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演说语篇的动机序列模式分析
2021-11-22陆文苓
陆文苓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引言
英文的公共演说起源于西方古典修辞术对演讲实践的总结(蓝纯,2010)。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当代公共演说的语篇通常有亚里士多德模式、图尔明模式和动机序列模式。动机序列模式在实践中运用较多,但相对研究较少。文章旨在探究动机序列的修辞基础与语篇实例分析。
二、理论背景
(一)修辞基础
传统意义上,公共演说的语篇概念可追溯到古典修辞五艺中的三个技艺:修辞发明、布局谋篇和修辞风格(蓝纯,2010),涉及演说语篇的架构与完善。
修辞发明(invention)又译觅材取材(袁影,2012),是演说语篇的第一步,主要包含修辞三要素与话题。前者指公共演说的艺术途径(Corbett,1999)或“人工”部分(刘亚猛,2018)。亚里士多德认为,非艺术的部分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可直接使用。艺术途径有三个要素:理性诉求(logos)、人格诉求(ethos)、情感诉求(pathos)(Aristotle,1954)。理性诉求指逻辑伦理的阐释;情感诉求指对观众情感的共情;人格诉求指演说者本身的道德及公信力(Corbett,1999)。话题(topos)指在明确了三要素的基础上,演说者可选择的资源库,也译作论题库或专题(蓝纯,2010)。话题可分为特殊话题和普遍话题,前者用于庭辩、议政和庆典等特殊场合,后者用于任何涉及公众活动的场合,按照话题的大小和程度又可细分(Corbett,1999)。
布局谋篇(disposition)为演说语篇构成的第二步,指在理解三要素和确认话题后,演说者对语篇内容的组织。简单地说,形态上为开篇、正文和结尾。内容上,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可基本分为陈述和证明。而完整的构成则应包含引言、陈述、提纲、证明、驳斥和结语(蓝纯,2010)。
风格(elocution)在此不仅指演说稿的写作风格,也指演说的口头风格(Corbett,1999)。演说可以有平实、稳健、华丽的三种风格(蓝纯,2010)。遣词造句的主要标准有准确、纯粹、简洁、清晰、得体和华丽。风格也意味着修辞格的运用,在词义、句式、音韵等方面使用各类修辞手法,增强语篇表现力。
可见,在古典修辞中,公共演说的语篇从准备到成形,涉及修辞发明、布局谋篇和风格的技艺。修辞发明为理解演说的三种诉求,并确立话题。布局谋篇是话题观点的陈述和论证。风格为演说在写与说方面的语言完善,通过遣词造句和辞格运用,增强表现力。然而应注意到,古典修辞关于演说语篇的论述,更多是处于修辞者的视角,如何建立个人可信度和完善论证。受众分析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情绪和兴趣方面,而后期新修辞中对受众分析有所增加。受众的需求,也即是动机序列的出发点。
(二)动机序列
动机序列(Motivated Sequence)由阿兰·蒙罗(Alan Monroe)在杜威和马斯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因实用的可操作性,被广泛用于劝说性的演讲中(Lucas,2021)。动机序列包含五个步骤:关注(attention)、需求(need)、满足(satisfaction)、描画(visualization)、动员(action)。
第一步,关注,指使用不同策略引起观众的注意,包括生动性陈述、相关性陈述、主旨预告等。第二步,需求,指展示问题并引发观众的某种需求。可通过可信度、问题的陈述、例证和影响来展示,突出问题与观众的关系密切。第三步,满足,指提出解决方案。内容包括方法陈述、举例阐释、逻辑分析、相关实践和补充说明等。第四步,描画,指解决带来的影响。通常以直观具象的描述为主,呈现解决后的愿景。可通过积极性描画(解决有何好处),和消极性描画(没有解决有何坏处)的方式说明。第五步,动员,指号召观众付诸行动,参与到解决过程中。内容包含总结、呼吁、难忘的结语,重点为观众可做的具体行为,如减少购买香烟、花半小时放下手机等。
