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问题研究
2021-11-24袁静怡蒋海彬
袁静怡 蒋海彬
(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尤其是十九大以后,我国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用文化来养化、教化、感化、劝化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迫在眉睫;因此,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问题研究也亟待解决。
一、新时代高校“以文化人”的提出及基本内涵
(一)新时代高校“以文化人”的提出
古文中有所记载:“文”同“纹”,与现在的纹理意义相同,指错综复杂的事物;“化”即教化的意思。由此可见,“以文化人”从文化产生之日起就产生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1]。进入新时代以来,以文化人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再次焕活。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了以文化人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二)新时代高校“以文化人”的基本内涵
1.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
化人之“文”必须是科学的,否则就会适得其反。“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包括民为本、天人合一、敬畏自然、自强不息、热爱祖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进步和时代精神的动力和源泉。“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并结合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际加以运用和转化。”[4]
2.用红色革命文化鼓舞人
红色革命文化就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中所创建的红色文化,其中包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万里长征精神等一系列精神。在这些精神指引下,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两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些都已经成为共产党人及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思想武器。新时代,高校学生更应该继承、发扬红色革命文化,居安思危,在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发挥“95后”“00后”大学生的作用,完成无愧于时代的美好答卷。
3.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的文化,其中包括雷锋精神、大庆精神、小岗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等。这些精神都反映了我国人民极高的爱党、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呈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必须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上述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涵盖面广,共同构成了多样化的中华文明园地。在这个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为被各种思潮迷惑,用中华优秀文化强根固本。
二、新时代高校“以文化人”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以文化人中的“文”涵盖了很多方面,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华优秀文化及外来优秀文化,以文化人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1.有理想
“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明大德就是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地将个人的命运紧紧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品鉴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大成就者,都是胸怀理想抱负的人。
2.有道德
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标准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化、规范化的知识,更应该具备杰出的品德素质。高校一定要遵循育人与育德相统一的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并把其作为检验高校工作成果的根本标准,不断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及政治憬悟。
3.有文化
高校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建设添砖加瓦,就必须有过硬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5]因此,青年学生必须在大学期间不断研习,练就过硬的本领。学习是一个探求真理、坚持不懈的过程,我们要努力做到将个人需求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人生理想。
4.有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是青年人的榜样,更应用铁一样的纪律来要求自己。青年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成熟发展的重要时期,高校培育青年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落实思政教育以文化人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学生具有纪律意识。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形成纪律意识,才能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
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不仅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文化大繁荣并存的文化乱象,尤其是青年学生分辨能力尚未形成,更需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加以引导。
现行的文化作品,有的低级趣味、抹黑英雄人物及历史事件、扭曲历史事实以此来实现自身利益,青年学生难免在这些鱼龙混杂的文化中迷失方向。高校应落实好以文化人的工作,用正能量文化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梦的特征,这有利于实现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意识形态的引领,增强文化自信。
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明确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意义,必须在高校中大力推进以文化人工作。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青年学生必须具有坚定的文化基础,建立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要在高度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牢牢印记在脑海中。
(三)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展开
以文化人的思想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展开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认知规律。将以文化人的思想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其目标的实现、内容的丰富、途径的创新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以文化人的目标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什么教育人,教育什么样的人,怎么教育人,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以文化人是文化育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其重点在于“文”和“化”,对象目标也是人;因此,以文化人中的“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青年学生是同一的。
其次,以文化人涵盖的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以文化人所追求的是文化与教育的交融、相互促进。高等教育中,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缺乏有效学习的途径,如果在思政教育中贯穿以文化人思想,将会提升青年学生理解、掌握文化的能力,帮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效展开。
最后,以文化人与高校思政教育结合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途径的创新。以文化人中的“化”就是这一思想得以传承的重点,这里的“化”不同于传统意义下的教育,它通过隐性教育方式,“润物细无声”地达成目标,注重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的提升与成长。[6]
三、新时代高校“以文化人”的实践路径
(一)用校园活动教化人
校园活动是高校最为简单、普遍的文化展现形式,比如诗词大会、成语大会、辩论赛、运动会、足球赛、篮球赛等。但是,如何将活动更好地与优秀文化融合则是一个难题。例如,“五四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在北京大学一直延续。另外。学校还可以举办歌唱比赛、朗读比赛、辩论赛等主题的文化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校园文化之中,努力发挥校园文化的教化作用。
教化与养化有所不同,教化的主客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发挥教育者的作用,积极运用校园活动的正能量来引导、教育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二)用校园景观养化人
人创造景观,景观也能改造人。校园景观是学校在不断发展中积淀的正能量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校训石、教学楼的名称等都属于校园景观的范畴。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景观,也都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价值观体系。用校园景观养化人的前提是要形成校园特色景观文化。例如:某大学的教学楼名称为“致远楼”,出自诸葛亮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代表着淡泊名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教学楼、体育馆休息处等地的建筑上加入中华优秀文化元素,这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实躯体,也是能够养化人的物质文化成果。[7]
养化人关键在于“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遵循的原则,优秀校园景观的作用应该是在无声无息中让人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力量,这就需要高校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养化人的精神。
(三)用网络文化感化人
网络文化在步入21世纪以来,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文化,也是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极大挑战。青年学生是高校网络应用推动的主体,高校必须努力将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青年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参与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的建设与运营,进而达到以文化为载体教化人的目的。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高校可以让青年学生观看了解,从而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感化是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劝导,使人的思想行为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化。与前面提到的养化和教化不同,感化主要是通过文化接受者自身发挥作用,感化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高校应充分利用优秀外来文化丰富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以文化人。
(四)用思政课堂劝化人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每个青年学生必须研修的课程,近年来,国家对于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尤为重视,不仅增加了学科课时、产生了多种作业形式,还增加了学分获得的难度;但是从根本上提高思政课堂的效率,显然更为关键。生动活泼的思政课堂将有利于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围绕青年学生的特点推陈出新,根据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模式,让青年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思政课,努力做到贴近学生、服务学生,用学生接受的方式劝化学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努力培养其自强不息、胸怀天下的品格。
劝化的方式是将思政课堂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合理运用网络新媒体,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上好思政课,通过课堂教学展开辩论、讨论、演讲、知识竞赛等促使青年学生更加了解化人之“文”,在高校形成弘扬以文化人的浓厚氛围。
四、结语
落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就需要用校园活动教化人,用校园景观养化人,用网络文化感化人,用思政课堂劝化人,从而不断推动高校“以文化人”工作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