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膜外麻醉预防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021-11-18吴镔瑜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8期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硬膜外麻醉

吴镔瑜

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情况。方法:以随机方式将本院接诊9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不同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制动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较短(P<0.05);药物用量明显较少(P<0.05);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相比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的应用,对减少深静脉血栓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7--01

下肢骨折术风险性高,极易诱发深静脉血栓。目前麻醉干预的完善确保了手术顺利实施,其中硬膜外麻醉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取本院诊治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效果明显,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随机方式划分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诊治9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纳入标准:(1)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者;(2)知情参与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严重凝血障碍者;(2)心肺功能障碍者。

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新鲜骨折30例,陈旧性骨折15例;住院时间13-72d,平均(43.52±10.51)d。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新鲜骨折29例,陈旧性骨折16例;住院时间13-73d,平均(43.53±10.50)d。两组骨折类型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

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使用地西泮(国药准字H22022683,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0.06-0.08 mg/kg、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54256,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及维库溴铵(国药准字H19991172,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14 mg/kg。依照上述次序,自静脉注入药液,给予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麻醉机辅助病人呼吸。

1.2.2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

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麻醉穿刺成功后,固定好硬膜外导管,使患者保持平卧姿态,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情况,连续给药,随后联合应用2%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20059049,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与0.75%布比卡因(国药准字H31022840,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按1︰1比例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增减麻药剂量。

1.3评价标准

①分析并评估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凝血指标。

②记录并统计两组制动时间、手术时间及药物用量。

③统计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使用SPSS19.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视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凝血指标分析

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12.4±1.4)s、凝血酶时间(19.4±2.5)s、血小板(255.4±66.1)×109/L、纤维蛋白原(3.9±0.7)g/L;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14.6±1.7)s、凝血酶时间(23.6±2.3)s、血小板(205.3±66.4)×109/L、纤维蛋白原(3.3±0.5)g/L。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01、8.294,P值分别为0.000、0.000)。观察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87、4.679,P值分别为0.000、0.000)。

2.2两组制动时间、手术时间、药物用量分析

对照组制动时间(2.28±1.55)h、手术时间(2.44±0.11)h、药物用量(228.63±7.40)ml;观察组制动时间(8.77±5.02)h、手术时间(3.33±0.26)h、药物用量(205.35±6.24)ml。观察组制动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87、21.148,P值分别为0.000、0.000)。观察组药物用量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6.133,P值为0.000)。

2.3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分析

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20例;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5例。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10.855,P值为0.001)。

3讨论

深静脉血栓致病因素包括基因遗传缺陷、血栓栓塞病史及长时间卧床等。目前重点在于提高术式实施效果,改善治疗效果[1]。全身麻醉时降低下肢中的血液量,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概率大大增加,而硬膜外麻醉方式能够抑制血浆纤溶活性[2]。硬膜外麻醉缓解血液粘稠的程度,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长时间的麻醉及术后制动将使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容易导致血流缓慢,增加血液粘稠度。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血液在深靜脉异常凝结。骨折性创伤发生后,由于静脉瓣发生受损,血小板栓释放更多血小板因子[3]。抗凝血因子使凝血作用减弱,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相比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后血小板变高,纤维蛋白原显著升高,极大缩短了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减少深静脉血栓。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且药物用量明显较少(P<0.05)。提示,硬膜外麻醉比全身麻醉更具优势,效果更突出。

综上所述,硬膜外麻醉比全身麻醉副作用少,有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参考文献:

[1]孟婕妤,时炳江.麻醉方式对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影响[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0,6(04):331-334.

[2]刘宏平,白涛,王兴华.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麻醉方式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2):272-273.

[3]王理萍,章维挺.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比较及对术后镇痛、认知功能障碍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7):2063-2067.

猜你喜欢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探讨
局部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比较
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效果研究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下肢骨折术后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药外敷配合接骨丸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