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听觉艺术的『故事型作文』诗意表达的策略
2021-11-22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丁湖镇索滩小学郭文玲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丁湖镇索滩小学 郭文玲
学生作文叙事就像记流水账,描写只会堆砌辞藻,抒情议论也是表面肤浅。表达缺乏文学审美,没有诗意。归因是学生没有好的写作素材,其实不然,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如把视听觉艺术巧妙地引入作文中,文章便会富有韵味和魅力。
视听觉艺术是美的艺术,富有高雅情趣。诸如书法、绘画、摄影、雕塑、盆景、服装、音乐、舞蹈、朗诵、戏剧、影视等,它们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一座写作的素材宝库。近年来,一些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艺术熏陶,可以说很多孩子都身怀多技,生活中常常去参加一些活动和比赛。这种将视听觉艺术融入事件(故事)之中,写出自己学习、欣赏、表演等相关的经历、体验和感悟的作文称之为视听觉艺术“故事型作文”。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灵动叙事、写景状物、情感主题三个方面来进行视听觉艺术作文的故事创作,往往能把一些平淡无奇的材料处理得富有诗意。
一、灵动叙事写诗意
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又到了练琴的时间,我端正地坐在钢琴凳上,调整好姿势,打开乐谱。我用右手先试了一下音,旋律响起,我迅速找音。找好音后,我开始练习了,左手先弹do,再弹mi,接下来是升fa。我的速度很慢,因为我需要提前找音。终于,我熟练一点了,旋律流畅了起来,整个屋子都是琴声。”
学生在处理这个素材时,缺乏生动具体的叙事,缺乏必要的情感表达,缺乏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即缺乏了一种韵味和魅力。我们把这种韵味和魅力叫作“诗意”。事实上,像音乐、舞蹈、影视、书法、绘画等这类视听觉艺术有很多美的地方可以挖掘,只是学生在处理这类素材时缺少发现诗意、感受诗意、开悟诗意的心灵,于是写出来的作文便缺少了韵味和魅力。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总是跟学生强调写作叙事一定要生动具体,要把事件记叙清楚,有生动的细节,详略得当。如果仅仅是做到这几点,还不能使作文富有韵味和魅力。作文叙事的诗意来自于学生叙事表达的灵动,而灵动需要想象力。
例如,前文关于练琴的叙述这一段话,尽管将练琴前的准备、练琴过程中如何找音、弹奏都交代清楚了,但是字里行间都只是客观的表述,像是百度百科的解释,没有作者独特的发现,没有主观的个体表达,没有重点突出的情节,更没有相应的写作手法。一件事情,如实写下了,很可能会毫无韵味,更无魅力可言。
同样写练琴,我们来看这段文字:“打开五线谱,我开始弹奏《春天》。我的手指在琴键上轻快地跳跃,仿佛是雨天河畔里自由遨游的小鱼,穿梭在水与自然之间。这时,美妙的音符在耳畔萦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万物复苏,到处鸟语花香,地上的红花绿草在争奇斗艳……随着一声尾音,我从万紫千红的春天走了出来。我的眼前是迷人的黑白色,她们在冲我笑,我知道我们已经成为最好的伙伴了。”
这段文字,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弹奏曲子《春天》,仿佛看到了春天的景象。使用了比喻,把手指比作自由的鱼儿,传神地写出了手指的灵活;使用了拟人,把黑白琴键人格化,赋予了它们人的感情。这段叙述,加入了作者自己的独特感受,几乎没有写自己具体怎么弹奏,却处处让人感受到弹琴的快乐、琴声的美妙以及弹琴者背后付出的努力。一个钢琴爱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样的叙事既形象又生动,富有诗意,写出了韵味和魅力。可见,即使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素材,也可以写得诗意盎然。因此,叙事要灵动,就不能一板一眼地记录实情实事,而要加入作者的想象,那是诗意的灵魂。
二、写景状物显诗意
从表达方式上来看,描写能给文章锦上添花,尤以景物描写和描人摹物更为突出。在写作过程中适当地加入自然环境描写,会使文章更加优美。景物描写能切合文章主题,调动感官,抒发个体主观感受,诗意也就会流淌在字里行间了。
