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分析与恢复方法①

2021-11-22桑梦礼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身体运动

桑梦礼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晋中 030600)

高校开展体育训练的目的不仅在于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体育训练同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提供重要保障。高校体育训练涵盖的内容项目非常多,如足球课程、篮球课程、健美体操、短跑及长跑等,各项体育训练活动均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但是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运动危险因素,造成运动损伤问题。所以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动作正确,以及周围环境安全,这样才能保证体育训练全程的安全性,有效减少运动损伤风险。因此,该文对高校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恢复方法。

1 高校体育训练运动损伤分析

体育运动虽然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但是同样也伴随着一定的运动损伤风险,这种损伤难以避免,但是可以从减少发生次数,降低其严重程度出发。学生受损部位与训练内容及相关技术息息相关,且存在必然的联系。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较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包括训练水平较低、训练的动作不正确、缺乏规范性,抑或是学生不具备自我防护能力[1]。该文对运动损伤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急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损伤的发生率,但是不管是哪种损伤,都需要展开及时、有效的处理,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得到有效治疗,快速康复。因此选择合理、科学的方法,保证学生受损部位能够及时得以恢复,可以有效缓解损伤程度,反之,如果学生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延误最佳处理时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后续体育训练造成不良影响[2]。下面该文对高校体育训练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

2 高校体育训练导致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

2.1 导致一般性损伤的常见原因

2.1.1 学生在正式进行体育训练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

在进行体育训练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十分重要,这也是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保障的重要方式。体育训练前进行准备工作旨在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其能够持续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使系统活动的主要功能得以有效增强,使学生不会因为过于紧张而出现运动障碍或者运动损伤。但是结合目前高校体育训练活动现状,很多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前并不做准备工作,所以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无法和其他器官统一,学生肌肉量不足,肌肉弹性较差,伸展极不平衡。由于学生没有做好训练准备工作,因此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身体的一些部分则会承受较高的负重,例如,进行足球训练活动,学生的脚部和腿部可能承受较大的负重;进行篮球训练活动,学生的背部、肩膀和手臂承受较大负重,进而导致身体功能没有得到改善,待其运动功能完全恢复后,一些部位则会出现运动损伤情况。除此之外,虽然很多学生在体育训练前进行了准备活动,但是活动用力较大,速度较快,很可能在准备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严重时可能会扭伤关节[3]。

2.1.2 一些高校学生本身身体机能较弱,心理状态不佳

正式展开训练前,学生当天身体不舒服,状态不佳,导致其易在训练时发生运动损伤。并且如果学生睡眠不足,身体存在基础疾病,或者运动损伤康复不久,肌肉处于疲劳状态中,各项功能较弱,在这时进行体育训练,由于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不佳,易对动作造成影响,加大运动损伤的风险。同时,心理因素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学生当日情绪状态较差,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对体育训练存在畏惧心理,极有可能会出现运动损伤。

2.1.3 训练不符合学生生理情况及特点

体育训练的开展需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情况和生理特点,但是当下一些高校开展体育训练过于求成效,与学生的生理特点严重不符,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例如,如果肩周肌腱和周围组织产生积压和摩擦,局部位置处于弱势,极易受到外力因素影响,致使学生发生运动损伤。

2.2 导致肌肉损伤的常见原因

2.2.1 发力过于突然

突然发力表现在杠杆原理的急促,例如进行撑杆跳的过程中,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协调能力,跨越栏杆的过程中需要使身体能够灵活地向前方移动,大腿在这时需要紧紧压着地面,起跳的一瞬间,脚步需要及时蹬地,之后将身体作为支点,这也是杠杆原理的一种表现。从医学角度展开分析,相较于反作用力,肌肉周围短力臂作用更低,在这一过程中肌肉会积聚较多的力量,最后形成损伤。

2.2.2 生理学发生改变

长时间进行体育训练会导致肌肉体积的持续上升,其周围筋膜弹性显著下降,如果这一状态下肌肉进行活动,则会导致小血管面积的扩张较为明显,最后难免因为大肌肉血量的增加,肌肉体积增加明显,肌肉缺氧更加严重,细胞内部环境也会改变,产生肌肉乳酸,随着毛细血管的不断深入,致使肌肉产生水肿,导致其间隔压力增加,血液循环不流畅,最终出现牵引骨膜,发生肌肉炎症的风险较大,并且伴随程度不一的疼痛感[4]。

