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三重境界
2021-11-21李刚
李 刚
(新疆兵团第四师第一中学 新疆 835000)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呼唤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分为信息技术理解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元信息资源对知识进行整合,转变过去僵化、单一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打造高效课堂。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化时代下,如果能将多媒体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就能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添彩”。所以对于历史教学而言,使用多媒体教学比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再现历史”要有效得多,也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双边活动。在实际历史教学中,教师越来越离不开多媒体,甚至是依赖多媒体,从而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境界。
1.第一境界“填鸭式”补充材料型
过去多年,主流教学理念重视的是教学结果,无论是从课堂教学环节还是教学理念,所围绕构建的课堂教学核心始终都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填鸭式”教学成为主流。同时,即便是应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其教学内核仍然固守在传统教学领域之中,只知道怎样为学生播放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而没能重视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导致对多媒体教学成为了填鸭式教学的补充材料,仅仅停留在第一重境界,所以亟待破除这教学壁垒[1]。
例如,在讲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程中,就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于和‘新经济’的出现”等不同教学板块,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进行集中展示。比如在讲解国家垄断经济时,包括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等多种垄断实体发展过程,从字面上看,由于都是音译释义,学生有时很难理解西方垄断资本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这时教师在结合多媒体教学时,就不能单纯为学生播放大量的多媒体,而是需要结合重点知识讲解这些知识和概念,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备课和讲解,学生才可以结合自身理解去将这些知识内化吸收,摆脱仅将多媒体作为手段的教学模式。
2.第二种境界“知识重组、教材整合型”
第二重境界的历史教学,主要指教师能够打破填鸭式教学模式,并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对知识讲解进行组织、整合,彻底改变传统历史教学“原因、背景分析、发展介绍、过程、影响评价深化”的教学模式。在突破原本的教学结构中,教师可以依据自身理解对教材进行表层分析,实现更深一层的教学递进[2]。进一步结合多媒体教学,立足自我历史解析并运用其中的教学资源作为有效补充,实现历史高质量教学。
例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课,教师可以结合“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三个板块,将中国近代历史的经济发展用时间线进行串联,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包括上述三个教学板块的历史时间、空间关系发展过程,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纵向、横向对比。比如自然经济时期的生产和生活结构,中国的男耕女织生产状况。或者是“洋务运动”,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演示过程中,通过讲解洋务派“自强”“求富”口号下的民用工业发展,以及官督商办模式与后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互关系。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将图片和资料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列组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学生才能深刻认识到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变。
3.第三重境界“合作探究型”
第三重境界的历史教学,指能够对历史五要素有一个整体把握,对教材的把握更加精准到位,并且在课程讲解中始终融合历史核心素养理念,追求优质高效的教学目标。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在组织和整合教学资源中树立高屋建瓴意识,对多媒体资源的利用进行科学整合分析,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3]。
例如,课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制作幻灯片,将“经济”作为核心,串联“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等三个板块,对中国过去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做一个梳理。
通过对两种经济制度做出制度和时间上的梳理,学生就可以从多种角度了解到为什么中国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进行合作学习探究,从而可以构建整体历史学习意识。这样在进行多媒体历史教学中,无论是学生的思维品质还是历史素养都得以有效提升,以教促学,使二者的融合得到充分融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