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①

2021-11-22李元博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身体素质

李元博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田径运动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素养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掌握系统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能够平衡体育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2],提升田径运动训练的效果。该文基于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发挥展开系统的讨论与深刻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有效平衡田径运动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关系的措施,从而为提升体育教学水平奠定基础,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1 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之间的平衡关系

所谓训练强度,体现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就是指运动员所完成的距离与所使用的时间之比,而在训练内容的速度与效率一定的情况下,完成的训练内容即是训练量,可以说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之间是平衡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在田径体育活动过程中,对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之间的平衡关系全面把握,可以有效提升训练的效果,达到训练的目的。鉴于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对象是高校学生,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把握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之间的关系时,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充分把握,不能以训练专业运动员的方式训练学生,如若对训练强度过于重视,或者对训练量过于强调,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就难以承受强度要求,身体吃不消的状况就会出现,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难以达到实际的训练效果,同时还会让学生的身体机能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3]。

一切的运动过程都需要力量作为支撑。在田径运动过程中,走、跑、跳都是在力量的基础上完成最终的动作,如在短跑的活动中,耗费的体能较高,不仅需要学生有力量的支撑,同时也需要学生的耐力与速度。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开展短跑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根据每一项运动项目的实际状况特点,在系统评估学生力量大小的基础之上,有适当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达到训练效果。相关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在一切动作的完成过程中,力量所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各项机能的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学生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二者的关系。

2 传统田径教学平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弊端

2.1 田径教学运动功能弱

在传统意义上,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重要性没有被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特别表现在,有的学生片面地认为田径教学活动只适合于专业的运动员,而非专业运动员没必要进行田径教学的训练,即使教师已经展开了相关田径的教学训练活动,但由于缺乏主观意识的指导和指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在田径教学训练上的精力不足,甚至有的学生在田径教学训练的过程中,还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因此,无论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多强,田径教学的实际训练情况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4],因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没有被最大程度的激发,最终造成了田径教学运动的功能弱化现象。

2.2 田径教学地位降低

对田径教学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不仅学生没有充分领会,家长也非常忽视,对田径训练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偏见,没有真正领悟田径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体育赛事新闻播报倾向关注运动员的最终输赢与获奖情况,运动员日常的训练情况无人问津,家长便不知晓,一系列因素都让体育田径教学地位逐步降低,最终在地位低下的状况之下,学生也受到了误导性影响,同时,由于系统、科学的全面教学体系尚未建立,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指导意见不科学、不合理,田径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没有被平衡,最终对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消极的阻碍作用。

2.3 教练主导作用发挥不足

在田径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很多的体育教练担任的角色是陪练,因此,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就不能够充分体现,也不能够做到科学调整,教练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学校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之间的平衡关系,导致失衡,大大降低了田径训练的效果与质量。此外,体育训练是一项依赖性强的活动,在田径运动的训练过程中,如果缺乏了体育教练专业性的指导,学生的依赖性就会被减弱。错误的田径动作被一直循环往复地运行,错误的训练方式一直未能得到纠正,最终会让学生的训练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会受到严重制约,最终都不利于体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3 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平衡关系达成的针对策略

3.1 训练运动惯性保持

随着新课程目标的实施与践行,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也进行了变革与创新,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更高,技能性要求更明显,因此,体育教师在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田径训练的重要性充分理解与认识,平衡好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二者的关系。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循序渐进,要特别注意训练强度的安排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身体机能的发展规律,避免用高强度的训练工作强化学生的身体发展。

3.2 建立健全田径教学训练体系

系统完善的田径教学训练体系可以有效规范教学工作人员的教学行为和监督行为,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训练意识,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建立健全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体系,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根据学生专业课的设置状况,合理设置体育训练时间。二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的发展状况,制订科学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方案,逐步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例如,针对学生的主体差异性,教师可以以分层教学的方式,统一讲授田径运动要领,同时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技能掌握状况,运用分组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5],从多层次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达到田径训练效果。

3.3 循序渐进开展训练

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高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保持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二者平衡。在高校田径训练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开展周期性的训练活动,在逐步增加的基础上,强化训练强度和提升训练量,把握好训练时间,预先规划训练次数,选取合适的训练距离。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比例和谐是有效提升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关系的措施。因此,体育教师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高度关注学生的训练兴趣和疲劳程度,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增加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比如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预热活动,全面拉伸学生的身体[6],同时,也可以用平时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或力量训练与速度训练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最大运动潜力,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有效保障训练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4 科学调控训练恢复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田径活动训练完整的训练模式应包括身体恢复训练,但一般而言,教师和学生都很容易忽略身体恢复训练的重要性作用,身体恢复训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使学生能够用更加积极昂扬的姿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和挑战。因此,科学调控训练恢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高校开展田径训练的主要恢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恢复法,该方法耗费的时间较长,恢复的效率较低,另一种人为恢复法效率更高,质量也很高。因而,高校学生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建议多采用第二种方法。运用这两种恢复方式一般要注意,不要摄入过多的能量,可以适当补充,但不能过量,这也需要体育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恢复方案促进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和各大高等院校也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学的田径运动训练过程就被纳入了考量范围,这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开展体育田径教学工作要平衡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二者关系,通过建立健全田径训练体系,规范和约束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行为,增强学生的体育训练意识,同时,科学调控使身体快速恢复,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最终在一系列方法与作用的影响之下,获取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提高,以及整体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身体素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计数:田径小能手
锻炼
新发现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