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阅读教学实施的价值及可行性

2021-11-22

读与写 2021年22期
关键词:版块课外阅读文本

耿 庆

(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1.“1+X”阅读教学概述

“1+X”阅读概念是由“群文阅读”发展而来的,是在吸取了多种阅读教学方法的优点后,逐步完善而来的。“1+X”阅读教学是指:教师精选课文“1”进行深入教学,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得出感兴趣的议题,再选择X”进行课外阅读的拓展,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统编版教材以单篇文章为主,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关注点放在考试成绩上,对于单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过分注重。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加完善的阅读引导。

2.“1+X”阅读教学的价值

“1+X”阅读教学的实施可以促进课标阅读量达成,实现PISA2018阅读素养的要求以及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学生的阅读思辨力。

2.1 实现课标阅读量的达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1]课外阅读的相关措施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但质的方面是否能够保证?如果学生在课外时间无引导的阅读,其阅读效果将难以保障。而在“1+X”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情和文本“1”的特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文本,突出了阅读教学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仅阅读量上可以达到目标,而且阅读质量方面也能够得到保证。

2.2 PISA2018阅读素养的要求。PISA2018将阅读素养定义为:“阅读素养是为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和发展个人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对文本的理解、使用、评价、反思和参与的能力。”[2]也表现出对“多文本”的学习要求。21世纪处于信息化时代,网络化、碎片化阅读大量增加,阅读方式也更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学生想要获得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阅读素养,就必须通过大量阅读文本的训练提升阅读能力。“1+X”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阅读文本的“量”,更要着眼于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质”。

2.3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师如何确定议题、选择文本,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交流以及深入理解文本,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考验。“1+X”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议题,引导学生比较、筛选、整合文本信息,从而获得对文本创新的、深刻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倒逼着教师不断阅读,寻找合适的议题、有效的阅读策略,尤其是要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精读精讲为主的教学方式。

2.4 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辨力。与单篇阅读过于强调知识点的识记相比较,“1+X”阅读教学则更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质疑与思考,训练学生对文本的总结与归纳能力,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深入阅读的过程,是积累语言与知识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自我认知与语感的过程。首先,基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是以阅读能力的发展为基础的。“1+X”阅读中的多文本阅读,为学生指出了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向,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不同视角,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实施“1+X”阅读教学的可行性

统编版教材注重选材多样化,注重扩大阅读量,注重聚焦阅读方法,为“1+X”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

3.1 注重选材多样化。统编版教材的选材更加丰富多样,是依据课文的难易程度和不同体裁进行科学的编排。比如,七年级上册就收录了多种体裁的篇目,比如,记叙文、散文、诗歌、诗词、小说,还有中外寓言等。在题材方面,可以归纳为人生、社会、自然三个方面,体裁和题材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语文学习,而且为进行“1+X”阅读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注重扩大阅读量。“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3],课程标准对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材编写者根据课标的要求,贯彻落实课标阅读指标,在“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版块之外,教材中的“积累拓展”和“阅读提示”版块中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素材。教材注重扩大阅读量,在多个版块中向学生拓展课外阅读,为“1+X”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

3.3 注重聚焦阅读方法。教材将“精读”的课文改为“教读”课文,将“略读”的课文改为“自读”课文,侧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教读”课文在编排上还设置了“预习”版块和“批注”版块,“自读”课文虽然删去了“预习”版块,但在课文后增加了“阅读提示版块。除此之外,“名著导读”版块不仅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籍,还会针对书籍进行“读书方法指导”,这些版块能够从阅读方法、阅读技巧、阅读策略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引,为进行“1+X”阅读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精读课旨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用所学方法在略读课上进行自主学习。而课堂教学精讲过多,就会影响学生阅读自主性的发挥。教师在讲解阅读方法的同时应该结合具体的文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掌握阅读方法,并学会运用。比如,通读、重读是一种最基本的阅读方式。通读有助于把握文本的细节,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重读文本,会有不同的收获,细节间的关联也能增加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

猜你喜欢

版块课外阅读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