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与实施路径
2022-11-04张晓欣
张晓欣
(河海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8)
当今,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对相应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立足体教融合的价值观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战略实施方法,推动体教融合实践迈向更深层次。
1 研究背景
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尊重“人”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推动实现“人”的全方位价值。产教融合旨在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各项各类体育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衔接,使现代体育竞技人才具备全面的知识体系。近年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体教融合理念与方法的应用创新,在体教融合宏观战略、实施规则方法以及综合效果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新时期体育教育单位高质、高效推进体教融合提供了基本遵循与导向,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推动着体育教育体制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加快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步伐。同时,各级各类体育教育单位同样在创新体教融合实施路径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效果突出,高标准完成了教育和训练要求,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体育人才。尽管如此,受主观因素和客观要素制约,当前体教融合模式的推行与实施依旧存在诸多短板,协同合作模式有待优化完善,信息化理念的融入尚不深化,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2 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分析
2.1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
在传统体育训练体系中,运动员文化教育与竞技训练存在彼此脱离的现象,在长时间的“集中生活、集中训练、集中学习”的管理模式下,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存在明显缺失,导致部分运动员尽管在国内国际赛事中的运动成绩相对较高,但文化素养普遍不足。为解决上述短板问题,国家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颁布实施了《关于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通知》等文件,着手推进体育系统的“院校化”,在提升其体育竞技技能的同时,培养文化素养,使体教融合的长远发展目标更加明确。
2.2 以体育人的新认知更加明确
体育是塑造人、锻炼人、教育人的重要载体。在体教融合理念下,青少年培养一体化思路中的以体育人认知更加清晰,不再单纯地以“一元论”的发展观念为指导,而是强调与突出“多元化”的发展体系,迎合“以体育人”的重要宗旨。以体育人的新认知将运动员身体技能和竞技技艺的提升与各类知识水平的提升进行了高度关联,需加强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充分体现对审美意识、合作意识和管理意识的培育,充分体现出生命教育的本质内涵。
2.3 体教融合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
在传统教育管理体系中,体育和教育存在利益分化这一突出问题,无论是部门职责权限方面,还是组织实施或价值清单方面,均存在脱节现象,不利于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体教融合理念下,体育和教育应实现彼此关联、彼此衔接与彼此沟通。在职能体系方面,做到协同推进,打通优秀体育人才的成长和上升通道,最终将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使体教融合职责的“条块”关系更为突出。
3 体教融合研究的最新动态
3.1 体教融合的价值引领和政策解读
在体教融合相关论述解读中,实施目标更多地被细分为“体育”和“教育”两方面。体育层面要充分彰显体育教育机构在强化运动员竞技体育水平中的重要价值作用。而教育层面则应在宏观政策的导向下,促进青少年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强化自我综合素养。在该理念的引导作用下,相关部门应有序推进教育与体育的有机融合,平等对待二者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促进二者融合发展,构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细化体教融合的基本要求,相关部门还应在完善体育赛事体系、强化体教融合组织与领导等方面做出相应改变。
3.2 体教融合的理念探索
体教融合政策的实施与推行,应坚持理念先行的基本原则,秉持体教协同育人、多元开放融合、一体化推进的发展理念。在部分理念探索中,体教分离衍生的诸多问题,可以通过“结合教”“融合教”“回归教”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结合教”“融合教”是过程,“回归教”是终极目标。体教融合的鸿沟在于“育体”和“育人”的主体认知,体教融合的前提条件在于“育体”和“育人”的融合回归。这对深入理解体教融合的理念并逐步明晰体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3.3 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研究
在体教融合理念下,应重点解决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的关联问题,把握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文化学习、文化学习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关联因素,为体教融合政策推行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实践性提供理论支撑。在新时代体教融合政策背景下,探索将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教)中,建立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应围绕理念融合、专业融合、方式融合和人才融合4个方面,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提升体育院校改革与教育质量,提升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现实地位。
4 体教融合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4.1 对体教融合理念的重视与实践不足
近年来,各级体育教育主管单位在人才选拔、硬件设施建设以及体育训练体系构造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体育竞技成绩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这无形之中压缩了学习文化课的时间,文化素养的提升得不到保障。在体教融合实施中,部分单位对其理念的深刻价值与重要意义重视不足,狭隘地认为运动员或青少年只要在体育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即可,文化素质教育可有可无,进而将其置于教育体系的最末端,无法彰显体教融合的具体价值,这也对运动员后期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造成障碍。在实践方面,部分单位对文化成绩要求较低或不做要求,这种近乎“放纵”的政策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在文化素养提升中形成一种懒惰思想,不符合体教融合的基本要求,背离体教融合政策的实施取向。
4.2 体教融合实践性不足,体教融合手段单一
体教融合实践性较强,只有将实践性要求融入体教融合全过程,方可充分彰显其应用价值与优势。纵观当前体教融合实际,普遍存在实践性不足、融合过程与方法僵化和保守等共性问题,阻碍了体教融合实施效果的优化提升。在体教融合理念下,部分教师依旧沿袭传统保守陈旧的教学方法,僵化固化的教学思维观念根深蒂固,对体教融合实践的重要价值认识不清,使部分学生很难在融合进程中做到有机衔接,体教融合水平受到限制。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体教融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体教融合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而从体教融合过程来看,部分未能积极引进现代信息化技术,体教融合手段单一化问题突出。在信息化教育时代,丰富体教融合手段势在必行。
