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气周流”论治肝木下陷*

2021-11-19王春景何惠昌范文艳刘光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气机肝气

王春景 曹 爽 何惠昌 范文艳 刘光伟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2.巩义市人民医院 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气周流理论是黄元御《四圣心源》的核心思想,以中土四维、枢轴运动为主。中土为轴,四维为轮,中气斡旋,木火左升,金水右降,升已而降,降已而升,从而一气周流,是一种气机的运动观与整体观。肝木下陷是一气周流气机运动的发病节点之一,其发生与土虚、水寒、金燥、胆火所致的气机升降失调相关,病理表现上有木陷气滞、木陷血瘀、木陷化火、木陷生风之别。故治疗上以升阳举陷为主要纲领,以顾护中土,调其四维,促进枢轴运转,使气机升降有序为主要治法。通过补脾土、温肾水、敛肺金、降胆火为主以升发肝气,使枢轴正常运转,从而一气周流,进而促进脏腑气血调和,为临床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 肝木下陷与一气周流理论

一气周流理论作为黄元御的主要学术思想,把人体无形的气机升降出入以“圆运动”的形式周而运转。该理论以中土四维,枢轴运动为主,中土为轴,心肺肝肾四维为轮,轴行轮转,轴停轮止[1]。阳升于左,阴降于右,土居中央,以枢四象,以灌四旁。中气左旋为脾土,脾土上行则生肝木,木升而极则化为心火,中气右旋为胃土,胃土右降为肺金,金降于下则生肾水[2],升极而降,降已则升,一气周流,循环往复。中气运行受阻,轴停轮止,病及四维,肾水下寒则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则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3]。肝木下陷作为一气周流的发病节点之一,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及枢轴正常运转,进而造成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

2 从一气周流理论探析肝木下陷的病因病机

2.1 土虚木陷 《四圣心源》中云:“厥阴风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4],脾土的升清与脾阳的温煦共同促进厥阴肝木的升发条达。土居中央,为气机升降之枢,中气斡旋,气机运行如常,则四维升降有序。木火随己土左升,则肝随脾升,脾气升清,脾土健运,使清阳得升,浊阴能降,气机升降有序,利于厥阴肝木的升发条畅。中州土虚,运化失健,则土壅木郁,肝疏泄功能失常,木失升发条达[5]。土虚清阳不升,中气下陷,土不载木,肝木随之下陷,正如“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

2.2 水寒木陷 肝木得温则升,喜升发条达,以升为健,肝阳有温煦阳气、升发肝木、条畅肝气的作用。肝之阳气亏虚,肝木温升功能减退,阳虚则阴盛,阴盛则阳郁,郁而日久,气机阻滞,易于形成肝郁气滞之证,进而影响肝木的升发条畅。肝阳受肾阳的温煦而升发,肾阳不足则水寒土湿,木气升发不及而陷下。肾五志为恐,肾水过寒,阳虚生恐,恐易气下,下则气陷,少阴肾水的阳气升发不足易造成厥阴风木之气的下陷,正如“癸水之寒,而增其乙木之陷也”。

2.3 金乘木陷 肝木左升,肺金右降,两者位于四维升降的两端,升降协调有序,带动轮周运动,从而一气周流,形成“龙虎回端”。肺气肃降功能正常,利于厥阴风木的升发条达,肝气疏泄功能正常,进而促进阳明燥金的敛降[6],两者左右相依,阴阳互用,升降协调,利于全身气机调畅,脏腑气血安和。肺金过燥,金火上逆,乘制肝木,木气升发不及则下陷,正如“金逆则气郁于上,而肝木不升,则气下结”。

2.4 胆逆木陷 乙木随脾左升,甲胆随胃右降,肝胆气机的升降变化是阳气上下运行的关键。胆以降为和,胆火上扰,不降而升,肝木升发不及而陷下,正如“木气郁塞,肝病下陷而胆病上逆”[7]。此外,肝胆表里相互络属,胆气失和影响肝气疏泄功能,胆火扰肝进而影响厥阴风木升发条达。

3 肝木下陷的病理表现及发病转归

木陷于下影响中土及四维气机的升降出入,引起脏腑气血失和,全身气机运行失常。木气下陷的病理特点有木陷气滞、木陷血瘀、木陷化火、木陷生风之别,下陷程度有木陷中焦、木陷下焦之异。病理特点及下陷程度不同,则疾病部位、病症表现、病情轻重有所差异。

