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为媒,开启识字之门
2021-11-22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陆杨中心小学顾思怡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陆杨中心小学 顾思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看似是两个独立的模块,其实互相依存、彼此相连、不可分割。只有从阅读的过程中识字,才能赋予生字一种语境、一种意义,从而增进学生的理解。但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避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常常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板块,并用孤立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看似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却使语文的综合性难以彰显。尤其针对识字教学,如果脱离阅读的语境,就很难增进学生的理解。因此,教师不妨将阅读和识字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一、利用文本预习,促进自主识字
教学新课以前,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学习新知识。在此期间,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教师应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梳理文本中的生字,争取读准每一个音,辨识每一个字形,掌握每一个字义,同时思考生字词在文本中的意思。此外,要求学生准确记录自己对每个生字的具体掌握情况,并批注不理解的生字词,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辨析、学习。
例如,在教学《葡萄沟》一文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如下的预习作业:首先,认真读一读课文,选出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词;其次,使用工具书查一查这些生字词,看看这些字词各自具有怎样的意思;再次,回到文本,试着思考查到的字义、词义和语境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思考该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是什么;最后,在学生完成任务以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预习检测。例如,课文标题“葡萄沟”中的“沟”字既是本课的认读字,又是会写字。但是对“葡萄沟”,学生的概念相当模糊。因此,教师可以将“沟”字进行板书,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并进行组词、造句,看看学生的掌握情况。接着,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请问葡萄沟是什么意思?”在预习后,尽管学生已经知道葡萄沟指的是一个地方,但是还不了解葡萄沟究竟长什么样。此时,教师展示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认知。接着,向学生出示“沟”字的字典义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为了将阅读和识字相结合,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同样需要贯穿这一理念。换言之,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生字词的意思,还需要结合文本理解其在语境中的内涵。
二、结合文本内容,理解汉字特点
如果翻开《新华字典》,会发现不同的生字有不同的意思,当它和不同的生字进行组合时,又会形成新的词,从而产生新的意义。而且,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词语中读音会发生变化。如果只是要求学生会认、会读这些字,即便学生在文本中见到,也不一定理解其具体的意思。因此,在低年级中开展识字教学时,一定要结合文本的语境,让学生根据语境理解一词多义、一字多音现象,掌握汉字特点。
例如,在教学《红马的故事》时,要学习“画”这个字。此时,教师可利用“画”字,让学生试着思考“自由地画”和“一幅漫画”中的“画”字存在哪些区别,让他们感受“画”字的一词多义现象。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要求学生读一读课文,然后根据原文的内容和语境判断这两个“画”字的不同意思。通过阅读,学生意识到“自由地画”指的是动作,包括文章中提到的“不会画”“画牛”“画马”“画好了”等地方,都表示的是动作。而“一幅漫画”和此不同,它是名词用法,指的是具体的图画。再如,针对原文中提到的“大家兴奋极了”以及“我很高兴”这两处描写中的“兴”字,尽管二者意思相近,但读音不同,前者发的是第一声,后者发的是第四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学会了汉字,也了解了汉字中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的现象,对文字特点的理解也更深一层。
识字教学不能太过机械化,因为汉字包罗万象,有的一字多音,有的一字多义,全靠死记硬背,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只有随文识字,让学生结合语境进行理解,才能加强学生对汉字的掌握。
三、以阅读为引线,开展随文认字
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将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相融合。但这种融合绝不只是形式化,而是有序的结合。一言以蔽之,即“随文认字”。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并未理解“随文认字”的真正内涵。事实上,“随文认字”并不仅仅代表着在阅读中认字,更需要教师将这些生字进行有机归类,按照字义、字音以及字形对生字进行合理分类,让学生真正理解汉字的字理,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例如,在教学《我是什么》一文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中带“氵”的“没、淹、溉、灌”以及带雨字旁的生字“露、雹、霜、雪”。接着,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生字具有怎样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左边这组汉字全部都带“雨”,而右边这组汉字全部都带“氵”。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云的繁体字写法“雲”,学生这才发现,原来“云”字的繁体写法也是带“雨”的。接着,教师进行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教学,相信同学们都发现了‘露、霜、雪、雹’这些汉字全部都和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都是由雨变成的。而右边这组生字都和水有关,因此偏旁是‘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些字都带有同样的偏旁,也理解了课题的真正内涵。
随文识字绝不只是门面功夫,更不只是简单地将识字和阅读相结合,而是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汉字进行归类,让学生辨析汉字的特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
四、创设文本情境,在情境中认字
汉字绝不仅仅是由简单线条组成的文字符号,它具备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融合了音、形、义、情于一身的语言载体。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用单调、枯燥的方式对待汉字教学,让学生犹如“受刑”一般地学习,自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很少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尤其针对汉字,更是如此。为了改变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识字愿望,教师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情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识字。
例如,在《棉花姑娘》一文中,“蚜、盼、治”这三个字出现在第一自然段,教师创设了识字情境,为学生展现了一片棉花地的场景,同时向学生呈现“生病”的棉花图,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棉花姑娘怎么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棉花的叶子上爬着很多小虫子。此时,教师展示棉花虫害的图片,同时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到了吗?这些叶子上爬着的小虫子就是蚜虫,它们非常讨厌,是农作物的天然害虫,专门吸取植物的汁液。看到这个‘蚜’字,你会用怎样的方法来记住它呢?”学生纷纷发挥想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把‘蚜’字拆开,会发现是由一个‘虫’字以及一个‘牙’字构成的,是不是意味着这个虫子长着很多牙齿?”还有的学生表示:“既然它是农作物害虫,自然会不断地啃食庄稼,所以用‘蚜’字表示再恰当不过。”接下来,教师再次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棉花姑娘,这些讨厌的蚜虫净往你身上钻,拼命地想吸取你身上的营养液,你会怎么做呀?”学生异口同声:“自然是盼望有一个大夫给自己治病,消灭这些蚜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关注“盼”字以及“治”字,看看这两个字又是怎样构成的,代表着怎样的意思。
在低年级的识字课堂教学中,结合文本创设情境,无疑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因为小学生最怕学习,如果教师可以将学习和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就能在无形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而阅读是识字的主要渠道,更是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秘密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阅读课堂,深入分析了随文识字的开展策略,旨在提高识字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