可见,动机序列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形成促动受众行为意识的机制,同时融合了古典修辞中人格、情感、理性诉求的三要素,从关注到需求,呼应了修辞发明中三要素的理解和话题的确立;从需求到动员,是三要素及论证的布局谋篇,最终形成整个语篇语言与言说的风格。
三、应用分析
分析选自TED演讲。TED主要内容为面向大众的科普类演讲,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令人瞩目的科普传播方式之一(Sugimoto&Thelwall 2013,转引自王伟,2021)。所选语篇为格雷姆·希尔(Graham Hill)的TED演讲《东西少一点,快乐多一点》(Less Stuff,More Happiness)。在该演讲中,设计师兼作家希尔向观众传递其简约的设计理念与方法,鼓励观众践行理念以减少负担,获得更多幸福感。从动机序列模式看,可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分析。
(一)关注
此步骤采用了生动性陈述和相关性陈述。演讲者上台后,没有采用站立式也没有坐到座位上,而是坐在了舞台中央事先准备好的纸箱上,开始提问“这个箱子里有什么”(Hill,2011),并回答无论箱子里是什么,一定很重要,因为他旅行要带着它,搬家带着它,从一个公寓到一个又一个公寓,观众大笑,体现了多个要素的运用。采用自问自答的修辞设问引起观众注意,同时使用纸箱设立一个简洁生动的象征体,引起观众更多兴趣。箱子也是一个双关语,既是家装旅行必需品,也为稍后的象征意义做好铺垫。回答的内容采用重复的修辞手法(traveled with it, moved it, from apartment to apartment,to apartment.),强调家装和旅行中收纳物品的烦琐,关联观众也会有的经历,观众产生共鸣。
(二)需求
需求步骤包含了可信度、问题例证、陈述及影响说明。结合屏幕图片和数据,希尔向观众展示了大家在生活中习以为常但需要思考的现象:拥挤的储物间、50年间增长三倍的居住空间,价值220亿美元占地22亿的个人储物间租赁产业(Hill,2011)。数据的使用建立可信度,结合图片的多模态信息例证,问题的陈述为:在已有三倍居住空间与额外储物租赁空间的情况下,人们还在不停地购买更多东西。问题的影响如何,演讲者采用修辞设问并回答:信用卡债务、环境负担、压力引起幸福感减少,并搭配的图片表现一个人的脸被巨大的气球挤压(1:02),突显问题带来的影响——增多的物品反而带来更多的压迫感。通过可信度、举证、陈述及影响说明,演讲者向观众展示了物质无限增长与幸福感降低的问题。此问题看似是悖论但也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而演讲者运用关注和需求的要素,成功引起了观众的认同并产生解决的需求,进入下一步的满足阶段:一套实用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满足
满足步骤为解决方案的展示,综合运用了方法陈述、举例阐释、理据分析、相关实践和补充说明的策略。希尔作为设计师,以可持续和简约风格为理念,向观众介绍了具体的方法。此时他从坐姿换成站姿,用身体语言强调接下来的内容。首先为概述解决方法:更少实际上意味着更多,并在屏幕上显示“<=>”字样绿色背景的图片,以简洁舒适的多模态媒介,直观凸显解决方法的主旨(1:16)。
演讲者随后用两个例证阐释。例证一提出人们普遍拥有的经历:更少带来的快乐,例如大学宿舍、旅行中的酒店房间、户外露营等,更小的空间赋予人们更多的轻松自由和时间。希尔在例证一后进行内部小结,更少的东西和更多的空间就相当于更少的碳足迹和花销,及更多轻松,并把相关主旨词以图片的多模态方式展示(1:43),观众联系自身经历,体会简约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可操作性。例证二以希尔自身的经验为例,介绍了他的精简生活项目:将自己的网站与家装网站合作,以众包的方式,选择其公寓的最优设计方案,把600平方英尺的设计空间缩减至420平方英尺,容纳了计划中的办公室、10人餐桌、客房及储物等空间,节省了20万美元(1:56)。希尔配以图片说明更少的空间,更小的用具,意味着更少的花费和碳足迹,并且由于精简的设计使他选择留下了最喜欢的东西,增加了在该空间里的兴奋感(2:28)。个人经历的举例使其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可信度,且生动具象地展示了其设计理念的优势。
