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吟诵教学策略探究
2021-11-22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凤小学张建凤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凤小学 张建凤
徐健顺老师在《吟诵概论》中说,吟诵是古诗文的传统读书方法,也是古诗文的创作方法。古诗文是吟着创作出来的,吟着流传出去的,所以最好也吟诵着欣赏、学习和传承。这样创作和欣赏都遵守同样的读法规矩,才能理解文义,情通古人。吟诵不是简单朗读,而是根据古诗文的内容以及特征,遵循古诗文声律与特点,例如,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等,有针对性地诵读。针对小学生,怎样用吟诵的方法教学古诗文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吟诵兴趣
小学生对吟诵较为陌生,但是他们却对歌曲较为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点。例如,根据一年级学生都喜欢儿歌这一特点,在晨读时间,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儿歌,过后播放较熟悉的古诗吟诵音频。学生听到和以往不一样的古诗读书法,都觉得新奇,这时再辅助古诗文吟诵教学,学生学得有兴趣,也有滋味。课后,利用微信群向学生推送一些吟诵音频,例如《笠翁对韵》等,让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并尝试着跟读。一段时间后,学生都能开口吟诵出推送的音频。只要学生有兴趣,肯开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半。由此可见,这既符合小学生特征,又充分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正确理解古诗文的意思,准确把握情感信息
我们在学习古诗文时,应该正确理解古诗文的意思,准确把握情感信息。例如,对于王昌龄的《出塞》,在集体备课中,就诗中表现对战争的态度问题,有“不喜欢”和“痛恨”两种,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确,战争没有人喜欢,但从深层的情感体验,作者明显不是单纯地表达对战争的不喜欢或痛恨,而是亲人出征没回,老百姓希望有个良将带领,能保家卫国,让敌人不度阴山。作者只说“不度”,意为保卫家乡,而不是非要打到敌人那儿。教学中确定了这点,引导学生吟诵时,把声音投放在“不”和“度”上,从情感上感悟人心,体会作者那保家卫国的战争态度,和前一句“飞将”相呼应,就更能体会作者的态度了。
三、认识古诗声律规则,把握古诗的平仄对仗
中国的古诗讲究声律,因此我们在吟诵时不能不懂声律知识。小学生年纪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无需讲解过多的声律知识,但基本的还是要告诉学生。例如,上面提到的《出塞》,诗句中的“教”字该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呢?根据古诗平仄对仗规律,上一句“但使”一词是仄声,那对应下一句“不教”就应是平声,所以,“教”在诗中就应该读第一声。同时,诗句中的“押韵”也很重要,在吟诵中,韵脚字是平声就需要拉长音了。例如,学习《出塞》时,在吟诵到“关”“还”“山”时,就需要拉长它们的字音,让韵味变得更加丰富、圆润以及饱满。例如,押仄声韵,吟诵时应当重视衔接语气,还应该保持音色短促,例如《春晓》。在教学中,把古诗基本的声律知识告诉学生,学生记得牢,吟诵起来也上口。
四、认识吟诵谱,做好古诗的吟诵
对古诗的吟诵,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同歌曲中的曲,称之为吟诵谱,是根据古诗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等规律所画。所谓平声,就是普通话中的一、二声,用“-”标注;所谓仄声,就是三、四声,用“!”标注;古代还有个入声的声调,在今天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但在朗诵古诗时却要注意,入声的字也属于仄声。学生刚接触吟诵,可根据四声读音,标出吟诵谱,再根据吟诵谱,诵读古诗,直至熟练。
五、加强练习,形成古诗吟诵习惯
一件事如果能经常去做,形成习惯,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古诗文吟诵也是一样。认识了吟诵,学生有了兴趣,我们就成立了吟诵社团,组建微信群。教师在群里每天推送一首古诗吟诵音频,学生读得有滋味,还能互相交流心得及方法。学生也在群里上传自己的吟诵音频,大家一起交流。一段时间后,学生兴趣越来越浓,背诵的古诗数量多了,人员也越来越多。经过一年的学习,现在吟诵已经成了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古诗文教学,不能始终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古诗文是吟着创作出来,吟着流传出去的,所以最好也吟诵着欣赏、学习和传承。吟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实现他们的综合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