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项目课程探究之旅
——读《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有感
2021-11-21胡晓燕
胡晓燕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联合中心幼儿园 江苏 镇江 212000)
1.阅——回顾书中精华
项目课程是最近几年一直倍受幼教学者及幼教工作者关注的课题,美国学者丽莲·凯兹博士与一线的教师们一起探索实施“项目教学”,出版了《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一书,书中定义的“项目课程”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引导下,围绕生活中某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人探索,在瑞吉欧教育者看来,一个项目是一种冒险,是一种研究,是孩子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与加深理解的重要方式。
书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运用图表和文字详细说明了项目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的过程,详尽地叙述了每个阶段的重点,项目实施中教师的记录、幼儿的呈现和家长社区的支持。如,如何确定主题,利用计划网络图,评估主题可行性,如何准备实地调查与参访有序执行探究过程;如何以绘画、书写、建构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呈现他们所学习的一切;如何更深入的探索项目课程的主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如何在幼儿的好奇心被满足,对项目课程失去兴趣或是对其他主题有兴趣时,教师的跟进或调整策略等,对我们课程的具体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2.行——理论实践融合
2.1 理论先行先学——结合《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这一蓝本成立专题领学小组,从课程实施的三个框架出发,引导教师厘清项目课程的展开方式,特别针对预期计划网络图的三种形式进行了认真解读,与所有教师一起学习、领悟与实践,在计划、思考中调整实施策略。
2.2 厘清项目概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主题活动和项目活动仍存在概念上的模糊,基于此,园本培训时间我们组织开展小组式教研,用简短的文字、三五个关键词准确拿捏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同时结合本班项目课程反思检查是否存在偏离轨道,是否有教师高控主导等现象,以便及时进行方向调整,更好的引导幼儿在主动探究中建构经验。
2.3 紧扣计划日志——书中第八章“项目课程计划日志”是一份相当出色的指南,是教师进行项目课程的重要参考资料。我园根据项目课程教学应用实务启用项目课程计划日志,并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开始量身定制,日志中课程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被具体呈现,需要思考的问题被一一列出,保留空间让教师进行省思、回顾、审视,为教师与幼儿在进行项目课程时提供一步步详细指引。
2.4 规范课程审议——定期开展课程审议,班级、年级及园级齐步走,分别从五大方面出发,审议幼儿园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审议室内外环境、审议课程内容、审议课程资源、审议师幼互动策略。
2.5 研习精品案例——结合案例《田老师的草坪婚礼》开展班本化项目课程主题教研,教师以班组为单位,结合本班项目课程的开展情况,围绕五个问题展开讨论,用海报的形式进行观念阐述,真正构建了一个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平台,对推动我园班本项目课程质量的不断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6 问题引领探究——项目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及环境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其主要特征是对有价值的问题或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寻找相关问题的解答。全园各班基于项目课程中的问题开展链接式深度学习,问题环环相扣,教师始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倾听者参与其中,幼儿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项目的建构者。
3.思——困惑展望并存
※项目活动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的冲突仍然存在,虽然我们都有幼儿主体理念的意识,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较大的差异。项目活动的理念能否为教师所真正理解,是项目活动得到有效实践的根本。
※开展项目课程活动没有固定的蓝本可以照搬,需要教师根据项目活动的推进情况,及时地组织与开展。在这样高度生成、灵活的模式下,如何在项目活动过程中成为有效的支持者、引导者、启发者,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敏锐性和较好的课程规划与执行能力,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很大的挑战。
项目活动顺应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顺应了世界学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为我国幼教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教育方案,但是项目活动有其文化和历史渊源,我们需要借鉴的不仅仅是项目活动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项目活动中体现的幼儿观、教师观、学习观、教育观等。因此,在未来项目活动的研究中,我认为应更注重项目活动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关注项目活动与幼儿园现有课程的融合,预设与生成互为补充,基于大班额等现状,我们的项目活动可以作为幼儿园综合课程的补充,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需要,特别关注项目活动与本土课程的融合,为项目活动课程实践提供参考。
结语
进行项目课程是一段有趣、且具有挑战行的旅程,作为教育一线的我们,要基于儿童立场、追随幼儿兴趣、看懂幼儿的言行,进而为幼儿提供适宜的课程来跟进和支持他们发展。我们更相信在完成这段旅程时,孩子、教师和家长们一定会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