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复习课学习过程中的优化策略
2021-11-18吴松霖
吴松霖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能提高,对教育模式要求随之提高。目前,初中数学复习课主要是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帮助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的巩固与梳理。这是一项相对比较繁琐的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课;优化策略
引言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新授课是集中解决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而复习课所要解决的就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通过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全面回顾、合理重组、综合运用和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沟通生长的独特功能。
1目前初中数学复习课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知识梳理,忽视逻辑关联
在复习时有些教师没有重视知识间的逻辑关联,在知识点梳理时采取一个一个地罗列知识点的做法。由于学生在高一高二习得的知识更多的是“碎片化”状态,没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没有整体系统的知识是容易丢失的,没有逻辑关联的知识是容易偏离的,导致学生在解题时完全游离在整体的知识框架之外,导致知识点梳理与解题行为成了“两张皮”。只有熟知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知识的本质内涵,通晓知识的逻辑关系,才能在高三复习解题时真正“识货”、“有货”。
1.2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落后
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都及时地更新了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但还是有一部分教师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仍然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接触的题型多了,就能灵活地应对数学学习中所遇见的各种题型。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他们会采取题海式的复习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巩固。这样的巩固模式首先会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强度,很容易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疲倦、厌烦的消极学习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复习状态。其次,这样的复习模式还很难让学生抓住数学学习的重点,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无法保证学生的复习质量,从而严重地影响到复习课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2初中数学复习课学习过程的优化策略
2.1要制定适宜的复习目标
目标定位是教学实施的第一要素,初中复习同样离不开目标定位,制定合理的复习目标就需要研究课程目标、高考导向以及学生的学情。为了把握好复习目标,复习时要根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与变化,将高考的所有考点列出来,对每个考点的命题方向作一个回顾梳理,从中找到命题规律,确定切实可行的复习目标[1]。
首先,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特别是一轮复习,更要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复习与训练放在首要地位,比如集合表示法、对象与集合关系等试题高考可能不会考,但学生在这些地方却有可能因不能规范书写而被扣分(如填空题的结果表示)。再如运算技能也是需要特别重视,不仅课堂上要对运算技能进行示范,让学生掌握算理,提高运算中的思维能力,还要强化对运算技术的训练(常规的、常用的运算技巧要强化训练,如变形中的组合技巧、整体观点、减元策略、转化策略等等,包括分解因式的技巧)。除此之外,还应在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对数学思想的感悟以及数学学习的情操体验等方面有应然目标,特别要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其次,目标定位应该是基于整个单元(主题)下的课时体现,在某些逻辑相关、前后关联较大的知识复习时,应保持建构方式的一致性,将教学活动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整个单元的大系统中去复习,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复习内容,以单元知识块进行教学组织,突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整体性,体现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一致性,使得单元知识的教学是统一的生成系统。如“函数的性质”的复习,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在建构的过程上、语言表述风格上以及思想方法和数学观念上均保持着前后一致性,从整体的角度明确这些知识的前后逻辑的一致性,使复习是相同目标主线下的同构活动,确保学生认知观念和知识体系形成的逻辑连贯性。
2.2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总结
我国著名的优秀数学家华罗庚从说过:“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再一个就是从厚到薄。”这句话向我们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量的积累,二是质的飞跃。[2]学生在学习前进过程中会不断地接收新的知识点,而知识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学生的复习过程相对也比较繁杂,他们需要不停地去记忆所学习过的数学概念、法则与公式知识。这个过程就非常容易造成学生的记忆混乱。为了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清晰地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对知识产生深刻的记忆与理解,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类式的复习,让学生在总结归纳过程中抓住各个知识点之间所存在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对杂乱无章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记忆,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掌握,学会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以此实现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由量向质的转化。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对称图形——圆》这一单元的知识复习时,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题海式的巩固复习方式,带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归纳,让学生学会在巩固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透彻地掌握知识点。比如,在进行弧长及扇形面积知识的巩固时,这节内容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学会运用弧和扇形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点复习时,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将该知识点归纳成几大类,如计算弧长类的、计算扇形面积类的或已知弧长和扇形面积任意一方求另一方类的,分析这几类知识点的特点与解题思路。在对各个知识点完成总结归纳以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各个知识点中的经典例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更改,通过更改数量关系,出具一些新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量关系之间的掌握,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以总结归纳式的形式进行复习课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条理更加清晰,明确地知道各个知识点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
结语
总而言之,复习课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在今后数学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意义。为了让学生今后能够更加从容镇定地面对数学学习中的重重挑战,教师一定要对目前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出阻碍学生复习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落实一些优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建一个优质的锻炼自我的复习环境,帮助学生在数学复习过程中尋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打下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进而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业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初中数学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陈荣桂.提高高三数学总复习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数学通报, 2013(4).
[2] 王成.初中数学复习课学习过程的优化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6.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