4.3 学生体教融合兴趣激发不充分,师生沟通与交流不足
学生是体教融合理念下的主角,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激发学生对体教融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充分融入丰富多彩的体教融合环境。实践表明,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参与体教融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更多的学生单纯地以运动成绩为主要发展方向,忽视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新鲜感降低,学习效率始终处于低水平,久而久之学习信心大幅降低。同时,高效顺畅的师生沟通与交流对于提高体教融合质量具有关键作用,是现代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从当前体教融合来看,在部分情况下,教师不注重师生沟通与交流,过度以课堂教学、实操锻炼等为主导,而漠视对学生疑难问题进行及时有效解答,致使部分学生长期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最终体教融合成果。
5 新时代推进体教融合的有效实施路径探讨
5.1 筑牢“体教融合”的实施根基,细化规则体系
在体教融合实施进程中,本位主义和功利思想不利于彰显体教融合的价值与优势,不利于实现体育资源与教育资源的衔接与配合,难以实现体教融合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相关部门应在体教融合的宏观导向下,破除体育与教育行业的陈旧僵化认知,消除不同部门之间的阻碍与隔阂,树立一体化的体教融合发展思想,筑牢体教融合的实施根基,细化体教融合的规则体系,解决固化落后的体制机制问题,重新构造符合体教融合理念的现代化发展思路,推动实现各个部门与环节之间的高效沟通与交流。实现顶层架构和基层运行组织之间的有效联动,在政策制定等方面,充分考量各方需求,遵循一体化设计思路,落实一体化执行方案,确保体教融合推进过程中体现上下组织间的良好联动态势。应全面夯实体教融合发展的组织基础,在政府、学校、社会团体和市场资源等方面,探索资源共享、高效互动的机制方法,解决人才培养与体育事业发展错配问题。
5.2 实施高效体教融合课程建设,定期对体教融合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体教融合课程建设在体教融合实践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于融合方向、目标、效果的引导具有关键作用。要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体教融合思维观念,突破僵化固化体育与教育模式的限制与桎梏,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新方法与新理念,解决体教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实现体教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优化课程组结构,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体教融合课程体系。以体系化、机制化的方式将体教融合目标任务、方法措施、探究研讨等固定下来,明确课程组具体工作职责,完善课程组制度,设定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体教融合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与考核。注重评价学生对体育与文化课程问题的发现能力和解决能力,并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体教融合效果综合评价的主体,把过程评价作为调整完善后续体教融合策略的重要参考。
5.3 引进信息化教学技术,丰富体教融合手段
积极引进现代信息化体教融合技术,构建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体教融合平台,丰富体教融合手段,使体教融合模式的实践应用始终沿着正确高效的方向发展,凸显“体”“教”协同发展的重要价值。在信息化体教融合技术下,可在特定范围内实现体教融合资源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充分尊重学生在体教融合中的主体性地位,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的空间。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可全面详细地掌握体育训练的各个关键环节与步骤,清晰地了解文化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强化师生沟通与交流,充分倾听学生在体教融合中的意见与建议。
5.4 充分利用体教资源,提高体教融合效率
在体教融合领域,体教资源的价值不言而喻。随着体教融合理念的不断深化,相关教育从教者应充分利用体教融合资源,将以往体教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与加工,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徜徉于体教资源之中,获取身心愉悦感,促进体教融合效率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既可深挖体教资源的重要价值,又可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不同状态下的体教资源形成自我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服务者”的角色,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引导,对学生在体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纠正,大大提高体教融合的效率。应以目标融合为导向,提高不同利益主体的主动性和包容性,推动体育和教育从单一融合向多元融合转变,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
5.5 建立体教融合“一体化”推进的保障体系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贯彻落实,重点在于构建一套政策、评估、监督等为主体的“大保障”体系。体教融合目标具有多元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社会业务,建立体教融合一体化推进的保障体系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应重视体教融合的政策保障,科学制定体教融合评估考核体系,将体教融合评估考核的结果作为改进体育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尺,使之成为监督地方政府加强体教融合工作的依据。应围绕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制度进行定期修订,对学校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进行专门约定,提升青少年的运动防范意识,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评估和监督。应将立德树人与体教融合相结合,进一步体现体教融合对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
5.6 明确把握与运用体教融合的约束效力
在新时代体教融合实施中,约束效力始终处于关键地位,对体教融合各项流程与环节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这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行政机构、社会组织、学校家庭等诸多层面的应有作用,构建形成一体化的约束效力体系,对体教融合的各项目标、方法与规则进行有效界定,在经讨论、补充、借鉴后,形成体教融合的成熟思路与方法,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达到相互约束、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预期效果。应根据体教融合精神价值要求,围绕“终身健康和体育育人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路,重构教学制度,将体教融合作为绩效指标进行考核评价,使体教融合的精神落到实处。
6 结语
受价值观念、过程评价以及方法模式等方面要素影响,当前体教融合模式的实施依旧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与当前高质量、快节奏的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不吻合。因此,有关人员应立足体育教育事业的客观实际,精准把握体教融合的基本理念与方法,综合运用多样化的体教融合实施策略,为全面挖掘与彰显产教融合的现实优势奠定基础,为促进现代体育教育事业朝着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