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悦天下,阅读人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2021-11-22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杨语嫣
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杨语嫣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阅读可以为我们开启一扇人生之窗,让我们看到更加秀丽的人生风景,让我们快乐和健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认识大千世界的机会,让学生在小小的篇章里看到大大的世界。信任学生,这是教师展开语文教学活动的基础;引导学生,这是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的必备条件。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科学的引导和学生全情的投入,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一、设计生活化情境,在语文中阅读生活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生活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自己的母语,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我们不能为了教课文而教,而应该为了学生的成长而教,要时刻明确,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能感受到生活的氛围,能感受到自己在阅读中浓厚的情感代入感。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来引入文本阅读,让他们自然地产生一种与文本的亲近感,从而提升其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在《夏天里的成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过夏天的田野,在夏天很热很热时,却是万物长得最快时,那么大家回忆一下,你见到过哪些植物在夏天里长得最快呢?”学生在这样的生活化场景中开始陷入思考,他们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小草长得很快,几天不见就会长得很高很高;有的说,花儿开得很快,昨天没见开,今天就会开很多。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这么热,他们还在努力地生长,那我们呢?在我们朝气蓬勃的年龄,我们是不是也该努力地成长起来呢?”由生活化画面引入文本主题,学生的阅读就会更加深刻。
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生活化情境的创建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语文阅读有更深刻的认知,而且会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力,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把握思想性主题,在感悟中提升素养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深刻的思想主题,它能让我们看到更加透彻的社会人生.很多教师在对主题的探究方面不作过多的解释,认为小学生还涉世未深,不应该对他们进行社会教育,但是在把握好思想主题的阅读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一个多彩的世界,不仅让他们的情感有处可依,而且可以提升他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学生在感悟文本思想的过程中,思想品质会在无形中受到影响,语文素养也会在无形中提升。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每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让学生深度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方向性的联想,得到更深刻的启迪。
例如,在《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感悟文本的主题思想。这篇文章中谈了一个有关奉献和牺牲的故事,而小学生的心灵比较纯净,对这样的大义行为,他们也许不是很理解教师。这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由这样的牺牲精神向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情延伸。“同学们,在你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呢?今天教师为大家准备了几段微视频,请大家仔细欣赏,这些都是最近的新闻热点,欣赏完之后谈谈你的看法吧。”在教师这样的引导和启迪下,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更亲近的感觉,将自己生活与文本进行了有机的联系,从而在阅读中看到了那个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
每个小学生都有一颗纯净的心,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这份纯真得到更好的安放,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的思想主题感悟自己的生活,这样他们才能在阅读中看到那个繁杂的世界。
三、拓展延伸性内容,在延伸中强化情感
文本内容是有限的,在有限的阅读中,学生的思维容易固化,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认为学完了这篇课文,任务就完成了。这样单一枯燥的学习方法也会让学生对语文阅读失去兴趣,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得更加饱满,情感性更强呢?这就需要教师灵活采取一些教学策略,以文本为依据,让学生看到更多、更广阔的语文阅读内容。在拓展延伸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可以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欣赏到更多的作品。从而赏鉴、品悟和感受。
例如,在《草虫的村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这篇文章的趣味性很强,语言也很幽默,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浓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型阅读,“同学们,在读这篇文章时,你是不是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奇呢?你有没有认真地观察过这些小动物呢?今天老师为大家推荐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更加有趣的动物世界,它就是《昆虫记》。”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昆虫记》的相关段落,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进而让学生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广域性、人文性特征,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不要拘泥于单篇阅读,可以将视线投向更广阔的领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多样化。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群文阅读的形式展开阅读活动。
四、设计交流性题目,在对话中突破自我
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心灵与文本碰撞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必不可少。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交流性题目,让学生在思想交流中感受到学习文本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感受到文本内容的多姿多彩,感受到人生的忧伤和欣喜,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这样学生的参与性更强,阅读效果也会更好。
例如,在《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感受文章中作者细腻的心理活动,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交流性的题目,让学生能在交流中不断突破自我,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同学们,读完这篇文章,你有没有感同身受呢?你有没有强烈地盼望过一件事情呢?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你觉得童年中哪些事情是最美好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讨论和交流,有的学生说,快乐和自信是童年中最美好的事情;有的学生说,能不断战胜自我才是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学生的讨论非常有价值,他们的思想也在这样的对话中不断碰撞。
每一次阅读都应该是突破自我的一次旅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一场又一场的旅行中,让学生看到沿途最绮丽的风景,让学生在欣赏美景时遇见更好的自己。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我们应当明确的是,学生要阅读的不仅是单纯的字词,阅读文本的思想和灵魂更是其需要深入认识和把握的。我们要积极创新阅读教学思路,以适宜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潜能,让学生在阅读时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感受到多姿多彩的人生,从而使其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本文从交流探究、拓展阅读、生活导入以及主题思考等方面研究了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意在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旨在帮助学生感知阅读本身的魅力,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以此实现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看到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