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电力经济特征分析
2021-11-24郭强
郭强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邹县发电厂,山东 邹城 273522)
自从19世纪70年代电力发明以来,电能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催生了人类史上第二次工业化高潮,从此电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变、配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电力的生产与利用也在渐渐发生变化。在我国,随着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节能减排举措的实施,电力行业也在朝着节能方向改革。从产业结构来看,电力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张、用能方式和市场的变化,电力经济将发生历史性变化。
一、社会生产更加注重节能减排
(一)节能减排是我们对世界庄严的承诺
电力的产生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氢能发电、水力发电等。在我国,火力发电仍然占主导地位,消耗煤炭等一次性化石能源仍然是发电的主要方式。因此,电能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二)节能减排是全社会的责任
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更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蓝图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为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向全面绿色转型。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当前,我国还有很多用户侧配电网、转供电区域未真正纳入电力规范化管理体系中,用电高耗能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供电能耗的因素很多,包括电力设备性能、检修维护水平等。对于很多企业而言,电价是生产成本的“大头”。社会生产应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进行电力节能改造,要从根本上减少供电能耗,从而达到节能省电的目的。
二、电力发展将呈现“五化”特征
(一)电力能源供给呈现清洁化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了清洁能源的替代工作。我国风电与太阳能的弃电量与弃电率明显下降,清洁能源的消纳不断加大。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提高特高压跨区域输电通道与系统调峰能力的建设步伐,增强电网的平衡与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的消纳量。从世界范围看,其他国家净增煤电装机持续下降并于2018年首次出现负增长。目前全球已有30余个国家先后出台退出煤电政策。2019年我国煤电碳排放占比32%,预计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将进入平价时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明确提出,在全球煤电竞争力持续降低、我国煤电结构性风险凸出、清洁能源发展条件日趋成熟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间,电力生产方式将从“一煤独大”向清洁主导转变,煤电从基荷型电源向调节型电源功能转变,储能也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预计到2025年,我国化石能源增长势头将得到根本扭转,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将提高到55%以上,煤电装机占比将下降至37%。
(二)电力能源消费呈现电气化特征
“十四五”期间,将以电为中心转变能源消费方式,加快电能替代的再电气化成为大势所趋。本轮再电气化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进一步提升能源效能、保障能源安全的要求下推动的,是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电力向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能源消费领域加速渗透的背景下推动的。再电气化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电能将成为未来终端能源中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也将随之不断提升,并逐步占据终端用能的核心地位。预计到2025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32%,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一步降低。
(三)电力能源体制呈现市场化特征
从全社会用电情况看,大家都对加快电力市场建设、促进电力价格下调有着很高的期望。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将一般工商业电价再下降10%的要求,这说明国家已经对降低电价和电价市场化提出了期望,同时国家也加大了电力市场化的试点,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快速推进。
“十四五”期间,跨省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售电市场等将加快向市场化方向健全发展。打破省间壁垒,理顺价格关系,放开社会投资,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电力市场体系,通过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的协调运作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势在必行。健全新能源消纳机制,推动跨省辅助服务市场建设,以市场价格引导灵活性火电、储能等各类资源参与调峰、备用等辅助服务,保持电力系统平衡刻不容缓。不断提升售电公司市场开拓和服务能力,是满足未来电力市场交易规模与代理用户大幅增加、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四)电力能源技术呈现“数字化”特征
要推动能源技术革命的同时带动产业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以5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正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紧密结合,一个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即将开启。5G技术不仅支持能源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还派生了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了发输配用能源资源的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将成为5G在能源行业的重点应用场景。
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深度融合将对能源电力结构、生产和利用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十四五”期间,发电端,数字电厂迅猛发展、虚拟电厂技术广泛应用、清洁能源发电及储能技术加快创新升级,实现了四代核电技术产业化,将突破大功率动力电池、快速充电、无线充电等技术装备瓶颈,电制氢、电制合成燃料、氢储运和燃料电池等技术将实现高速发展。在电网端,随着能源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各种技术与商业模式将深度融合,能源互联网将成为电网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通过先进通信、控制和能源技术能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多元主体灵活便捷接入,能够有效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
(五)电力能源合作呈现国际化特征
我国是第一能源消费大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能源供应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在主要立足国内的前提条件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目前我国能源国际合作在合作方式、内容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能“引进来”,也能“走出去”。核电技术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实践证明,只有继续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才能进一步提高能源安全。
目前,由于全球能源结构深度调整,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和绿色转型构成了当前极不寻常的电力国际化经营现实,电力企业“走出去”将面临更严苛的市场准入门槛和投资监管环境。但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化全球能源合作、双边能源资源产能合作,努力实现能源电力标准、技术、装备等领域的全面“走出去”,依然是电力企业国际化的方向。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提速、境外资产标的“价值洼地”效应逐步显现,电力企业或将迎来重要的海外投资机遇。
三、电力规划与发展要顺应时代要求
我国电力发展要着眼于增强内生动力,顺应电力“五化”发展特征,打破惯性发展模式,注重提升电力系统整体效率,推动电力绿色转型升级,高度重视节能增效,全面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全面加快电能替代,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实现“十四五”期间电力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电力发展上到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