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国情怀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分析
2021-11-19陈飞
陈飞
摘要:强化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全面深化课改的要求,为此,教师必须在初中全面实施德育与法治教育,借助丰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因此,本文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意识和创设情境,以加强国家认同的措施,合作实践,强化概念知识,不断拓展,升华核心情感。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一、家国情怀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概念界定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理念是民族、社会、公民三大价值理念的统一,其核心价值在于我国人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以血缘或地域为题材,创造民族认同和归属感,弘扬"修身、平家、治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学科结合
“家国情怀”是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核心能力的基础,是德育和法制德育的核心能力之一。道德与法治课程侧重于丰富多样的教育机会,通过深入体验学校开展的校外教育、校外主题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家国天下""民族大义"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教育,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的信念。
二、家国情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要求
在义利关系、国家与个人关系、人格追求、道德实践等方面,我国传统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最大的区别是,我国传统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重视家国情怀、人格追求、道德实践等方面的差异。公民性方面,他们注重道德理想和完善人格,注重自我修养和实践,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实、友爱"的价值标准。
(二)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要求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延伸,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以人为本"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的责任。前者注重认识,后者注重行动,从传统优秀文化中学习"家国情怀"的观念,从认知领域去理解,在人文领域内塑造家国情怀态度和价值观,认同民族主流意识形态;从行动层面上,培养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共行政管理,促进学生核心思想政治学科能力的发展,此外,核心竞争力还具有教学、学习、可塑性等特点。因此,要在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家庭、民族情感,在价值观选择、人际交往、社会参与等方面,表现出的集体、献身精神和爱国热情将得到进一步体现。
(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公民的现实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连接和划船阶段",其身心发展的独特性,使他们有了敏锐的洞察力、模仿力和执行力,高度发展了思想,具有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能力。要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就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否则在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思想领域难以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承包商和接班人。
三、家国情怀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措施
(一)坚守党的育人方针,契合时代主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党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矚目的成就,以"对农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追随者"为指导,为民族复兴和"为党和人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不断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满足美好生活和优质教育的需要。法治德治课程要符合时代发展的主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
(二)转变教学观念,做有情怀的教师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组织者,应具有广阔的视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国际视野,以及植根于自然科学、人文知识的广阔的文化视野,培养民族学生、家国学生的情感,更好地引用经典,用有说服力的知识感染学生,为学生解决问题。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道德与法治的框架下,充分发挥"立德教育"的作用。例如:在《法律伴我们成长》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和案例,让学生批判地看待世界,正确认识错误,提高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培养民族精神。
(三)巧借媒介资源,丰富培育家国情怀的内容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教师经常在道德和法治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通过媒体资源提高学生对现象分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而营造一种氛围,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家国情怀。例如:在“做守法的公民”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入诸如微电影、纪录片、音频等的情感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感官刺激的文化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
(四)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素材,渗透家乡情结
学生,是由对家庭、学校、家乡的直接表现,转变为对深层社会关系的认识,这一转变,是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下培育家庭、民族感情的地方性教材,在德育与法治教学中充分挖掘,拓展道德与法治的空间和途径,教师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学中,可以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学生上学和放学走的人行道,要怎样过红绿灯,通过积极有效地整合和利用这些材料,从而提高课程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结论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作为道德与法治核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落实道德建设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任务。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开展主题练习,把学习、思考、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家国情怀教育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树立公民意识、政治认同、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美德。
参考文献:
[1] 李会琴. 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家国情怀[J]. 甘肃教育,2021(1):182-183.
[2] 黄子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探索与实践[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