2.2.3 训练负荷较大

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制定的训练量不合理,超过学生的可承受范围,例如运动量过大,运动强度过高,则发生肌肉损伤的风险非常大。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训练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设置合理的运动量,反之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学生更加疲劳,身体素质不佳。并且如果肌肉使用过度,极可能导致肌肉疲劳情况持续出现。

3 运动损伤的恢复方法

3.1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运动损伤,现如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效果明显,得到了广大高校的认可和重视。物理疗法的主要应用原理为通过冷疗的方法使局部皮肤温度迅速下降,进而促进毛细血管的有效收缩,实现对出血量的有效控制,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中枢敏感性。该方法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可有效缓解学生的症状。对学生实施物理疗法后,还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包扎处理,正确包扎处理后,缓慢抬起受伤位置,以防其出血。当下对运动损伤的物理疗法主要包括热疗法和冷疗法两种方法,如果高校不具备热疗的条件,可以使用冷疗法,如果满足条件,应及时进行热疗。热疗法的主要原理为通过红外线照射的方法缓解症状,该方法有助于恢复运动损伤,对于改善学生的身体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3.2 中药法

中药法主要是通过中医药物对运动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得到了广泛认可。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历史悠久,应用时间较久,中医药物对运动损伤的治疗效果明显。其主要特点为成本低、疗效确切、能够从根本治疗。同时中药法对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分为内治和外治两种,外治法的主要原理是将一些膏药敷贴在损伤位置,使伤口发生明显的改变,促进恢复。内治方法主要是应用口服中医药物,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基于对症状表现、损伤位置、病因机理等的分析,辨证治疗,选择合理有效的中药制剂,达到止痛消炎的效果,对于运动损伤的治疗效果明显,有助于帮助学生快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因此,中药治疗法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较为广泛[5]。

3.3 按摩治疗法

除了通过物理疗法和中药疗法实施有效的治疗外,还可以通过按摩方法进行治疗,通常该方法不存在任何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对于减轻学生的疼痛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有助于使学生的运动功能快速恢复。在古代我国便开始将按摩治疗法应用于运动损伤的治疗中,其优势明显。使用该方法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如骨骼和穴位。通常情况下,治疗运动损伤需要使用按摩法对软组织损伤展开治疗,效果确切,并且恢复时间较短,不会对学生造成任何痛苦。按摩治疗方法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便捷、合理、经济等方面,并且适用于大部分群体,对药物存在过敏反应的学生,则可以接受按摩方法治疗。同时,按摩治疗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则进行,对于实施者的专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其按摩的穴位和手法对改善学生损伤程度十分重要。因此需要重视这两项流程,即找准穴位,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按摩,有助于加快学生的恢复。通常情况下,按摩主要由按、摩和拉等部分组成,适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治疗效果明显[6]。

4 高校体育训练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高校广泛开展体育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视,在选择运动内容和项目时需要保证其在学生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应选择运动量较大、运动强度较高的项目,嘱咐学生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热身便是一项作用明显的准备活动[7]。在高校体育训练过程中,应加强对周围环境的重视,以防存在风险隐患因素。在选择体育训练场地方面,应选择宽敞、平坦的场地开展体育训练。学生如果存在不适需要及时告知教师,以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对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学生还需要充分了解自身身体情况,认识到自己可接受体育训练的范围和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项目,遵守教师的安排,在不超出自身身体负荷的基础上进行体育训练,这样才能提高训练效果,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8]。

5 结语

总而言之,现如今各个高校均开始广泛开展体育训练,并将其作为一项必修课程,但是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对该问题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恢复方法,保障学生的健康。学校和教师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热身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学生应该充分了解自身身体情况,在不超出自身可承受范围内进行体育训练,及时调节自身的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这样才能保证体育训练的合理性,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身体运动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不正经运动范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