3.1 木陷气滞 气以运行为健,以通畅为贵,木气下陷,厥阴风木失其升发条达,肝木疏泄失常,影响脾土的升清、胃气的降浊、肺金的宣降、肾气的蒸腾,中土四维、脏腑经络、全身气机运行受阻。阻而气滞,气滞作痛,以胀闷、疼痛为主。因气聚散无常,疼痛多以胀痛、窜痛、攻痛为特点。厥阴风木下陷,脾土运化失健,不能升发清阳,而致头目失养,病及上焦,可见头晕目眩;肝木失疏,横逆犯胃,乘及脾土,病及中焦,则胃降失和,脾运失健,可见呃逆、呕吐、脘腹痞满等症[8]。

3.2 木陷血瘀 《医学正传》中云:“血非气不运”[9],血属阴而主静,气的推动及温煦功能可以促进血的正常运行。木气陷于下,气机运行受阻则血运缓慢,易于形成血瘀之证。瘀血形成,不通则痛,以刺痛拒按、固定不移、夜间加重为特点[10]。血瘀凝集,易于形成瘕积;瘀血阻络,冲任失调,可表现为痛经、闭经;血液外溢,则易出血。肝木下陷,血从下溢,病及下焦,木气陷于大肠,则见泄泻、便血,陷于膀胱,可见溺血,正如“便溺流漓,凡崩漏不禁……皆阳虚而木陷,血瘀而弗容也”。

3.3 木陷化火 木气下陷影响气机的升降,易于引起肝气郁滞、胆气上逆、肺失宣降、肾失封藏。肝气郁滞,郁而化火则烦躁易怒;胆气上逆,胆火上扰则口苦、泛恶;肺失宣降,金火上逆则咳喘、咽痛;肾气失藏,相火外浮则易失眠、汗出。木陷于下,火扰于上,从而形成一派虚实夹杂之象。

3.4 木陷生风 《类证治裁》中云:“风依于木,木郁则化风”[11],木陷失疏,气郁不畅,逆乱妄行则化风。《吴中珍本医籍四种》中云:“木郁则化火,化火则生风”[12],木陷气滞不通,郁而化火易生肝风。《四圣心源》中云:“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少阴肾水寒凉,太阴脾土失运,则厥阴肝木失荣,木郁则风生。由此可见肝木郁滞,则肝风易生。风胜则动,易于出现眩晕、头痛、颈项强直等症。

4 肝木下陷的治法方药

4.1 升阳补土 中土运行正常带动气机升降而行轮周运动,中气斡旋运转以灌四傍,使五脏得养。“太阴主升,己土升则癸水与乙木皆升”,脾气亏虚,土不载木则致木气下陷,故在治疗肝木下陷的过程中尤要重视中土的作用,补脾土使清阳得升,脾升则木气左升。治疗上常用补中益气汤以补土益气,升阳举陷,黄芪为君药[13],剂量较大,能定中轴,厚土气,通气路,促进中气升发斡旋,使四维正常运转;白术、人参、炙甘草以益气补脾,健运中州;当归调和营血,与黄芪相伍,气血得以双补,生化之源得以滋养[14];升麻以升举阳气,助肝脾之气上行;陈皮理气助运,补而不滞。全方厚脾气以升肝气,补脾土以升肝木,使中州得健,枢轴得运,土能载木,肝随脾升。呃逆、呕吐者加旋覆花、煅赭石以和胃降逆;脘腹痞满者加姜厚朴、枳实以消痞除满。

4.2 升阳温水 肝肾位居下焦,肝阳受肾阳温煦而升发,肾水寒凉则肝木下陷,故温补肾水利于肝木发荣。治疗上常用四逆汤温肾祛寒,破阴回阳,方中附子、干姜辛热之品,相须为用,以增温阳升提、补火助阳之力[15];炙甘草益气健脾,与姜、附相伍,辛甘化阳,使温阳散寒之功得以增强。通过温肾水以补肝阳,条肝木,升肝气,肝木之气升发条和则木不下陷。遗精早泄者加龙骨、牡蛎以固精止遗;腰膝酸痛者加杜仲、补骨脂以益肾强筋。

