蒙特威尔第多用咏叹调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情感。音乐较为自由,不受剧情的束缚,而是以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为歌剧创作的重点。他首创了“弦乐震音”和拨弦手法,用管弦乐队为作品伴奏,根据剧情的需要烘托剧情的发展。使音乐更好地触碰到观众的情感深处,更体现了他的歌剧创作想要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这种创作手法在主要唱段《啊!悲惨世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一唱段是一首具有宣叙风格的歌调,在得知妻子尤丽迪茜被毒蛇咬死的噩讯时,男主奥菲欧用歌声表达出他承受的巨大悲伤。他的情绪悲愤填膺、音调也在断断续续的间断性吟唱,打破了过于规整的宣叙风格,将难以表达的忧伤情感通过呐喊和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在唱段《我哀悼那死去的爱人》当中,悲伤的音调通过分节歌式的作曲手法重复出现了三次,表达奥菲欧对尤丽迪茜深情的精神呼唤。
从曲式结构的创编中,也可以看出音乐是一部成功歌剧的决定因素。《奥菲欧》是一个三部回归曲式,由固定的三段式:快慢快的固定序曲作为开场,宣叙调和咏叹调贯穿始终,最后以庄严肃穆的咏叹调作为结尾,更好地突出了作品的完整性。这种回归到主题的曲式风格,证实了“音乐”是歌剧中最重要的元素。回归的主题A,将音乐推向高潮,并以最初美好的理念作为结局,完美剧终。蒙特威尔第将观众的情感作为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也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3.2新的伴奏形式——通奏低音的使用
通奏低音,通常是低音旁边标记相应的数字来体现演奏家对某些和弦的表现,留给演奏家作即兴处理,而另一个独立的声部贯穿出现在整部作品中,亦称为持续低音。在《奥菲欧》中,通奏低音作为一种新的伴奏织体,灵活运用在这部作品中。通奏低音的使用让传统的复调风格向主调风格进行转化,这种创作手法使其他声部创编更加自由,给与了演奏者即兴处理音乐的机会。这种即兴创作手法与“神”所象征的“宣叙调和咏叹调而相对,可以更好的释放演奏者的“天性”。
3.3多种器乐的使用
歌剧《奥菲欧》拥有庞大的乐队支撑,在乐器使用方面也尤为特色。蒙特威尔第将乐器与人文主义精神相连接,活灵活现地将所有线索和剧情连接浑然一体,共同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意境,且服务于听众。
音响效果方面,他强化了乐队的配置,将传统的乐队扩大将近一倍,從古希腊时期的单旋律风格发展到庞大规模的管弦乐队。使用了羽管键琴、木制管风琴、单簧管小风琴、竖琴、琉特琴、低音维奥尔琴、小提琴、小号、长号、木管号、竖笛等足足40件乐器。通过融入多种乐器,丰富歌剧作品的音响效果。不同音色、不同声部的相互配合提升了音乐的张力,从而推进剧情的发展。在面对不同的舞台布景与场景,灵活的调换所有乐器,不同色彩的运,让音乐深入人心。如:悲伤的情绪——奥菲欧在得知妻子身亡的噩耗,运用低音管风琴来表现空灵的意境;在激动时刻,用庞大的乐队组合进行伴奏、放大人物难以抒发的内心情绪;运用音域较高的小提琴或者竖琴来表现天堂场景,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意境;在走入冥界的场景中运用了长号、低音琉特琴等,通过较低的音域营造出人物压抑的内心。
4《奥菲欧》音乐剧情梗概及分析:
序幕:
