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盆骨折保守治疗临床护理总结分析
2021-11-20肖日春粟绍洁田时亚
肖日春,粟绍洁,徐 楠,田时亚,饶 玲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骨盆骨折为骨科的一类常见病,其致因为高能量刺激。在我国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下,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造成的骨盆骨折也越来越多。儿童骨盆骨折有其显著特点,首先是儿童身体弱小,常常损伤严重且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其次是护理难度大,还有依从性差。此类骨盆骨折存在极高的病死率,相关研究显示达10%至26%病死率,合并有大出血者更是可高达50% ~60%[1][2]本院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治疗的22 名小儿骨盆骨折保守治疗病人,基于病人病情积极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以下为具体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 例患儿,为小儿骨盆骨折保守治疗。有严重并发症或需要急诊手术患儿未纳入本次研究。其他病历资料见表1。
表1 小儿骨盆骨折病历资料
1.2 治疗及结果
22 例小儿骨盆骨折保守治疗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住院时间8.2±2.5 周, 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合并伤观察护理
对于保守治疗的患儿,刚入院时也需要对意识、体温、皮肤颜色、脉搏、尿量、呼吸、SPO2 与血压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全面记录。并开展全身检查,对泌尿生殖系、头、腹腔内脏、胸受损与否加以明确。关注两下肢动脉搏动,以及皮肤颜色与温度状况,从而排除股动脉或髂外动脉合并损伤。需对见腹膜激惹症状(含腹肌紧张、腹胀、腹痛等)与否给予密切关注。为了区分腹腔内出血,可采取腹腔诊断性穿刺,应避免穿刺深度过大,防止触及血肿,和腹腔内出血混淆。对于腹膜后出血,需对意识、皮肤颜色、尿量与生命体征等给予密切关注,并参照医嘱进行输液、输血。对于疑似颅脑损伤(HI)患儿,需向其家属了解具体病史,对其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给予密切监测。护理人员对其意识状态进行观察时,除了需掌握发生意识障碍与否,同时需明确意识障碍状况与变化。着重比较两侧瞳孔的大小、性状与对光反射,查看发生脑脊液漏、呕吐与否,若有呕吐,应对呕吐物性质展开观察,如有必要,尽快实施头颅CT(或MRI)检查,用来排除或明确颅内状况。
对于骨盆骨折患儿,在患儿入院后,需重点查看会阴部,若导尿环节尿管不易进入膀胱、见血尿、尿潴留、小便无法自解,应检查是否存在尿道或膀胱损伤。等到病情稳定,应通过膀胱造影确诊,也可为泛影葡胺(DTZ)低压尿道造影。对于尿道损伤,应进行尿管留置操作,且需保障引流通畅,通过碘伏(0.2%)消毒尿道口,2 次/d,对分泌物进行及时清理,防止逆行感染的发生。告知患儿不可使用腹压或屏气。
2.2 疼痛护理
对小儿提供护理服务时,疼痛护理非常关键。有研究表明[3][4],3~4 岁儿童能够描述疼痛位置、程度与性质,然由于自身惧怕心理,使其不能沟通,对患儿病处实施任何护理,皆无法做到配合,见大声哭闹、推搡护理人员并保护病处行为。此时,可指导患儿家属开展诸如"聆听音乐"德国演绎技术,对患儿疼痛减轻有利。有学者提出,在对6 岁至12 岁的住院患儿进行疼痛控制方面,此技术与放松技术最具有效性。
2.3 体位护理
针对小儿骨盆骨折,大多通过骨盆悬吊牵引、皮肤牵引实现骨折复位,应对其体位、肢体外展角度、牵引重量给予密切关注,若见异常尽快纠正,避免骨盆倾斜,导致下肢内收畸形。实施牵引治疗时,应放直躯干,摆正骨盆,两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不可内收。患儿一般为3 类卧位(平卧位、侧卧15°与侧卧30°)交替更换,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5][6],由于骨盆丧失了完整性,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常会发生压疮,需基于骨折与损伤位置,对压疮实施合理防范。对体位进行调整时,应注意一手置于肩上,另一手置于臀部,并通过略张开的手指将臀部托住,均匀用力使臀部离床15°,并将垫枕垫上。对于不稳定骨盆骨折,需制动,防止骨折端将神经、血管擦伤。所以调整体位环节,需做到轻而稳,当为侧卧位,需保证垫枕的斜坡平整,如此会提高患儿舒适度。体位调整比较理想的方式为,用平卧、侧卧位15°和卧位互换。
