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讨

2021-11-24

经营者 2021年7期
关键词:卫生院财务人员基层

(新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南 信阳 465550)

基层卫生院作为基层群众就医的主要医疗机构,保障其固定资产的完整及有效利用关系到卫生院医疗水平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果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甚至是医疗事故,就会使得基层群众对乡镇卫生条件的误解,进而激化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因此,基层卫生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管是在医院实现长远发展的方面还是有效保护国有资产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基层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不佳的现状,本文就基层卫生院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研究。

一、基层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

基层卫生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基层卫生院对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到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基层卫生院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医疗专用设备、医疗通用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是基层医疗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卫生院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因此,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基层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固定资产配置科学、使用有效、处置规范、监督到位,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充分挖掘固定资产的潜力,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提升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基层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在一些基层卫生院,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目前固定资产由政府统一采购,主管部门统一调拨使用,由于相关人员管理意识淡薄,在固定资产签收时只是简单清点,没有交接完整的购置合同手续,单位负责人也没有及时指定专人负责而是随意放置,缺少准确的数据,使后期固定资产入账难度大。此外,还有一些发展比较落后的基层卫生院,对财务工作不重视,财务人员一般都是兼职,他们没有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且责任心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分工不明确,人员流动性较大,造成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没有连续性,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资产丢失甚至监守自盗的情况。

(二)基层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1.基层卫生院固定资产采购环节缺乏合理性。近年来,国家为了解决基层群众的就医问题,不断增加对基层卫生院的财政投入,但当地政府在统一采购设备时缺乏计划性和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购置没有结合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采购部门盲目地采用统一标准进行采购,使得购置的仪器不适用,不但造成政府财政经费浪费,而且固定资产被闲置,丧失了应有的利用价值,后期还要付出相应的维护成本,给基层卫生院造成了不必要的财务负担。

2.固定资产日常财务管理混乱。新购入的固定资产直接分配给相关使用科室,采购人员没有及时登记造册,只将相关票据交给财务部门进行报账,由于资料不全、没有及时录入固定资产卡片,购买后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造成账实不符。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大部分基层卫生院的财务工作都由非专业人员兼职管理,所以日常的账务处理基本都是简单的流水账,没有较强的规范性;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流程不科学,经常发生一些错误,造成固定资产的错算甚至漏算;在年末会计处理时,财务人员没有及时清点盘存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处置随意。一些基层卫生院对固定资产何时报废处置没有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导致一些仍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提前被处置。在固定资产处置时,没有进行会计处理就直接报废,既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又容易导致账实不符的情况出现。比如某卫生院新购置了一台彩超设备,淘汰了之前较为落后的B 超检查设备,在没有进行会计处理及办理任何交接手续的情况下,有关责任人随意地将闲置的B 超检查设备调拨给其他卫生院使用。由于医疗设备价值通常都比较高,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给医院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三)基层卫生院缺少固定资产管理人才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偏远乡镇卫生院的基层设施和工作环境较为落后,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上比较被动,此外,在日常工作中人才不断流失。很多基层卫生院专用设备的使用人员没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足够的专业知识,对器械了解程度不够,他们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设备磨损率。在后期维修时,因为缺少维修资金和专业人员,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加之专业仪器本来数量上就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卫生院的设备使用率就会越来越低,最终导致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三、基层卫生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随着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基层卫生院应跟上社会发展、及时调整管理方式,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还要积极付诸行动。

首先,单位负责人应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爱护公物,更要在具体工作中大力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医院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细分到每个部门及人员,保证每个管理人员各尽其职、各尽其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管理固定资产,而且能增加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最后,医院要制定相应的奖惩规章制度,对于资产管理成绩突出、责任心较强的人员,在年终单位评先评优活动中授予“优秀员工”的称号,或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那些违规操作、管理不善的人员施以相应的惩罚,以不断提高单位内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制定完善合理的采购制度。基层卫生院在采购固定资产前,要对当地群众收入、居民数、人才数量和服务水平、医保政策和编制床位等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再结合本单位现有的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编写采购申请书,提交上级主管部门。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购买。如果当地政府有财政补助计划进行统一采购,采购部门在采购前,应先对各基层卫生院的资产与运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再综合其他因素合理配置,避免盲目采购造成资产闲置及资金浪费。另外,负责采购的人员在采购时,本着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原则,货比三家严把质量关,不仅使采购的固定资产能够发挥应有的价值,还应考虑医院长期运营的效益性。

2.建立健全基层卫生院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首先,在采购活动完成后,财务人员要收集有关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和责任人等原始票据资料,并将这些原始票据资料入册,及时录入固定资产卡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固定资产登记入账,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核查。其次,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财务人员在固定资产入账后要及时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为了方便后期管理,财务人员在记账时可以采用固定的编码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同时,财务人员还需随着财务政策的不断更新变化,及时学习相关知识,保证日常财务信息的精准度。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过程中,可以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登记表,内容包括保养时间、维修时间、维修原因、换了何种部件等,以规范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各基层卫生院每个会计年度至少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保证账实相符。财务人员在盘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账务处理,并出具相关报告。

3.加大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力度。制定固定资产处置相关的制度和程序,落实相关责任人,严格依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置。财务人员对要处置的资产严格审批和把关其金额和数量,保证物有所值。对那些使用率较低或闲置的固定资产,应进行相应的内部调拨。如果是重复购买的或卫生院不适用的固定资产,应对其进行清点整理向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经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后,由主管部门统一进行调拨使用。此外,所有固定资产在报废前,须先经过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鉴定审批,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报废申请,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要严格按照批示后的报废清单进行相应处理。

4.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首先,基层卫生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其次,建立固定资产详细台账,对固定资产的出入库及使用过程进行全面审查跟踪,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和保养。最后,监控关键设备的运转,严控操作流程,保证设备安全运转。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由于导致基层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专业的人才,所以建议基层政府应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并适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基层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其次,卫生院要努力提高员工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每个人才都有用武之地,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再次,基层卫生院应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最后,为避免专业人才流失,基层卫生院可以经常给相关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保证他们及时学习到新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让每一个职工增加对医院的归属感、荣誉感。

四、结语

在社会经济制度不断变化调整的背景下,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层卫生院针对医院内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采用科学的措施,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完善相关管理体系,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的目标,同时,还能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提高基层老百姓对卫生院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最终医院能够实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卫生院财务人员基层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卫生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研究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基层在线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基层卫生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