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落花生》英译本对比研究
2021-11-22徐慧敏范晓彬
徐慧敏 范晓彬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一、引言
散文具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的特点。“形散”是指散文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描写人物的形象,或者托物抒情、发表议论,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神聚”是指散文表达的主题一定是明确而集中的。作者可以融情于景、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真情实感,展现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深层的道理。散文被冠以“美文”之称,它不仅见解独特、意境优美,而且文采也是质朴无华,给人以美的享受。
散文翻译并非简单的文字翻译,而是要求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对译作进行二次加工、处理,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述原作者思想情感的创造性活动。在散文翻译中,文章的风格与内容是同等重要的,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不仅要注重文字层面的表达,更应该注意文体风格的再现,将原作中透露出的情感表达和精神追求在译文中体现出来。
为了进一步对散文翻译进行探索,文章在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对张培基先生和刘士聪先生翻译的散文《落花生》英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
二、《落花生》张刘译本的对比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文章选取了张培基先生和刘士聪先生的《落花生》英译本进行对比,以下简称为张译和刘译。
(一)目的性原则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以目的论的目的原则为理论依据,来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不仅要传达原文中所包含的信息,还要符合译入语读者的惯用表达。
例1
原文: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
张译:Mother said,“It's a pity to let it lie waste.Since you all like to eat peanuts so much,why not have them planted here.”
刘译:“It's a pity to let it lie waste like that,”Mother said, “Since you all enjoy eating peanuts, let us open it up and make it a peanut garden.”
分析:“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显然是简单易懂的中文口语表述,两位译者根据英语的表达习惯,均使用了“It's a pity to do sth.”的句型,还使用了“let it lie waste”,这两处转化既符合原文口语化的文体特征,还是地道的英语表述。显然,两位译者都考虑到了目的语读者的心理接受反应,实现了译文的交际目的。
“就辟来做花生园罢”这个小短句中连续出现了两个动词,显然是中文的特殊表达习惯,而且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建议,两位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张培基先生将其意译为“why not have them planted here”,转化成英语的疑问句,是英文口语中常用的表示建议的句型,而刘世聪先生将其直译为“let us open it up and make it a peanut garden”,虽然准确传达了原文含义,但显然不太符合英文的惯用口语表达。显然,张培基先生的译文在此处略胜一筹。
例2
原文:那晚上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爹爹也到来,实在很难得!
张译:It looked like rain that evening, yet, to our great joy,father came nevertheless.
刘译:The weather was not very good that night but, to our great delight, Dad came all the same.
分析:原文是3个小短句,通过逗号来连接,整句话的含义靠前后逻辑关系来贯穿,这是典型的中文表述习惯。通过分析原文可知,这句话中包含一个转折的逻辑关系,两位译者分别将其转化为英语中表示转折关系的“yet”和“but”,使译文的逻辑关系变得清晰明了。在处理“实在很难得”这个小短句时,张培基先生和刘士聪先生并没有将其直译为英语中的短句,而是根据原文的逻辑关系将其转化为不定式短语。两位译者将原文的三个小短句处理成了英语中的长句,这是因为,在大多数的英语语言国家中,人们习惯于使用关系代词、逻辑词等连接词来使整个句子融会贯通,将语言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直接呈现出来,而中文的表达恰恰相反。因此,在本句话的翻译中,两位译者皆考虑到了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做了很好的转化处理,从而更好地实现了译文的交际目的。
(二)连贯性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以目的论的连贯性原则为理论依据,把握原句的核心内容,理清逻辑关系,再按照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力求做到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准确传达原文所要传达的思想。
例3
原文:我们几姊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张译:That exhilarated us children and our servant girls as well, and soon we started buying seeds, ploughing the land and watering the plants.We gathered in a good harvest just after a couple of months!
刘译:At that my brother, sister and I were all delighted and so were the young housemaids.And then some went to buy seeds,some began to dig the ground and others watered it and, in a couple of months, we had a harvest!