例证之后进入逻辑分析,演讲者以修辞设问再次提出如何简约生活,以分类法列出三个途径,分别针对购置物品、空间效率和多功能家装。第一,果断地精简物品(2:45)。去除生活中无关紧要的东西。购物时不必总是跟随潮流,而是仔细思考是否真的需要。购买喜欢且耐用的物品。第二,小即美。我们需要空间效率,选择适合多数情况的家用物品,并配以图片说明(3:30),诸如在通常使用不超过三个灶头的情况下,没必要买六灶头的燃气灶;器具尽量买可以套放的(例如套在一起的大小量杯和碗),叠放的(例如椅子),数字化的(例如电子书)。第三,设置多功能家装和家具,以图片说明,例如一面墙中打造了可折叠放入的大床、客床、餐桌、办公桌以及全部折叠后,可把墙面作幕布投影观看电视电影(4:32)。三个方法的分类体现了从易到难、普遍到专业的递进。观众可自行实践前两个方法。第三个方法则可能需要专业辅助,演讲者因此补充说明,也不是要每个人都要把自家精简到专业的程度,但可以考虑精简生活的好处(4:32)。
(四)描画
描画步骤描述解决方案的预期结果,为直观具象的愿景,该演讲采用了积极性描画:可能是从三千到两千平方英尺的住房;可能是随身几个包,但仍然很愉快的日子;可能是一个像酒店房间的小空间。同时,由于演讲现场是当年的一个专场,希尔强调了“现场我们中多数人甚至可能我们所有人”(4:39),感受到参会住酒店、轻装生活的乐趣,以此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使其切身体会精简生活的好处。同时,演讲者使用了多个“可能”的措辞(4:45),体现交流和鼓励尝试的含义,为最后的动员做好准备。
(五)动员
动员步骤中,演讲者采用了具体行为建议和首尾呼应的修辞。配以自然的微笑和身体前倾,希尔对观众说,下次回到家,不妨问问自己“我可以精简一点生活吗?那样会不会给我更多一点自由,或许更多一点时间呢?”(4:52)。其中多一点自由和多一点时间为增强含义和语气的排比句式,在讲述时希尔以逐渐上升的语调说出,且在说出“时间”一词前停顿,起到凸显的作用。结束时首尾呼应,再次使用修辞设问“这个箱子里有什么?”(5:01),并回答实际并不重要,因为他已经明白不一定需要这个箱子。箱子的象征意义进一步凸显:不仅是眼前的纸箱,更加是生活里的累赘空间,可以是居住的空间,也可以是内心的负荷。希尔继续“那么你的箱子里又有什么呢?”(5:09),屏幕上再次显示之前的“<=>”字样绿色背景图片,可能更少意味着更多,“让我们留出空间给真正的好东西吧”(5:16)。观众鼓掌并欢呼,体现认同和行动的意愿,之后的事实也证明了此次演讲的成功,更多的人关注简约设计,清理杂乱空间逐渐成为一门职业,希尔的设计团队以科技环保且降低成本的方案受到欢迎,加入了著名的探索频道,成为绿色专题节目的常驻嘉宾。希尔也继续践行精简的理念,成立了又一家专注再循环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公司,撰写出版电子书,发表更多演讲等。
总的看来,动机序列在此次演讲的语篇中具有较强的实操性。演说者从观众需求出发,结合自身经历、话题例证和理据分析,运用修辞象征、多模态与辞格,使整个演讲语篇在平实的风格、有趣轻松的氛围中,逐渐调动、引领、激励观众,实现动机的促成。
四、结语
文章回顾了动机序列模式的原理,与其相关的古典基础,并选取一篇TED演讲进行应用分析。可见,动机序列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形成受众行为意识的促动机制,同时融合人格、情感、理性诉求,以及多种修辞风格策略,具有较强的实操性,适用于英文公共演说中的说服性演讲语篇。也需注意到,由于该模式重在需求和动机促成,对演讲者与受众具有一定的要求。演讲者在自身可信度与话题确立方面,应有可靠的资质和符合伦理道德的话题,在论证方面也应有清晰的逻辑。受众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非现场观众,也应有意识地辨别演讲语篇中的信息与自身认知心理的关系,在理性分析与感性认同间寻找平衡,促成动机序列式演讲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