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辨治慢性肝病失眠*

2021-11-19张赤志李晓东吴辉坤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病机调和半夏

李 君 张赤志,2,3 李晓东,2,3 吴辉坤,2,3△

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2.湖北省中医院 3.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失眠被定义为一种具有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和无复原感睡眠其中1种或1种以上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受损的综合征[1]。慢性肝病患者睡眠质量严重受损[2],占肝病患者总数的66%[3,4],严重影响患者肝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日常生活。肝病患者的失眠问题较正常人更为突出[5,6],影响肝脏修复,降低药物吸收,降低机体免疫力,且对肝脏的合成、代谢、排毒等功能有极大的影响,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降低肝病治疗效果,影响病情康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张赤志教授是湖北省名老中医,从事中医治疗肝胆疾病临床工作50余年,是第一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指导老师。张教授在中医治疗肝胆疾病方面造诣高深,一直致力于研究肝病失眠患者的治疗,疗效可靠,现将张教授治疗肝病患者失眠的经验分享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慢性肝病失眠的病因病机

1.1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难经·七十七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五脏相通,六腑相传,承递有次,人体脏腑本是一体,肝脏受邪,则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推演五行而言,肝者木也,胃与脾同居中土,木克土者,是肝木克中土脾胃也。正如张锡纯所云:“盖肝之系下连气海,兼有相火寄生其中……为其寄生相火也,可借火生土,脾胃之饮食更赖之熟腐。”脾胃正常运行与肝脏关系密切。从临床实际分析,肝病失眠患者往往伴随腹胀、腹痛、纳呆、乏力、神疲等脾胃虚弱症状,正是肝病传脾胃,脾胃不和的表征。

1.2 胃不和,则卧不安 《素问》言:“胃不和则卧不安”。《医宗必读》中记载:“不寐之故……胃不和。”“脾胃不和”与失眠有着密切的关系。张教授认为脾胃不和在肝病失眠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因有三:一者,肝木克脾土,中虚失运,气血乏源,五脏六腑无以充养,心神失荣则失眠。二者,脾胃健运失和,精微化生不足, 营卫之气虚乏。脾胃枢机不利, 则影响营卫之气的运行,使卫阳不入营阴。使营卫循行失度而失眠。如《灵枢·营卫生会》云:“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故昼不精, 夜不瞑”。三者,如《医案》中云:“胃为中枢, 升降阴阳, 于此交通, ……水火不济, 不能成寐, 人尽知之。不知水火不济,非水火不欲济也, 有阻我水火相交之道者, 中枢是也。”是以脾胃失于和降,致使阴阳不交,水火不济而失眠。

是以张教授认为:慢性肝病失眠患者是因为慢性肝病日久,肝疏泄失常,肝病传脾,脾胃不和,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所致。脾胃不和为肝病患者发生失眠的核心环节。

2 肝病失眠治法治则

张教授提出,临床肝病患者出现失眠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应做到标本同治。保障患者有良好的睡眠,对于肝病的治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正如清代医家李渔曾指出:“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2.1 调和脾胃 《内经》:“脾胃者,中央土以灌四傍”脾胃同居中土,化生气血养五脏;气机上下升降之枢纽,维机体平衡。所以调和脾胃在治疗肝病失眠中尤为重要。张教授认为:脾胃不和作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一直贯穿病程的始终,临证辨治,应谨守病机。《医宗金鉴》云:“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故多端不齐也。”张教授指出:脾胃一表一里,一升一降、一燥一湿,寒热虚实各不相同。临床辨证应细辨虚实寒热之偏盛,掌握其补泻用药之分寸,用药平和,斟酌药量,力求适中。方可调和脾胃,使脾胃升降有序, 气血生化有源, 营卫循其常度, 则阴阳和谐而眠安。

2.2 疏肝调肝 土得木而达,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方能助脾胃上发清阳、下降浊阴以达气机升降之功。《血证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慢性肝病失眠患者,肝病传脾,从而使得脾失升清、胃失降浊,出现腹胀、嘈杂、嗳气、烧心等症状。张教授在临证治疗常加入柴胡、薄荷、郁金、生麦芽等疏肝理气之药,意在标本同治,疏理肝气,调和肝脾,使木气条达以安脾土。此外,张教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心理疏导的作用,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嘱患者正常作息,调畅情志,舒缓情绪。

3 善用经方,灵活用药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杂病论》名方,组方严谨精良,用药效专力宏,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甘草、大枣组成。方以半夏为君,化痰和胃,降逆消痞。《灵枢.邪客》谓:“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可见半夏具有调和阴阳而安眠的功用。张锡纯亦提出半夏可通调阴阳和表里,使阳渐藏于阴,人则能寐。现代研究证明半夏有镇静、催眠、镇痛的效果[7,8]。同时大剂量使用生半夏镇静作用强度与安定相当。张教授提出:仲景以半夏为君,并取名半夏泻心汤,足见仲景此方主要取半夏之功用而治之。半夏和胃,安眠功效,正切慢性肝病失眠的关键病机;而方中芩连苦降,姜夏辛开,调脾胃气机升降;人参、大枣补中益气;甘草可以补脾和胃,调和诸药。全方配伍,辛开苦降,补而不滞,阴阳平和,调和脾胃,升降复原,达“脾胃和则安”之效。

张教授认为肝病失眠患者虚实寒热,错综复杂。在应用半夏泻心汤时重点把握其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的组方思想,不可拘泥一方守而不变。临证谨守本病病机,辨证加减。若伴见急躁、抑郁、低落等肝气郁结症状,可酌情伍以郁金、柴胡、薄荷等疏肝理气;若伴有腹胀满、反酸、烧心、舌苔黄腻者,可加大黄芩、黄连用量,可加煅瓦楞子、桑螵蛸制酸止痛;平素畏寒,腹痛,舌苔白者,应减芩连用量,酌情增加干姜用量,或加高良姜、酒萸肉等药温中散寒;若有入夜难眠,夜梦多,加远志、酸枣仁、白薇等安神除烦止梦。

4 病案举隅

患者,女,62岁,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一直行抗病毒治疗。2020年9月3日主诉睡眠不佳3个月,此前入睡需服用安定。近半月服用安定仍无法入眠,遂来诊。刻下症:夜间难以入睡,睡后早醒,晨起口苦,乏力、肝区不适、自觉胃脘嘈杂,腹胀满不欲食、情绪焦虑,二便尚可,舌淡苔白,脉细。辨为脾胃不和,寒热错杂证,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药如下:半夏、炒白术、枳实各15 g,郁金、柴胡各10 g,黄连5 g,干姜3 g,茯苓20 g,甘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二诊:睡眠改善,诸症状减轻,原方加用酸枣仁30 g,再服7剂。嘱其正常作息,饮食调理。三诊,见患者神情愉悦,诉睡眠正常,诸症不显。

按:患者肝病病程日久,肝失疏泄,木郁克土,脾胃不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营卫失和,阳不入阴则眠不安。兼症良多,虚实寒热错杂,故予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运中焦。加炒白术、茯苓以健脾和胃;再以小剂量的黄连和干姜,一清一温,共调中焦气机;柴胡配伍枳壳,一升一降,疏肝理脾;甘草调和脾胃,调和诸药。全方调和脾胃,疏肝理气,调畅中枢气机,达胃和则卧自安之效。

猜你喜欢

病机调和半夏
古方常用之半夏,有哪些功效呢
调和
《大调和·亚细亚文化研究号》十月号封面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半夏入药多炮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
漫画
例谈调和平均数的简单应用
燥邪致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