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走班课教学模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以会宁县高中学校为例

2021-11-21杨刚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学年体育课核心

杨刚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 甘肃会宁 730799)

在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引领和实践指导下,高中体育走班课教学模式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的按固定班级、固定年级、固定学生开展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学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项目进行专项教学,这也与新课标结构中选择性必修课的要求是一致的,学生除了体能模块是必修,还有选择性课程[1]。目前,会宁县第一中学已将适合学生学习的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田径、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诸多体育运动项目融入体育走班课教学中。

1 走班课教学模式

1.1 走班课教学的形式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走班制的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班级内走班课、年级内走班课、全年级走班课,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学校师资力量、学生人数、上课的场地器材、教学时间等一系列条件,来选择适合的走班教学方式[2]。目前,会宁一中采用的是年级内走班制,例如,高一年级共16个班,1~8班、9~16班分别在周二、周三走班上课,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项目到固定场地找教师上课学习。

1.2 走班课项目类别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经基本成熟,因此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比较多,目前会宁一中开设有8个项目类别,分别是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武术与健美操,项目类别较多,设置合理,基本能够满足学生走班课学习需求。当然,随着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运动项目类别也在不断改进与发展,以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学生对体育走班课的学习兴趣与愿望。

1.3 走班课学时要求

走班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课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一两项动作技术,达到能自我练习、自我学习的目的,最终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但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需要长时间锻炼的,学会一个项目应至少需要一年不间断的学习。在进行班级课程设置时,每个项目班级至少设置1个学年,以满足学生连续学习的需要。目前,会宁一中走班选课至少要求1个学年且不能随意改变,在下一学年可以重新选课。

1.4 课程评价与课成果验收

在走班课教学评价中,应以学生的智、能、情感为发展目标,让学习有趣、让评价多元、让思维展智,才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一学期是2个学分,一年是4个学分,因此三年必须要修满12个学分才可以顺利毕业,这就要求教师在每学期、每学年对学生课程评价中重视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让学生也重视一学期、一学年的体育课成绩评价。而课程成果展示验收是对该门课的考核,同时也是学校重视的一种体现形式,是对课程一学期或一学年要达到的要求目标进行验收,测试学生对运动项目学习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一种检测与肯定。

2 走班课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盲目选课

在走班课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运动项目的了解不够,很多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所选项目的特点、运动类型,在上课途中感觉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所以要求换课,甚至出现较多的逃课、乱转的现象。例如,篮球项目,学生在选课前想象上课就是打比赛,可以自由组合、随便玩,但任何项目都有基础动作,学生的基础差异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会先从基础的运球、上篮等开始教学,学生感觉事与愿违,就希望重新选课。这种现象会给走班课的选课带来一系列麻烦。

2.2 教学内容选择不够合理

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是上好走班课的关键因素之一,高中学生存在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精神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间接地需要学生在体育课中放松身心,缓解一部分压力。在走班课教学中,由于是分项运动,部分教师一味追求动作技术,教授内容复杂、强度大、趣味性低,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缺少活力与乐趣。

2.3 教师缺乏培训与持续性学习

教师持续性学习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必须加强和发展教师持续性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化学习的需要[4]。对体育教师而言,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结合尤为重要,但很多基层学校的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少之又少,很多教师甚至从上班就没有参加过本市区以外的学习培训,教学方式、内容、观念陈旧,更别说创新,很多基层教师甚至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是什么,且自学能力差,更不愿意去学习基础知识,在教学中,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

2.4 教学场地、器材的配置不足

教学场地和器材的配置、使用、开发等对教学训练至关重要。走班课教学项目类型多,教学中需要的场地和器材也相应要求更高。很多项目需要专业的场地和器材,如武术与健美操项目,在练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着镜面来自我观察,改正不协调和错误的动作;羽毛球项目需要尽量在无风的条件下上课等。而在很多贫困地区,塑胶操场都没有,更别提场馆和配套器材。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走班课的教学质量。

3 走班课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走班课教学模式相对以往的传统体育课,在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师生互动等方面优势明显,教师从关注怎么教的观念转变为重点关注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的效果怎样。走班课教学模式以核心素养三大要素为中心,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构建教学中的主要框架,通过走班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巧妙、合理地渗透体育核心素养,实现课堂上学生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对接[5]。

3.1 以“大观念”意识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提倡“大观念”意识。任何动作技术的形成和习惯不是两三节课就可以养成的。走班课教学相对传统体育课,教学对象长期不变,教学项目最少一学期、一学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走班教学,制定以单元教学计划为主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一学期、一学年来学习、练习某项运动技术,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2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体育课堂要创设情景化教学模式,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应该包含学习场景、情感氛围、活动角色等[6]。例如,在学习健美操基本步伐时,如果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动作,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失去兴趣,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游戏场景,在教学过程中配上音乐,让学生把学习内容看成是游戏过程,这样学生完成动作的速度会加快,动作质量也会提高;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提高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合作的意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创设情景化教学模式时,要寻找学习内容与情景创设之间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高质量的教学。

4 结语

新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旨在解决传统体育课程长期存在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走班课教学模式出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这一教学形式弥补了传统体育课按行政班或男女分班教学的不足。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课,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水平、实践能力,实现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同时,走班课教学模式的实施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贫困地区,体育走班课教学模式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学场地器材的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使走班课教学模式在今后的发展中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学年体育课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讨厌的理由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英国公布2015—2016学年公立学校督导结果
女生玛丽莎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