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阅读明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1-11-22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王菲菲
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王菲菲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随着部编版教材的推出,阅读更成为学生语文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是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来获取知识的过程,从本质上分析,阅读是一种主动探究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各种措施和方法,领悟、吸收、鉴赏、评价文章的过程,阅读可以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一、明确问题,找准发展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境。首先,从思路方面分析,传统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思路相对单一,教师为课堂主导,学生被动学习。以低年级阅读教学为例,每堂课的思路基本一致,精讲课文从生字词的学习到句子段落的分析,再到整篇课文的背诵,学生基本上都是围绕教师的思路开展学习任务,教师主宰着整个语文课堂,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与平台,因此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效果有限。
第二,从授课角度分析,教师习惯于自己“讲”课,缺少新鲜的血液融入课堂,因此,教师的讲解过于死板,学生的学习思路自然也是模式化的思路,灵活性和拓展性欠缺,影响学生阅读思路、阅读范畴的拓展。
第三,从阅读活动组织角度分析,当前阅读活动组织形式也较为单一,例如,朗读比赛不能每天、每周进行,因此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阅读能力的发展等,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从上述课内外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分析,当前学生阅读水平较差是有一定原因的,教师要从上述问题的根源出发,积极落实新课程标准,结合部编版教材特征,创设良好的语文阅读活动平台,为学生搭建科学、高效的阅读平台,推动小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二、多元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1.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以学定教是新教育形势下,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原则。所谓以学定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结合学生“学”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教”的措施,让阅读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例如,在高年级的阅读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以学定教”模式,通过观察、评价学生学的过程,制订后续查漏补缺的教学计划,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优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以《骑鹅旅行记》一文为例,教师采用了小组探究模式,以任务单引导的方式,开展自主阅读学习,然后教师结合学生阶段性的自主学习分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最终的总结、分析,查漏补缺。“同学们看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吗?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出自于这本书,让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这个小故事吧!”(简单的开篇,教师将故事中比较经典的图片和内容等制作成简单的微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内容的初步了解,然后引出自主阅读的问题设计。)
·收集作者的信息,看一看她的履历,同时了解《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默读课文,完成生字词认读以及关键词语的理解。
·再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说一说主人公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标注关键词,画出关键语句。)
通过简单的引导式问题,小组合作借助智慧教室学习端查找相应的资源,进行分析整理,主要还是以教材阅读为主,通过教师提出的自主阅读辅助问题,配合小组合作探讨,学习相应的内容,接着通过小组展示环节,分享自己的收获。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结果,以及其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总结。例如,在关于尼尔斯人物特征探究的环节,部分同学对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理解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重点针对此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能在自己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加深理解,更深层次地领悟内涵。
如此,通过以学定教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分析的能力,同时也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综合质量。
2.以趣激趣,灵活高效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根本,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从简单的童谣到短篇诗词,再到一些寓言小故事以及教育小故事,再到高年级的名著节选、小说节选等,内容丰富多彩,内容以及形式的安排都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认知特征。因此,面对丰富多彩的内容,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灵活多变,用趣味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搭建起灵活、高效的语文阅读学习平台。
以古诗《示儿》为例,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接着,学生借助工具书、互联网资源、智慧教室系统,查找相应的文献资料等,对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的履历、主要的思想等内容进行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开展古诗词的探究学习。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借助智慧课堂教学体系,通过电子白板、学生学习平板等,开展课堂古诗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操作智能学习工具,在“线上”探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借助智能手写板设计思维导图,结合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将思维导图的内容填写完整。在填写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学生的思考、修改以及补充过程中的学习思路,发现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古诗词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诗词的赏析、解读方法。例如,学生能否按照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等学习顺序顺利进行诗词内容的探究与学习。也能了解此阶段学生的诗词积累基础,然后对症下药,推荐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通过诵读提升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一举多得。
在灵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关注阅读拓展,立足教材内容,拓展课外阅读,将阅读拓展贯穿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例如,课堂的1+X 阅读拓展引导;每日晨诵、午阅、晚读习惯的培养;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等。教师要通过各个环节的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除了给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每隔一段时间,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阅读交流、分享的机会,例如,线上阅读小课堂、线下阅读分享会等,让学生能在足够多的知识输入的前提下,学会正确地输出。这个“输入—输出”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3.学则需疑,全面发展
阅读要深入文本的内涵中,去理解作者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的应用意图,在学、思、疑的过程中,落实挖掘阅读的价值和内涵,从而更进一步发挥出阅读的功效。
例如,在《少年闰土》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破折号应用的细节问题分析:“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觉得状如小狗而且很凶猛。”
我们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很少遇到连续使用两个破折号的情况,那么此处鲁迅先生连续使用两个破折号起到什么作用呢?在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经过反复阅读、讨论,得出了不同的答案:
学生一:解释说明。
学生二:补充说明。
学生三:类似于双引号的作用。
……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次阅读,通过联系前后,查阅相关工具书,学生最终得出这里的破折号能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整句话的含义非常明确,指的是不仅当时不知道猹是什么样的动物,即便是现在也不知道,只是没有理由地认为它的样子像狗一样,而且比较凶猛……
在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互动的探究情境中,学生难免会出现理解偏差,教师作为参与者可以适时地给予引导和提示,让学生沿着文本故事发展的方向研究问题,明确思路,答疑解惑。
如此通过“学习—思考—质疑—再探究—再总结”的过程,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阅读过程中,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文本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掌握阅读的思路与方法,然后应用于课外阅读活动,真正地实现阅读能力、策略的迁移,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逐渐延伸到课外阅读中,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阅读学习目的。
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思并进,鼓励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大胆提问,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知识、收获能力、培养情感,为后续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夯实语言基础。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乃至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作为教师,要明确当前课内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问题入手,结合新课程标准需求,将阅读发展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学生阅读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将课堂阅读、课外阅读密切衔接起来,真正地将阅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阅读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语文学科素养的共同提升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