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
2021-11-22顾振慧
顾振慧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三小学 甘肃 白银 730900)
引言
数学是学生学习阶段的重点学科,无论是在分值占比还是课时量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体现。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由于受到自身思维广度与深度的限制对于数学的理解往往相对表面,对于数学知识的由来以及内在联系等深层次内容了解不够透彻与清晰,使得学习的深度不足。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不只关注到浅层次数学知识的传递也应该关注到深层次数学知识、数学体系及学习方法的教授,这样才能借由数学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1]。
1.教学准备要做好
教学准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需要提前做好的工作。虽然教学准备看似简单,但其对于最终教学效果能否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部分教师并未认真对待教学准备工作,将其简单的等同于阅读授课的教材或阅读网络下载的教案与参考书,缺乏自身对于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联想。此时,给学生所教授与传递的知识也必将是片面的、浅显的,更何谈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进行深度学习。
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在思想层面意识到教学准备的重要意义,接下来才能够在实际行动中进行有效的实践。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讲解时,教师不仅仅要通过课堂向学生讲述圆柱的表面积是两个圆的面积加上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这样简单直观的知识,更应该在教学准备时认真的将表面积算法推导过程的讲解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引入,也应该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将处理立体图形表面积时较常使用的拆解、割补等方法加入课堂的知识之中,还应该将知识巩固部分题目的难度与类型进行合理的安排,难度部分每一个板块的题目都应该由易到难,现进行单一类型题目的练习再进行拔高型混合类型题目的练习。这样才能够提前预设好课堂的全部内容与流程,为课堂的有效性打好基础,学生也才能够通过教师充足的课堂准备,对于课本内外的知识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与应用。
2.教学进程要把握
教学准备效果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形式就是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具备极强的引导能力、表达能力、控场能力,如此才能保证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学生能够牢记并理解课堂的学习内容。
首先,教师的引导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师问题的设置。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也会设置课堂问题,但这些问题的答案多数均为有或没有等简单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需要对于课堂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内容与方式的转变,从而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平行四面形面积》的讲解时,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呀?”然后问“这些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大家还记得吗”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在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节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思考方向进行指引,“各位同学想一想这个新图形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吗?我们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新问题?”这样的提问方式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回忆,才能够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其次,教师在表达的方面也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提升,选择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语言进行表述。最后,在进行授课时一定要做好秩序维护,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教师一定要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从而保障课程的顺利进行[2]。
3.教学效果要验收
教学效果既是对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力及素养是否提升的标准。教师在进行教学效果的检验时切忌单纯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学生的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分数进行直观体现的,但更多核心素养是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全面展现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素养的薄弱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弥补。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效果检验时也需注意形式多样性,可以通过布置探究型学习内容考察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终,保证教学效果检验的全面与真实。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能力提升的水平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只有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准备、教学活动开展以及教学成果验收等各项教学流程之中,才能够真正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在课中对于每一个环节与流程精益求精、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反思与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才能实现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为当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