4.3 升阳滋阴 肺金过燥,金火气逆于上,肝木升发不及而下陷,故治疗肝木下陷可采用敛肺滋阴、肃降肺气之法,使燥金得以敛降,肝木无以乘制。天冬、麦冬、百合以润肺,使肺燥得以滋养;石膏、黄芩、桑叶以清肺,使肺热得以凉润;杏仁、苏子、枇杷叶以肃肺,使肺气得以肃降;五味子、诃子、乌梅以敛肺,使肺气无以亢逆。加少许熟地、枸杞子以补肾阴,使金水得以相生,以增润肺益阴之效。咽干咽痛者加板蓝根、木蝴蝶以清热利咽;咳嗽痰多者加厚朴、陈皮以理气化痰。

4.4 升阳散火 胆火上逆,肝木升发不及而下陷,故清降胆火利于肝木的升发。木郁达之,火郁则发之,柴胡入肝、胆经,能升发肝气以举陷,条达肝木以疏肝;黄芩性味苦寒,能清降胆火,宣发郁热。柴胡、黄芩相伍,散清合用,升降同调,使肝木能升,胆火以降,少阳枢机得利。口苦、烦躁者加竹茹、龙胆草以清泄胆热;呕吐吞酸者加黄连、吴茱萸以抑酸止呕。

4.5 升阳化瘀 木气下陷,气机阻滞,血流缓慢,易气滞成瘀[16];火邪内扰,燔灼津液,血液粘稠,则易津伤血瘀[17]。血瘀者加当归、丹参以活血化瘀,补血兼活血,行血不耗血,使补而不滞;因于气滞者,加柴胡、桂枝、香附、郁金以疏肝理气,柴胡、桂枝升肝木,利于肝木升发,香附、郁金疏肝气,促进肝气条畅;因于火热津伤者,加山萸肉、白芍、赤芍以清热滋阴,山萸肉滋补肝肾阴津,使肝木以濡,肝体得养,白芍养阴柔肝之品,能敛肝、柔肝、缓肝,赤芍苦寒,能入肝经,清肝热,活肝血[18]。诸药合用,使肝木以升,肝气以畅,肝体得养,肝热得清,肝血能活,以顺应肝体阴而用阳的特点。

4.6 升阳止血 木气下陷,血从下溢,而见泄泻、便血、溺血者,加升麻、黄芪、白术、桂枝、柴胡等升发肝木之品,使木陷以升,血溢得止。木陷血溢,病机复杂,症候多变,木陷脾虚者,脾气失摄,血液妄行,则易出血;木陷火扰者,火热妄行,易生风动血;木陷血瘀者,血溢脉外,则致出血。故治疗上应以病为纲,以症为纬,辨明病机,调其虚实。出血因于脾虚者,加白术、黄芪、党参以健脾益气摄血;因于火邪者,加山萸肉、白芍、赤芍以清热滋阴凉血;因于血瘀者,加蒲黄、白芨、三七以收敛化瘀止血。诸药合用,则肝木能升,火热以清,血溢得止,瘀血可散。

4.7 升阳熄风 胆火上扰、金火气逆、相火外浮、肝郁化火均可导致火邪上扰,火易生风,风胜则动,眩晕头痛者加钩藤、白芍以平肝熄风,钩藤微寒,清热平肝,白芍味酸,养阴柔肝,钩藤、白芍相伍,使肝热以清,肝体可养,升阳不化风,肝风得以平;震颤抽搐者加全蝎、僵蚕以熄风止痉,两者入肝经,味辛性善走窜,擅于搜风通络[19];颈项强直者加鸡血藤、姜黄、木瓜以祛风通络,鸡血藤质润行散,通络活血[20],姜黄入气血两分,通络止痛,木瓜清热祛风,通络舒筋。如此则木陷以升,火邪得清,肝风能平。

5 小结

肝木下陷作为枢轴气机运动的发病节点之一,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与脏腑气血功能,是临床诸多证候的病机关键,对病症的发生转归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治疗上应以升阳举陷为主要纲领,通过补脾土、温肾水、敛肺金、降胆火为主,以升发木气,调节气机运动,促进枢轴运转,从而一气周流,为临床疾病诊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猜你喜欢

气机肝气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肝气郁结是肝病吗?
肝之气血理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疗中的作用探讨
我家秘方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
便携电子打气机
由《任之堂医经心悟记》参究气机运转法
调摄周身气机之我见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