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篮球训练中踝关节扭伤预防及康复训练分析

2021-11-21张晨光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肌肉组织受训者踝关节

张晨光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济源 459000)

根据相关调查,3/4的篮球运动爱好者都有过踝关节扭伤的经历[1]。大部分篮球运动损伤中,都是韧带拉伤,骨折发生概率相对较低。损伤类型与篮球运动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篮球是一项对抗性的运动,体力消耗较大,战术动作变化较多,进攻和防守都需要快速做出反应,设计战术动作积极应对,这就需要配合快速、合理的脚步移动。在快速移动的过程中,极易发生踝关节的扭伤。该文希望能够通过分析篮球训练中脚踝关节扭伤的原因,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及康复训练。

1 踝关节损伤原因及分析

1.1 踝关节受伤机理分析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人体站立时踝关节承担全身重量,行走时踝关节负重是人体体重的5倍多[2]。踝关节关节囊前后和外侧韧带都属于薄弱处,运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外侧韧带受伤,但是内侧韧带比较坚韧。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训练中伸出足背时,距骨会完全进入踝穴,间隙较小,不容易发生侧向活动及扭伤。当屈踝屈趾时,间隙较大,活动时容易发生侧向活动,进而导致踝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3]。篮球运动中,当运动员跳起抢篮板、投篮或者防守时,此时踝关节就处于屈踝屈趾的不稳定状态,落地时重心不稳,在地面坑洼不平,或踩到其他运动员脚背、篮球等意外情况下,都可能导致足前外侧着地,脚踝外侧副韧带拉伤。

1.2 踝关节受伤原因分析

1.2.1 准备活动不充分

许多篮球运动参与者在训练开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导致机体没有活动开来。人体肌肉组织具有粘滞性、弹性及伸展性,如果在投入训练之前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活动,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都会受限,粘滞性也会严重影响到肌肉组织的灵活性。当运动加剧且幅度加大时,很容易发生韧带拉伤。所以,在参与篮球训练时,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提高肌肉组织的弹性和伸展性,调动神经的兴奋性,降低肌肉组织的粘滞性。

1.2.2 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及保护他人的意识

多数篮球运动训练的参与者都是业余的,他们往往不具备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及保护他人的意识。非业余篮球训练中经常会出现不遵守防守规则、横冲直撞、缺乏战术、动作简单粗暴的问题。特别是参加篮球运动的青年一代,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篮球训练,多是靠着身体强壮的优势,参与这项对抗性运动。很少有全局观,多依靠单打独斗,进攻策略十分简单,就是拿到球冲到篮下上篮得分。技巧对抗较少,都是力量和身体素质的对抗和比拼。进入禁区后,很容易踩到其他队员的脚,导致摔倒及踝关节受伤。快速直冲篮下的过程中,腿部承担的负荷较大。防守者看到有人带球突破,在起跳抢篮板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快速碰撞。双方如果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及保护他人的意识,距离较近,都在禁区内,活动施展不开,移动或者落下时很容易踩在他人的脚上,进而导致脚踝关节扭伤。

1.2.3 身体状态不良

许多篮球训练参与者都是新手,他们属于篮球运动的爱好者,跑动很积极,防守也很尽力,但是技术水平和层次较低,缺乏对抗技术,而且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导致力量、速度和耐力都会有所欠缺,整体的身体状态不良是导致参与者踝关节受伤的重要原因。此外,训练的时间也十分重要。此类参与训练的人群,不宜进行过长时间的训练,因其本身身体素质不良,长期训练导致的身体疲惫会进一步加剧肌肉组织僵化,反应迟缓,四肢协调能力下降,足部负荷加重,很容易导致踝关节损伤事故的发生。

1.2.4 其他原因

除了篮球训练参与者自身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等因素以外,场地因素也是导致踝关节扭伤的重要因素。一般篮球训练场地包括土地场地、沥青场地、塑胶场地、水泥场地、木地板场地等。其中,木地板场地和塑胶场地是比较理想的篮球训练场地,地面平整,硬度、弹性适中,但缺点是造价高,后期维护费用也较高。生活中,业余篮球训练最常见的训练场地为沥青地面和水泥场地。此类场地的特点是硬度较高,长期在这样的地面环境下训练,会给腿部带来较大的压力,踝关节容易造成慢性损伤。有的业余篮球训练参与者,服装和鞋配备不合格,没有穿着专业的篮球运动鞋,在篮球训练中,就难以起到有效的缓冲和保护作用。

2 篮球训练中踝关节损伤的类型和预防

2.1 篮球训练中踝关节损伤的类型分析

2.1.1 急性损伤

急性损伤是指由于大幅度的篮球运动,导致的韧带断裂或者拉伤,甚至骨折等问题,这些都属于典型的急性损伤。

2.2.2 慢性损伤

慢性损伤不是由偶然性、爆发性的篮球动作导致的,是长期训练中积累下来的慢性劳损。慢性损伤短期不会造成恶劣影响,但是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技术发展和训练进程。此外,对于有慢性损伤的训练参与者,应给予格外的注意,动作不规范或者幅度过大,比如急停、冒进的防守进攻等大幅度操作,很可能导致慢性损伤急性恶化转变,进而导致踝关节的严重损伤。

