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2021-11-24顾炜
顾炜
(上海中医药大学 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在医院日常经营活动中,成本管控是日常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使用不同方法提升成本管控质量,以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在众多成本管控方法中,作业成本法是使用面较广的一种方法,作业成本法提升了医院成本管理质量。因此,研究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必要。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主要是由杰出的会计大师科勒教授提出,他最早在1952年提出了作业、作业账户等多个不同的概念。到了1971年,乔治教授在其著作中对作业成本等概念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阐述。作业成本法又被人们称作ABC成本法,主要是根据事务的技术、经济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措施,是一种定量的管理方法。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作业成本法可以精准计算企业的成本信息,同时还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了许多企业的广泛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实施作业成本法,以不断完善自身会计系统,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医院成本管理过程中,作业成本法主要是指医院合理分配服务与产品成本,为提升成本管理质量提供必要保障,以此提升医院各项工作的质量,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事实上,对于医院而言,作业成本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医疗行业属于特殊行业,服务类型较多,所产生的间接费用相对较高,成本发生由于服务种类、技术难易程度以及风险程度不同会产生较大的差异。部分服务项目由于涉及科室之间的分工合作,并且不同类型的服务项目之间所采取的作业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成本构成产生差异。应用作业成本法正好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借助多种作业动因选择,获得合理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从而实现成本费用有效计量与核算。同时,应用作业成本法能够为成本核算提供新思路,让单一费用分配标准转变为多标准,更加符合医院的成本特征。
从客观角度来看,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管理中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第一,有助于确保成本核算合理。医院将作业成本法运用于成本管理中可以客观评价不同疾病的医治成本。在综合考虑各项成本的基础上,医院可以确保盈利。在使用作业成本法过程中,医院还可获得各项成本数据,可以客观评价不同成本内容。基于客观评价,医院可以科学制定医疗价格,避免价格虚高导致患者利益受损。
第二,有助于完善医院管理机制。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医院引入作业成本法可以客观分析各项成本动因,同时也可以实时掌握各项成本信息。通过使用成本作业法,医院不仅可以实时收集和整理各项成本数据,也可以获取作业本身信息,有助于深入挖掘成本动因[1]。在此基础上,医院可以全面优化作业流程,省去不必要的环节,提升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完善医院管理机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三,不断优化业绩考核。医院通过使用作业成本法可以不断分解服务流程,细化业绩考核内容,突破传统工作考核模式,为提升医院内部服务质量与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成本法具体实施分析
(一)在医院使用作业成本法的要点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院使用作业成本法具有以下要点:
第一,与自身特点或者具体状况结合。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大型综合医院间接费用占比较大,成本结构相对复杂,适合使用作业成本法。但对于中小医院,由于其间接费用比重占比并不大,因此使用作业成本法反而很难获得可观效果,中小医院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成本管理措施。
第二,医院需要信息技术支撑,全面普及会计计算机化。与传统作业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对基础数据要求更加严格。如果医院一直采用人工工作方式,必然增加成本管理工作难度。为此,医院有必要使用作业成本法。
第三,医院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由于作业成本法属于全新事物,因此医院需要增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使用作业成本法的能力,使财务管理人员熟练掌握作业成本法使用方法。因此,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培训非常必要。
(二)医院成本管理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医院妇科与肾内科为例,根据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实施两种不同的成本核算。例如,在计算综合楼房折旧费用时,由于医院妇科并未处在综合楼内,因此使用合理性分摊标准并不能将妇科科室成本涵盖在综合楼折旧成本费用之中。但在医院各项服务中,妇科和肾内科都包含检查科目,而这些科目都是稳定性的作业流程,拥有相同的作业步骤。按照传统成本法操作模式,在计算总体人数分摊率时,医院并不会考量科室是否占有了综合楼空间,也并不会详细计算各项资源损耗,必将影响医院妇科与肾内科等多个科室折旧费用计算的精准性[2]。因此,如果使用传统成本法分摊显得非常不合理,无法精准计算科室内部成本,影响成本管理效果。如果使用传统成本法,妇科与肾内科仅仅是根据工作人员数量分摊成本,并没有根据科室业务流程和消耗各项物品分摊成本。为此,医院需要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科室成本,可以由单一分配方式变成多标准分配方式,分配标准也会有所变化,以确保不同科室成本分摊更加合理。
三、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经验借鉴及完善建议
(一)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经验借鉴
第一,不断完善成本核算方式。通过作业成本法可以精准了解不同病种的实际治疗成本,同时也可以了解特定治疗所消耗的资源,使医院实时了解各项医疗资源消耗状况。通过分析各项基础数据,医院可以在把握成本的同时保护患者的利益,使患者用最低的成本看病,既保护了医院的经营利益,也保护了患者的切身利益。
第二,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在医院日常管理中,医院管理的关键就是编制成本预算,通过使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把预算落实到各个基础单元,保证成本预算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成本可以作为医院考核各个科室和个人的重要指标,通过使用作业成本法可以计算各科室和个人的成本,以确保成本核算的精确性,从而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考核体系。
第三,不断强化医院流程管理。由于医院具有公益性,因此在成本效益模式下须加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业成本法以消耗资源为基础,通过自下而上的核算方法科学反映出医院内部资源使用效率。为此,医院通过作业成本法可以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可以强化医院流程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提升流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完善建议
医院使用作业成本法具有许多优势,但医院使用作业成本法也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医院具有公益性质,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医院也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要求一定的经济效益。正因如此,医院采用作业成本法不仅有助于自身的成本管控,也可以更好地落实服务社会的公益性理念。但社会公众的需求具有差异性,医院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必然会采用差异化的服务战略,差异化的服务必然会提高医院的经营成本[3]。除此之外,作业成本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此,本文认为医院使用作业成本法可以采用以下完善措施:
第一,解决医院公益性和逐利性之间的矛盾。医院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益性机构,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随着我国医疗事业改革,医院不仅是公益性质单位,也面临着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医院需要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使用作业成本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可使医院正确处理好公益性和逐利性之间的矛盾。
第二,通过医院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化工具实现数据互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信息处理方式很可能导致工作量大增,而且使信息成本不断飙升,还可能出现数据丢失现象。医疗服务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为此,医院需要改善信息技术工具,在医院内部搭建起信息共享平台,以确保各项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需要考虑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最少成本获得最大效益。为此,医院需要简化操作流程,删除不必要的内容,但一定要确保各项信息准确完整,通过优化作业成本不断提升医院工作效率。
四、结语
在医院成本管理过程中,医院需要积极使用作业成本法,提升医院成本管理质量,提高医院管理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