请看这一段写阳光驱散乌云的文字:“天空的云原本是厚厚的一层黑色,窗边的大树也是灰蒙蒙的,窗台上那株红牡丹是黑色的。此时,太阳出来了,黑云散开了,露出了洁白的云彩。”这段描写也是只记录了实景,是纯客观的表述,没有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独特发现。我们在评改作文时也常常读到这种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描写。连基本的生动都没有,更别谈美感和韵味了。
同样写阳光驱散乌云,我们再来看下面这段文字:“不知是哪位仙人打翻了墨盘,墨汁染黑了天空。窗边的大树赶紧披上了一件黑袍,准备抵御随时到来的大雨。窗台上那株红牡丹有点儿胆小,吓得变了脸色。没想到,太阳不打招呼就跑了出来,把天空烫了个大洞,也把大树的黑袍烫了无数个小洞,洁白的云彩从洞口探出了头。我心底的快乐便开始蔓延……”
同样的物象,同样的场景,在这段描写中,作者加入了生动的想象和独特的发现,“打翻墨盘”“墨汁染黑天空”照应书法比赛,大树未雨绸缪“穿黑袍”,牡丹胆小“变脸色”,物象一下子变得灵动起来。更妙的是一个“烫”字就把阳光驱散阴云写活了。这样的文字,诗意盎然,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再来看描人摹物。记叙文中写人就要绘言绘形,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状物就要绘形绘状,给人如睹其物之感。例如,描写绘画这种艺术,有学生看见一树繁花,用画笔记录下来它的美:“从脑海中搜索出那一树繁花,用画笔蘸上颜料,任凭自己挥洒色彩,放松身心,一笔一毫都富有了灵性,都张扬着灵魂。画笔下是一棵年轻的树,青绿的树身像一道光,袅袅生姿,我喜欢这种绿,生机盎然却又透着一股子青涩;画笔往上走,花瓣一朵一朵呈现,一朵又一朵,一朵又一朵,是娇艳的紫色,也是内敛的紫色,还有纯洁的白色,朵朵如少女的笑脸从绿叶中俏皮地探头;树顶是一片湛蓝的天空,温柔地拥那一树繁花入怀。笔停,那一树的繁花让我透过这一张张画纸看到了那每个晨风中摇曳生姿的紫藤花,像有光芒打在上面,无人欣赏,但仍孤芳。白色、紫色的花朵交织着,似乎在谱写着一种人生。”
这段对艺术的描写和对色彩的把握不是机械的描述,而是加入了主观的感受,加上“画笔下”“画笔往上走”等方位词的引领,读来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画,富有韵味和魅力。
三、情感主题扬诗意
百度百科上解释“诗意”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我感受的表达。”如果我们在写作中抒发感情时只会这样表达:“啊,我是多么喜爱书法啊!”或是:“我输了,我很难过!”这不是诗意,因为缺少艺术的表达。这种艺术的表达,一种表现在语言的艺术上,一种表现在思想的艺术上。语言需要想象,思想需要深度。“深度”通常就是指主题和情感态度挖掘得深,有了深度就有了无法言说的韵味和魅力,也就有了诗意。
作文主题和情感抒发要有深度,就要有创新思维。著名教育专家王宜振老师在《作文讲稿》里提道:“创新思维从哪里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天才人物心灵固有的,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现实生活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土壤。创新思维好似一粒种子,植根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上,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仔细观察生活,用心品味生活,认真感悟、解读生活里折射出来的人生韵味,文章就会具有透视生活本质和启迪人生的价值。
例如,对于习作《生活需要经历挫折》的主题表达,有的同学只会写出陈旧没有新意的句子:“我终于想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我应该重新站起来。”而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善于联想的同学会这样写:“父亲注意到我的情绪,铺开了宣纸,让我写了满满一页的‘横’。爸爸说:‘你看这横画,往右行笔的过程中,还要右上轻提,斜按稍顿,回锋收笔。这一行、一提、一按、一顿、一收才圆满。不要小看了这简单的一横,它像极了人生!’我恍然大悟。”这段表达主题的文字,抓住了看似普通的书法笔画,开掘出新意,人生大道理就藏在这简单的横画之中,无须多言,一句“我恍然大悟”就足以令人心领神会,既有深意又有诗意。
视听觉艺术作文有多种创作形式,其中“故事型”是学生最喜欢的创作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叙事过程、描写过程和主题升华三个方面去进行诗意创作,用好艺术的美,“故事型作文”将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创作层面,而将上升到审美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