序幕是由“乐神表达对众人的敬意,向观众宣布今天要讲述这部歌剧的人物与内容。运用相当于序曲、富有自由即兴性《托卡塔》重复叙述两次,中间夹着
性格相反的中段,使自由、热情、激情和平静形成对比。
第一幕:田园中
色蕾斯牧场中的牧羊人与森林里的仙子们欢聚一堂,小仙女们合唱“来吧,,婚姻之神”为即将新婚的奥菲欧与尤丽迪茜歌颂欢呼。他们奏出美妙的歌曲、全体人员用欢乐的舞蹈为两位新人送上由衷的祝福。从音乐的角度,我们会发现这段风格是“田园式牧歌”式的旋律贯穿许久,在这一幕中重复了三次,层层递进、凸显喜庆的节日气氛。音乐女神、牧羊人和精灵们欢快的合唱一直延续下去。后来。奥菲欧应牧羊人们的要求高歌一曲。由于17BC初还没有发明咏叹调,蒙特
威尔第就运用突出旋律感和戏剧性的“戏剧性宣叙调”表达出奥菲欧即将结婚的喜悦心情。这里男主角的宣叙调具有更强的音乐性。同时,奥菲欧之妻尤丽迪茜延续这一氛围,唱出(我是如此幸福)展现出来他们之间的爱意。
第二幕:田园中
舞台依旧是美丽的田野,在交响曲的伴奏下,牧羊人和奥菲欧又进行高歌,这段是本剧最欢乐、最悠扬、音域最高的曲调。这也是男主角在本剧中的最后一支“欢乐歌”。这里夹杂着各种器乐反复的曲调,变化精妙。突然,女使者的出现让欢快的音乐戛然而止。音调开始变得扭曲、悲切,彷佛预示这悲惨的事情即将到来。音乐女神将女主角被毒蛇咬死的噩耗告诉奥菲欧后,奥菲欧发誓要在黄泉路上夺回妻子,在“柔软的”伴奏下唱出了一段咏叹调来表达自己痛苦、愤怒的内心。与之相随的伴奏是牧羊人们和女信使悲哀的重复乐段。体现了独唱与独唱、独唱与重唱、独唱与合唱、声乐与器乐的鲜明对比。最终,以悲伤的葬礼曲结束。此时的场景和音乐都是一个过渡,为下面舞台布景的转换和强烈的音对比进行了预示。突然,合唱团再次唱起了“啊,悲剧!啊,残酷的命运!”接着再次响起属于音乐女神的重复乐段,音乐由弱渐强,层层递进来表男主坚定的内心,他想以音乐来感动冥界的一切,救回自己的爱妻。
这里的突发事件,体现了舞台布景和服装的鲜明对比。随着剧情的突变,忽然降下了幕布,把原来充满欢声笑语的田园风光变成了一块阴暗的黑布,彩色的灯光也随背景阴暗下来,为尤丽迪茜死亡的噩耗做了充足的预示。
第三幕:地域
在奥菲欧前往地狱时,“希望女神”出现为奥菲欧鼓气,并相伴到冥界入口。但是“地域之神”曾规定过:任何希望不得入内,进入冥地的人,应该放弃一切希望”,于是希望女神也在此离去了。奥菲欧独自来到冥河,而地狱看守卡龙蒂不允许他通过并无情地拒绝了他。因为,活人是不能通过的。地狱看守在这部剧中充当了全剧最低的男低音。他唱到“你竟胆敢跑到这死地来,你来这里做什么”奥菲欧告诉了他的经历,想要博取卡龙蒂的同情、用音乐的力量打动地域之神。奥菲欧唱了一段名曲——《伟大的神灵啊》这一乐段可以被视为这部歌剧中最重要的唱段,这里的献歌也是奥菲欧能救出妻子的决定因素,主人公奥菲欧用咏叹调显示他作为音乐家歌喉的最佳时机。作曲家蒙特威尔第赋予了奥菲欧炫技似的歌喉。但是,卡龙蒂并没有被奥菲欧完全打动,守卫的拒绝让奥菲欧压制已久的内心露出了强烈的悸动。最终,他忍住心中的愤恨与痛苦,用温柔的琴曲和歌声哄骗守卫静静入睡,顺利通过了冥府的入口。这一手法也为后来奥菲欧因为冲动的个性再次失去妻子而埋下了伏笔。最后,激昂洪亮的管弦乐响起,伴随这众人的合唱,像是在表达对奥菲欧聪明智慧的称赞。
在这一段落,冥府和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布景从山川河流、草木青青转到阴暗的冥府河畔,再也没有伙伴们的欢声笑语,随处可见的都是死去的残骸。服装上也有鲜明的对比,奥菲欧身穿明亮的白色,散发着阳光;而地狱之王身穿黑色,浑身散发出阴冷、令人恐懼。从服装的对比也可以暗示处出不同人物性格的特点。
第四幕:地域