2.4 悬吊及下肢牵引护理
在移动病人过程中要叮嘱病人同操作者做好配合,保持动作的一致性。不要对患者进行随意搬动以及改变体位,防止对骨折端组织的损伤以及造成人为性出血。将患者置于牵引床上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进行有效牵引。做好病情变化情况的观察。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骨盆悬吊及下肢牵引患者必须睡硬板床,牵引时常至少持续3 周以上为了防止牵引过度在牵引的前两周要定期对肢体长度进行测量以及X 片观察。在牵引时可在踝部放置软枕使踝部保持90°,防止足下垂造成足踝部受压。选择宽度适宜的吊带,保持双侧同时牵引以防止骨盆倾斜以及出现肢体的内收畸形。叮嘱患者多饮水,深呼吸,常咳嗽,家属要掌握好牵引重量,以及配合工作。由于牵引时间较长患者活动受限还要保持患者大小便通畅,故要做好防范工作防止发生褥疮,可在患者排便时使用一次性尿布。
2.5 康复护理
骨盆骨折患儿卧床时间较长,易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故,对于稳定型骨折病人,初期不可坐立,可于床上进行上肢伸展运动、足踝运动与下肢肌肉收缩。经过7d 可进行半卧与坐位锻炼,同时进行膝关节与髋关节的伸屈锻炼。若整个机体状况尚佳,可慢慢提高活动量,下床站立同时缓慢行走。经过3 至4w,可自由运动,进行正常行走与下蹲锻炼。对于不稳定型骨折病人,应于硬板床呈卧位休息,同时开展上肢运动,伤后2w 起进行半卧位锻炼,不可坐立。
2.6 饮食护理指导
由于骨盆骨折患者通常失血失液较多,往往机体消耗大。在饮食方面要以三高为原则即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并且要好消化。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补充含钙质丰富的食物以滋肝补肾,强筋健骨。以促进骨折的快速愈合。而且要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物、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可进行一些按摩。
2.7 并发症的防范与护理
长期卧床的骨盆骨折患儿,需帮助其排痰,并鼓励开展深呼吸,避免出现坠积性肺炎[7][8];做好皮肤清洁工作,床单应干燥、平整,因患儿皮肤娇嫩,故应用便器环节应轻柔操作,避免将尾骶部与臀部皮肤擦伤,对于骨盆悬吊牵引病人,将衬垫置于骨盆两侧兜带中,用来防范压疮; 告知病人应多饮水,防范泌尿系感染。
2.8 健康教育护理
骨科患儿大多发病突然,患者家属情绪不稳定,实施健康教育向患者家属讲解骨科疾病的常识及复前后相关知识,有效地缓解患者家属的激动情绪,降低焦虑,让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引导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也提高了患儿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对骨折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9][10]。通常患儿术后担心伤口疼痛,常延迟功能锻炼。护士利用功能锻炼示意图、临床路径演示版,以健康教育的形式给患儿做功能锻炼示范,解除患者的顾虑,进而积极配合功能锻练。
3 体会
对小儿骨盆骨折保守治疗患儿注意加强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 积极配合临床医生,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早期功能锻炼对于骨盆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帮助很大。总之,准确评估、细致观察病情、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相关临床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是其护理关键, 是保障疗效、提高患者院后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