分析:首先,原文“我们几姊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这句话中,结合上下文可知,他们“都很喜欢”的是母亲说要给他们辟花生园的主意,两位译者分别用“That”和“At that”将原文中的隐含意表达了出来,不仅符合英语喜欢用代词的表达习惯,而且使得句子前后的内容更加连贯。
其次,原文“我们几姊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灌园的灌园”这句话暗含时间先后关系,张培基先生将其译为“That exhilarated us...and soon...”,译文中“soon”一词体现了破折号前后二者之间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从而加强了文本内容的连贯性。刘士聪在译文中也将其转化为“...And then...”,“then”一词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最后,“居然收获了”中的“居然”一词,向读者传达出一种喜出望外的情感,张培基先生的译文中使用了“!”和“just after”,表达出了原文中惊喜的含义,“We gathered...”还突出强调了这是孩子们“一起完成”的含义,虽然是增译,但使得上下文更好地连贯在一起。而刘译“...in a couple of months,we had a harvest”并未译出原文中“居然”一词暗含的惊喜之意,只是平铺直叙,显得太过平淡。因此,就译文的连贯性来看,刘士聪可能略逊一筹。
(三)忠实性原则
许渊冲在论述“求美”和“求真”的关系时说:“求真是低标准,求美是高标准;真是必要条件,美是充分条件;……如果真与美能统一,那自然是再好没有;如果真与美有矛盾,那不是为了真而牺牲美,就是为了美而失真。如译得似诗的远不如原诗美,那牺牲美就是得不偿失;如果译得‘失真’却可以和原诗比美,那倒可以说是以得补失;如果所得大于所失,那就是译诗胜过了原诗。”许渊冲先生这段话虽然讨论的是诗歌翻译的美与真,但同样适用于散文翻译,散文属于“美文”。因此,翻译散文时,译者在“求美”的同时,也不能“失真”,要尽可能做到忠实于原文。
例4
原文: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
张译:Behind our house there lay half a mu of vancant land.
刘译:At the back of our house there was half a mu of unused land.
分析:原文中的“屋后”,两位译者分别译为“Behind”和“At the back of”,前者侧重于指一个物体外部的后面,后者则侧重于指一个物体内部的靠后位置,结合原文含义,显然张培基先生翻译的“Behind”更加忠实于原文。此外,“亩”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是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很难在英文中找到对应的词来翻译,但两位译者均采用了异化翻译,将其译为“half a mu”,不仅做到了忠实于原文,而且有助于弘扬中国特色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传播。
例5
原文:我们都说:“是的。”
张译:“That's true,” we said in unison.
刘译:“That's true,” we all said.
分析:原文中“是的”一词,在将其译为英语时,两位译者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绝非随意选词,张培基先生和刘士聪先生都选用了“true”这个英文单词来对应中文中“是的”一词,此处需要联系原文的上下文语境来解释。前文提到了父亲对花生所做的评价,在父亲看来,花生与其他植物相比是与众不同的,因为“……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偶然看见一颗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接触它才能知道……”。父亲之所以跟孩子们讲述花生的生长过程,是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花生生长的故事,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让孩子们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这段话并非单纯地讲述花生生长的过程,而是通过简单的故事透露出深刻的人生道理。“true”这个英文单词,尤指“事实或陈述是正确的、真实的、确实的”,因此,两位译者用“true”来翻译原文当中“是的”一词,这样不仅将字面意思翻译了出来,而且将原文的隐含意义传达给了读者,处理得非常独到。由此可见,张培基先生和刘士聪先生在翻译过程中,都做到了忠实于原文含义。
三、结语
《落花生》是一篇记叙散文,运用对话写人记事。在平淡如水的记叙中,蕴含了殷殷的深情。这篇散文的风格是运用了大篇幅的日常对话,用词简明易懂,文章看似浅显,实则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令人回味无穷。张培基先生和刘士聪先生显然是考虑到了文本特点和风格,以及目标语读者的心理反应和接受程度,将译作以读者可以接受和认可的方式呈现出来,实现了两种语言之间自然地转换,进一步实现了译文的交际目的。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译者既要做到忠实地传递原文信息,也要考虑读者的心理反应和接受能力。一名真正合格的译者所应该承担的责任绝不仅仅是将原作者的话原封不动地传达给读者,而是应该在翻译的过程中发挥译者的主体性,考虑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将其进行合理的转化,积极为译文读者在译文的理解和价值判断上做出引导。要想翻译好散文,必须做到“求美”和“求真”并存。
通过对不同译者的同一译作进行对比赏析,不但有助于提高自身对原作与译作的赏析能力,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译者身上学习其优点和长处,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及翻译素养,在翻译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翻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