2.2 踩关节损伤的预防

篮球训练培养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习惯。踝关节损伤的预防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

(1)投入篮球训练之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要有计划地放松肌肉组织,增强肌肉组织的伸展性和弹性,降低韧带组织的粘滞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身体惰性[4]。

(2)运动量的确定要科学有序,要依据自身体质,逐步调整,同时要注意应用标准化的训练提升运动技巧。运动时不宜长时间集中训练同一个身体部位,容易使身体部位负荷过重,进而导致运动损伤。训练中,要配备必要的医务监督,要合理选择场地、明确训练规则等,确保训练参与者都了解基本的预防运动损伤的要点。

(3)训练前要做好放松练习。篮球训练之前,要着重训练踝关节周边的肌肉力量,比如可以抖足放松,可以做适量的跳绳运动,做逐步增重的提踝练习,让踝关节和周边肌肉组织有逐步适应的过程,配合做一些绕踝运动,以及增强踝关节的协调性、力量性和平衡性的训练,使得踝关节得到充分的放松和适应。建议采用分组训练的方法,帮助篮球训练的参与者消除肌肉疲劳,避免局部无法承担运动强度造成损伤。利用休息和运动间隔时间充分放松,缓解身体疲劳程度,调解自身的运动状态。

(4)注意安全着地保护训练。篮球训练中,要注意指导受训者腾空落地时,有意识地双脚尖向外打开一定角度。落地时要注意双脚尽可能同时着力,防止脚掌过度外翻。如果训练中突发意外,感到可能踩空摔倒,要注意顺势降低重心就地缓冲,从而减少对踝关节的伤害[5]。

2.3 踝关节损伤的及时处理

踝关节损伤是篮球训练中常见的损伤类型,因此,参与篮球训练需要具有一定的损伤处理常识。踝关节损伤属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要及时就医处理,防止伤情恶化,积极促进训练者的康复和治疗。首先,一旦发生踝关节的损伤,需要就地休息,立刻停止运动,要平躺或者坐下来,减小脚踝部位的压力,如果是轻度踝关节损伤,休息到疼痛感明显降低后可以离场,后续做好保养即可。如果是重度踝关节损伤,立刻停止训练,抬高脚踝,减轻踝关节负荷,用毛巾包住冰块或者冷水打湿毛巾进行冷敷。初步处理后,要及时送医就诊。受伤后的24h内,要采用冰敷,同时注意加压包扎受伤部位,但是不宜加压过紧。防止过紧过久使得供血不畅进而导致肢体坏死。24h后,要采用热敷,热敷可以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康复速度。

3 篮球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康复

运动康复涉及多科学的内容,不仅是指医学上的康复,也包括运动心理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康复。该文所探讨的就是运动技能、心理方面的康复训练。篮球训练中发生踝关节等损伤时,在进行必要的诊治后,要帮助受伤者制订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通过科学的训练规划帮助其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能力,同时调整心态,做好心理分析和引导调节训练。篮球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康复计划,应该全面、适宜,循序渐进,要密切关注受伤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要根据不同状态拟定不同的运动强度和训练时间。具体说来,康复训练需要遵循下述几点原则。

3.1 综合训练原则

综合训练指的是针对受训者受伤部位综合展开多种训练方式,逐步恢复受伤部位的肌肉组织能力,重点包括关节大小肌群协调性、等张等长相结合等。康复训练中要采取肌肉动力性与静力性相结合的训练方案,重视受伤部位及薄弱力量关节的静力性力量训练,有意识地强化韧带各个角度的对抗牵拉和扭转力。引导受训者通过不断的康复训练感受力量先慢后快的逐步发力过程。康复训练中除了训练踝关节,还要注意肩、腿、臂、各大肌群及各小肌群的力量协同训练,帮助受训者尽快将身体状态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6]。

3.2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指的是针对不同的伤者,要制订不同的康复计划。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状况及伤情不同,因此,需要制订有区别的康复计划。要根据受训者的情况,制订不同的训练方法、运动负荷量、训练手段等。根据踝关节损伤恢复的程度,不断调整康复训练的类型和时间。

3.3 循序渐进原则

机体损伤后,修复过程产生的新的韧带、肌肉,其抗牵拉能力、扭转能力都较差,要想恢复受伤前的状态,需要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和适应。特别是损伤严重,长期没有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群,其机体、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都会有所下降,此时制订的康复训练计划要规定严格的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及生理负荷量,同时注意逐步增加训练量,采用循环交替方式调节运动负荷,记录反馈受训者的身体反应加以调整。

猜你喜欢

肌肉组织受训者踝关节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崴脚可不是小事
努力改进军事教学训练方法 全面提升受训者军事技能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同时测定肌肉组织中4种药物残留的方法及其确认
如何延缓队列训练中的疲劳现象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4 种兽药残留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订单+临床+辐射”三段式小学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实践探索
足部按摩(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