“地狱之母”普罗赛尔皮娜听了奥菲欧的故事与歌声后觉得非常感动,于是向冥王普路托求情。冥后唱到:“冥王,你看这个人多么可怜,奥菲欧如此深情,你就让他们重返人间吧”。冥王既不想丢面又不忍心拒绝妻子,就给奥菲欧提出了救出妻子的条件:你在带领尤丽迪茜走出地狱之门前,绝不能回头看尤丽迪茜一眼,否则她将永远地逝去。这时,奥菲欧并没有感谢任何人的帮助,而是得意于他“高超”的琴声与歌声。这里像是作曲家对主人公的讽刺、也是戏剧性的体现。通过精灵们的合唱,暗喻了“能控制自我的人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在返回人间的路途上,奥菲欧并未忍住对妻子的思念,就禁不住看了一眼妻子。随后,尤丽迪茜就消失了。地域的精灵们在奥菲欧的痛苦中宣布夫妻二人将不得相见,这一幕就在精灵们的合唱中结束。
第五幕:田园中
奥菲欧回到了人间,充满无尽的悔意、检讨因自己的冲动导致悲剧的再度发
生。此时,奥菲欧之父“太阳神”阿波罗从天而降,劝诫奥菲欧要忘记悲伤、平息心中的怒气,想让奥菲欧与自己一同回到天堂,给与他永恒的生命。牧羊人和精灵仙子们为他们二人送行,两人缓缓升天,全剧就在两人的二重唱中告以落终。
在最后一幕,作曲家描写了奥菲欧在田野里回忆与妻子尤丽迪茜的美好生活。但是我们不禁思考,作曲家为什么不在这一良机中运用更为抒情、发挥歌唱者才能和情感的咏叹调呢?我认为:蒙氏想通过这个看似“不完美”的唱段向观众表达暗预:向人们暗示,经历艰难困苦的奥菲欧并没有改变他冲动、自我的个性,他还是最初的奥菲欧。同样,面对冥王和冥后的救赎,他并没有知恩报德、而是炫耀他那狂妄的内心,身后的精灵都在合唱中讽刺他那“自大”的行为。如果在开始运用咏叹调来抒发男主人公的情感与对妻子的爱意,会让观众难以接受女主人公突然死去的事实以及在终曲奥菲欧独自面对痛苦的现实、人们的思绪和意境难以快速回转到现实中来。生死永别、落幕前如何才能回归宁静呢?
蒙特威尔第的这部佳作《奥菲欧》是西方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作品。他通过运用、创新多种艺术形式将他所要表达的“人文主义”展现的惟妙惟肖,通过这部佳作,极力传达出那个时代所欠缺和秉持的思想、符合了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参考文献
[1]武素霞.从歌剧《奥菲欧》中发现蒙特威尔第的创作思想[J].大众文艺,2011,(17):131-132.
[2](德)乌尔夫·科诺尔德.蒙特威尔第[M].张琳、齐欢欣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周小静编著.西洋歌剧简史与名作[M].2006.02
[4]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M].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2003.07
[5]欧南.历史上的正歌剧: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J].歌剧,2018,(1):71-74.
[6]王家伟,王甜,余其丰.蒙特威尔第与格鲁克歌剧人物奥菲欧创作手法与音乐形象比较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6,第7卷(7):16-17.
[7]孙爱萍.格鲁克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音乐分析[D].山西大学,2010.
[8]李雁劼.谈奥菲欧形象在西方歌剧嬗变中所表现的时代精神[J].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17,(4):58-60.
作者简介
王珂,1996.08.04,女,汉,硕士,民族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