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青少年业余体校困境审视及发展新契机

2021-11-21申玉敏张金桥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教体校业余

申玉敏,张金桥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的出台将体教融合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上关于体教融合的提法更多的强调把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融入现代教育体系,而对于业余体校这群特殊成长环境的青少年来讲,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反向融合,即将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教”融入青少年业余体校的训练体系。体教融合作为当前的热点话题,青少年业余体校在体育与教育的碰撞下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本文将青少年业余体校置于深化体教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和梳理。

1 审视:青少年业余体校的现实困境

1.1 改革过程中路径依赖的“负效应”显著

青少年业余体校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青少年业余体校发展在达到巅峰、创造了最大社会效益后开始走下坡路,该现象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因此,青少年业余体校改革被提上日程,但改革之路步履维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金牌的报酬递增效应、历史制度主义(制度所具有的黏滞性、固定性和可持续性)、内部结构利益相关者等因素引起的。直至《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出台前,体教融合涉及更多的是局部性改革,始终没有触及原有制度深层次、根源性问题,因此只能继续维持原有制度模式,从而形成路径依赖,成为深化业余体校改革的一大内生阻力。

1.2 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管理层矛盾突出

青少年业余体校由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和协调规划,双部门管理导致诸多问题和矛盾显露出来。一是双部门管理现状下职权划分问题。双部门交叉管理的结果引起权责界限划分不明晰、缺位、越权、重叠等问题,导致二者在青少年业余体校管理层发生冲突。二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目标导向差异问题。就目前来看,竞技体育主导下的金牌效应和学校教育主导下的应试教育成为当代体育和教育二者发展的动力源,目标导向差异导致体和教融合发展情况不容乐观。目标导向差异使在体教融合提出的数十年间,并未找到合适的融合方式和切入点,这也是体教融合在经历社会变迁的风风雨雨后又被重新提上日程的根源所在。三是体教融合缺乏制度保障。政策出台缺乏具体执行准则,政策更多的是停留在了书面文件,而没有说明学校具体该怎么做,教练员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使政策在执行和落实过程中缺乏制度保障。

1.3 发展失衡现象严重

青少年业余体校作为国家三级训练体制的基层组织,担负着运动员选材,青少年运动员专业训练及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从事运动训练的业余体校的青少年,其成长环境同其他同龄人有较大差异,一旦选择了从事专业训练,伴随而来的是超负荷训练和大强度透支身体的现状,除此以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高校扩张、市场经济主导下社会需求发生变更,当代家长拒绝将青少年送上职业化训练的发展道路,导致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发展陷入生源困境。金牌效应、为国争光的目标导向决定了青少年业余体校形成以训练为核心、一切为金牌让路的单一化人才培养模式,这样“一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造成青少年业余体校发展受限,虽优势项目突出但却不利于业余体校整体规划和长远发展。

1.4 教练员文化素养偏低,复合型教练员缺乏

青少年业余体校的教练员多由退役运动员担任,数年运动生涯决定他们在专业技能方面实力不容置疑,但其文化素养普遍缺乏。在由运动员向教练员角色转变的同时职责和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当代青少年业余体校所需的教练员为复合型教练员,但是就当前调查显示,多数业余体校的教练员并不具备复合型教练员的资质和能力。此外,业余体校教练员薪资、福利待遇低于同行业普通中小学体育教师,这是导致业余体校教练员人才流失的一个关键原因。

1.5 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

在继2011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10年间,有关业余体校的办学质量以及文化教学短板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青少年业余体校延续既定高淘汰率下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青少年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训练和比赛,金牌体育使青少年远离学校教育,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退役青少年运动员面对升学、就业、转型等问题该何去何从,针对青少年运动员面对大浪淘沙式的竞技体育选拔制度后续就业保障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 体教融合为青少年业余体校发展提供新契机

紧抓体教融合时代潮流,破解青少年业余体校发展困境。体教融合被提到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高度,无疑给青少年业余体校发展注入活力,提供了新契机。

2.1 借体教融合破青少年业余体校路径依赖体制机制弊端

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体校改革,推进各级各类体校革新发展。体教融合作为我国体育与教育工作当前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之一,强调从加强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设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推进校际合作、加强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建设、提高体校教师待遇及活动规范等方面展开,为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破除青少年业余体校改革的路径依赖。

2.2 以体教融合促青少年业余体校管理模式转变

可以尝试打破原有双部门管理模式,将业余体校归属于教育部门主管,能有效解决双部门管理现状下职权划分问题。青少年业余体校目标导向随之发生转变,即以促进身体素质发展为基础,以竞技体育选拔和培养人才为提升,通过目标转换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极大地避免青少年过早地进行职业化训练,也可以避免因走职业体育道路而过早放弃文化学习的现状,是尊重人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的体现。尝试将青少年业余体校纳入整个教育大系统,旨在转变体校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竞技人才选拔机制高淘汰率下运动员面临的转型、就业难题困境。在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业余体校改革的过程中在出台顶层设计和规划的基础上要附带具体的细化流程,为落实和践行文件提供制度保障。

2.3 借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业余体校“体”和“教”的均衡发展

为将业余体校的文化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基于体教融合提出将体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配齐配足配优体校文化课教师,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业余体校精英人才。该举措的提出对于缓解学训矛盾、弥补业余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部门通过优化青少年业余体校文化教育支持性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机制,以缓解高淘汰率下的青少年业余体校运动员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改变业余体校长期以来“一条腿走路”的现状。

2.4 以体教融合为契机,引进和培养复合型教练员

深化体教融合,推进青少年业余体校改革,应以当地同等级别普通学校教师为基准,保证其在职称评定、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切实保障体校教师合理的工资薪酬。这从国家层面保障了体校教师的合法合理权益,保障了体校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待遇公平性问题。在保障体校教练员权益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青少年业余体校教练员除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实力外,还应具备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心理、医疗、康复、运动损伤等交叉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及能力等各方面要求。此外,国家对体校教练员为青少年提供专项运动技能培训服务,并按规定领取报酬这一行为是持鼓励和肯定态度的。这一举措打破国家强制干预编制内的教练员禁止在外开展营利性活动的现状,促进资源最大化利用,满足社会需求。

2.5 借体教融合搭建融通平台,促进业余体校运动员全面发展

紧抓体教融合,开齐、开足开优体校文化课,搭建融通平台,促进校际融合。体教融合为青少年业余体校和普通中小学校融合搭建平台和提供契机。业余体校和普通学校可以通过融通校园体育赛事,打破不同类型学校封闭办赛事的局面,既可以为业余体校挖掘潜在的体育人才,又可以为普通学校做到宣传体育运动的效果;可以通过不定期地组织跨校间的联谊活动用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可以通过校际联合培养方式为青少年搭建多样化平台,促进青少年全方位发展。

猜你喜欢

体教体校业余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与实施路径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背景下“冰球城市”校园冰球发展研究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为业余棋手诊脉
孩子们的冠军梦
能!
遮荫有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