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理性思考
2021-11-22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 陈 炜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尤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语文作为体现知识和素质的科目,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完美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很多教师潜心于教学改革,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问题,依然困扰着部分教师。
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可知,教学的低效现象屡见不鲜,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有些随意,没有起到教学导向作用;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没有凸显;课堂设计的问题尚未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提问对学生思维引导作用效果不足;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等等。所以,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入探究语文教学,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低效转为高效。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刻苦钻研,对教学成效进行反思,分析产生低效现象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迈上新台阶。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体现
1.学生定位不明确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一些教师会过于重视知识目标,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受到忽视。而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要关注各个方向,不仅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实际操作中,要想定位教学目标,亟须关注学生自身能力,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做一些有挑战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对后进生,也要设定一些浅层要求,做到循序渐进。
2.过于注重“小组讨论”
自从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引进小组合作教学,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取代原有的学习模式。虽然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也增加了学生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深入研究后会发现,很多情况下,这种小组讨论形式会利用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思考时间缩短,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也会阻碍师生间的反馈,学生注意力也会受阻,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学生的独立思考必不可少,小组讨论必须立足于此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否则只是流于形式,人云亦云。
3.对问题的探索
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问题细分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着眼于问题的解决,而完全忽略了“发现问题”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如果学生的问题意识受到影响,会妨碍其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更是会对创新产生不良影响。课上的阅读也会变成一种被动阅读,学生并未对课文真正用心感悟,对课文是否能联系生活实际也无从所知。因此,这种“没有问题”的状态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大的问题,是学生缺少独立思维的体现。
还有一种关于提问的现象。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少数教师会以课堂提问作为处罚学生的方式,用难题使学生尴尬,以刺激学生改正错误。如果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提问本来的功能就会被极大地减弱,还会导致学生对课堂提问产生恐惧心理。
4.关于表达与倾听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同样重要。口语表达训练是培养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谈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时,很多学生会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口语表达清晰,说话流利标准。但这类学生中可能存在不会倾听的问题,有些甚至会抢答,中断他人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时没有统一说法,等等。所以,教师有必要让这类学生意识到倾听的优点:倾听他人可以弥补自身考虑不周的问题,还能激发灵感,尊重他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聆听”当做一种训练,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当同学回答有问题时,也要等到他说完话再指出问题。当别人提出异议时,也要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在他人阐述观点时,做到不跟风,不盲从。
二、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策略
1.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
新课改中存在众多新要求,其中,设计“三维目标”首当其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低效现象,其原因之一便是三维目标设计方面,教学目的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立足教材和学生,深入研究二者关系,使设计的目标和课程相匹配。为了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凭借新课改的利刃,使教学目标清晰化,让教学目标真正发挥导向作用。
例如,在《草船借箭》一课中,教师设计的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学习和读写生字生词;分析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析文章叙述顺序,学习事情前因后果的叙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以及他才智过人、神机妙算的特点。
这种目标设计能改良传统设计上的缺陷,发挥教学目标的引导作用。接下来,教师再结合学生基础,详细研究教学内容,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2.引导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
虽然可以做到以任务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但这并非真正的自主学习,因为此时教师是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欠佳。有时候还会发生教师设计的任务吸引力不足,学生参与性不够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想带领学生自主学习,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必不可少,充分带动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例如,在《我是什么》一课中,教师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引导学生。首先,教师用轻松的话题启发学生思考,以谈话方式引出谜语。如果学生看到一半便知道了答案,可以从下文中寻找证据,不用着急回答。其次,教师引出题目“我是什么”,促进学生自学,然后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引导。学生可以利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并从中获取关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在自由学习结束后,围绕之前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式能引领课堂走向高效,因为互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也被充分带动起来了。
3.高效设置问题,引导深入思考
问题设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常见,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提高问题的关联性,亟须精设问题,使学生思维深入发展。
例如,在《花的学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有效提问时,为了营造学习氛围,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找到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这句话中你最喜欢的词语是什么,你体会到了怎样一幅画面?对于这种灵活性、开放性比较强的问题,学生会颇感兴趣。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思维和观点的碰撞,不同学生间的思维灵活性会因此得到升华。
4.重视差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容忽视,不注重这种差异性也是导致课堂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虽然年龄差别不大,但性格、学习能力、知识层次方面却会有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轻视这种差异性就会产生低效现象。所以,教师要重视差异教学,采取分层任务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草原》一课中,教师如果以差异任务的方法留作业,会使学习效果有所提升。任务如下:(1)总结全文,撰写一篇读后感;(2)请展开丰富的想象,或根据自己的访问经历,撰写一篇关于草原新景象的作文。第一个任务主要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学生只需写出关于课文的读后感即可。第二个任务则是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生要根据自身经历或想象来写一篇和课文有关的作文,要求相对较高。通过完成这种差异化的任务,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施展,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会存在其他低效现象。我们主要考虑了教师的因素,也就是我们自身问题。对如何处理和改进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自我,改正自身的缺点,增强专业素养,转变和创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从而使课堂低效现象有所改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并快乐地学习,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精彩,富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