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以读促写”路径,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2021-11-22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夏妍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夏妍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表明语文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与评价都应该聚焦“语言文字运用”。现行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也非常重视这一点,要想培养学生良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需要教师精准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立足核心素养,深入解读文本,最大化发挥教材“以读促写”的功能。本文基于小学生特点,从语文阅读教学中阐释教师如何助力学生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做到以读促写。
一、秉持“读写结合”理念的教材编写意图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继续秉持“读写结合”的理念,并在单元首页提炼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能力双线凸显又相互融合的教学目标,语文要素与写作目标也高度一致,突出了写作的指导性和示范性。在教材各单元中几乎处处可见这些写作因素,习作内容与单元阅读教学内容是相配合而设计的,主题呼应,阅读对写作能起到支撑和指导作用。甚至在一些课后题中,也安排了一些小练笔。例如,五年级下册《手指》一课,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编者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引导学生从阅读文本中学习表达。部编版教材中的课文,不少是围绕各种写作技能所精选的典型范文,适合小学生进行模仿并创造。
二、开展“以读促写”的思维路径
语文写作教学历来容易被人诟病,温儒敏先生就指出:“写作学习的目的为了什么?不只是为了写好文章,更是为了思维训练。”而模仿是思维发展的有效载体,模仿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下文笔者结合五年级教材,基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从教学经历中探寻几条写作模仿的思维路径。
(一)范文引领,日有所诵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安排学生精读、略读课文外,还加入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我爱阅读”3 个栏目,编者意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但阅读量上去了,写作水平就一定能“下笔如有神”吗?
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还应当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并好好朗读。古人教作文很重视朗诵。曾国藩在《家训》中有言:“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须熟读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
反思我们的教学,光重阅读,但较少用诵读之声在我们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写作教学首先应当精读、诵读典型的范文。典型的范文是写作教学中能代表写作教学内容特色、容易达到教学目标的文本。每次典型文章讲解、阅读、积累过后,笔者都会给学生留足朗诵、背诵的时间,让他们将经典的语言熟记于心,再开展“经典段落诵读”活动。
在教学五年级时,笔者就要求学生诵读《白鹭》《珍珠鸟》等课文的部分语句,再进入“经典段落诵读”环节。学生在感情充沛地诵读加背诵过后,对其中的外貌、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和表达手法加深了印象。在之后的写作中也会有意识地加入自己对文章经典语言的运用或创造。例如,在《我的心爱之物》写作中,有学生写他家仓鼠的身材很可爱,是“增之一分则嫌胖,减之一分则嫌瘦”。还有学生写外婆家的狗先是很警惕她,后来又与她很亲密,这是在结构上模仿《珍珠鸟》,并在文中恰当地引用“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句。在写“童年生活”主题小练笔时,学生能从《祖父的园子》中获得启发,写自己在老家菜地里撒欢的事,并仿写小萧红踢菜种、洒水的事例,突出童年生活的自由。
(二)深入解读,群文阅读
1.深入解读典型范文
有了对典型范文的诵读还不够,还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从典型范文中解读出写作技能。教师对写作技能解读到什么程度,影响着写作教学的效率,也是学生向读学写的关键。缺乏合适的写作技能解读的阅读,不容易实现从读到写,以读促写。
通过有针对性地解读一两篇典型范文,可以让学生迅速把握某一类型文体、某一主题文章、某一种写作技能的精髓,并能迁移写作,高效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困难。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人文主题时,笔者带领学生感受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时,还引导学生关注画眉枝上歌唱的场景。告诉学生,巴金描写“群鸟飞舞”与“画眉枝上歌唱”这两个画面就像电影里面的大场面镜头和特写镜头,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冲击感。而在我们的写作中,描写场面常用的方法就是点面结合法,“点”可以体现深度,“面”可以体现广度。在这个环节,还安排了小练笔:
模仿课文,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处景。提示:(1)广场上舞动的人群、鱼池里的鱼群……(2)可按照教师给的格式填写,也可不拘于格式。
起初还是静悄悄的,看不见_______。忽然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怎么做),只见一只_______,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__________(怎么做),_______(哪里)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__________,到处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的,______的,______的,有的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一只,另一只又__________________。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动作),可真有趣!
教师在解读典型范文中分析写作技巧,能让学生仿有所依,降低写作难度。学生在反复的模仿中熟能生巧,才能将这些写作技能落到实处,才能有效、高效。
2.“1+X”同类、同主题文本阅读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但对写作来说恐怕还是不够。当有明确的写作技能训练点时,可以采取实施“1+X”的群文阅读方式,即讲完一篇课文里的一个写作知识点或者某个主题时,教师给学生提供若干篇含有同类写作知识点或相关主题的经典名家名篇,带领学生去看,去品。
一方面,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经典作品,扩大阅读面,吸收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言范式。让学生在一定量的阅读类比鉴赏中自我顿悟、自主发现、类比归纳,让学生仿有所依。
例如,指导五年级学生写《我心爱的小动物》时,我们在研读课文郭沫若的《白鹭》、冯骥才的《珍珠鸟》的基础上,再以郑振铎的《燕子》、老舍的《母鸡》、刘梦熊的《变色龙》(原苏教版课文)为精读对象,开展描写小动物的研究之旅。以“小动物写法的异同”为任务开展鉴赏活动,探索名家写好小动物的常用秘诀:多角度观察、抓特征,下笔要有条理,在细致描写时能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动作与神态,还要学会加上适当的联想等。最后再推荐《昆虫记》与沈石溪的作品,从而牢固这一主题的写作结构框架与手法。
另一方面,在巩固迁移中活化结构框架,让学生仿有所创。有了清晰的结构框架,就要为学生多次创设运用结构框架的写作语境,让他们做到“举三反一”,在反复巩固中形成能力。
例如,笔者在对“心理活动描写”进行专项练习后,就将合理运用“心理活动描写”作为写人记事类习作的评价标准,刺激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此知识结构。经过诸如《当试卷发下来》《家长会后》《描写一件让你欣喜若狂的事》《一次惨痛的经历》等练习后,学生在描写心理活动时就不局限于“直抒胸臆”,还会变换、融合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例如,借助环境来写心理(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等),还结合动作与神态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内心想法,甚至会利用幻觉幻想来烘托内心的感受。
教师解读出范文中的写作支架能让学生“有形可依”,但理想的写作指导要能从“有形”走向“无形”。语文核心素养要想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提升,必须合理把握部编教材所营造的“阅读+”视域,契合学生思维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运行机制及生长节律,把写作技能训练落到实处。只有做到以典型范文阅读为前提,以解读写作技能为核心,以诵读、模仿写作与反复训练为保障,才能降低写作难度,才能历练学生的写作思维,才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进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