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推拿疗法联合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治疗脾寒气滞型小儿夜啼临床研究※

2021-11-18苏庆伟乔晓阳苏小霞钟振环

河北中医 2021年7期
关键词:气滞证候疗法

付 倩 苏庆伟 乔晓阳 苏小霞 钟振环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夜啼是儿科常见病,是指小儿入夜啼哭,间歇发作或持续发作,甚则整夜啼哭,患儿白天饮食睡眠如常。夜啼持续时间数日至数月不定,以6个月以内婴儿常见,尤以新生儿更为多见,民间俗称“夜哭郎”[1]。该病如不及时治疗,发病日久不仅影响患儿的睡眠质量,还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小儿夜啼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与外界不良刺激、突然跌仆等有关,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与先天禀赋不足、脏气失和、喂养失宜等因素密切相关[2]。目前,西医对其治疗以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为主,尽管能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儿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研究显示,脾寒气滞证是小儿夜啼的常见证型之一[3-4]。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们在小儿碳酸钙D3颗粒联合维生素D滴剂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儿推拿疗法联合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治疗脾寒气滞型小儿夜啼45例,并与单纯小儿碳酸钙D3颗粒联合维生素D滴剂口服治疗45例对照,观察疗效及对患儿中医证候和简明婴儿睡眠问卷(BISQ)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90例均为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儿科门诊治疗的脾寒气滞型夜啼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3个月26例,3~6个月12例,>6个月7例,平均(4.90±0.67)个月;病程<1个月30例,1~3个月10例,>3个月5例,平均(0.85±0.44)个月。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个月29例,3~6个月11例,>6个月5例,平均(4.68±0.53)个月;病程<1个月31例,1~3个月8例,>3个月6例,平均(0.79±0.37)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夜啼的诊断标准:入夜啼哭吵闹,定时啼哭,多在子时(23:00~次日1:00)左右,或通宵达旦,轻重表现不一,白天饮食睡眠如常。多无发热、口疮、呕吐、泄泻、外伤等表现。参照《中医儿科学》[6]辨证为脾寒气滞型。主症:啼哭时哭声低弱,时哭时止。次症:①睡喜蜷曲;②腹喜摩按;③四肢欠温;④大便溏薄;⑤小便色清。舌脉:舌淡红,苔薄白,指纹多淡红,脉象虚弱。符合主症+4项次症,结合舌脉,方可确诊。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夜啼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脾寒气滞型;②一般情况良好,能耐受推拿;③年龄1~12个月;④患儿法定监护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①饥饿、寒冷等其他生理原因引起的夜间啼哭;②佝偻病、哮喘、鼾症等躯体疾病导致的睡眠障碍;③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④皮肤过敏、水肿等不适宜推拿;⑤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⑥严重营养不良。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钙剂联合维生素D口服。小儿碳酸钙D3颗粒(ULTRAtab Laboratories,Inc.,国药准字J20130144,规格:每袋含碳酸钙0.75 g+维生素D3100 U)1袋,每日1次温开水冲服;维生素D滴剂[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1450]400 U,每日1次口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儿推拿疗法联合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治疗。①小儿推拿疗法。以平衡阴阳、温脾散寒、平肝宁心为治疗原则,推拿选穴处方:补脾经200次,揉中脘100次,揉一窝风100次,揉外劳100次,推三关200次,摩腹50次,掐揉五指节30次,捣小天心30次,运内八卦30次,摩囟门30次。手法要求轻快柔和,用力均匀,持久有力,平稳着实,作用深透,每日3~5次。②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乌药、香附、高良姜、陈皮、桔梗、木香、甘草各3 g,白芍4 g。随症加减:大便溏薄加茯苓、炒白术、党参各3 g;时有惊惕加钩藤3 g、蝉蜕2 g。水煎2次取汁150 mL,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次25~50 mL,根据患儿年龄加减剂量。<6个月患儿,2 d 1剂;6~12个月患儿,1 d 1剂。

1.3.3 疗程 2组均连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①参照《中医儿科学》[6],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中医证候进行评分。其中主症根据夜醒次数与哄睡情况进行评定,无啼哭记0分;偶有啼哭,夜醒少于3次,且稍哄即睡记2分;经常啼哭,夜醒3~5次,哄睡不易记4分;频繁啼哭,夜醒超过5次,无法哄睡记6分。次症包括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大便溏薄、小便色清,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1、2、3分。②采用BISQ[7]评估2组患儿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变化,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夜间睡眠时间、白天睡眠时间、夜醒次数、夜间清醒时间。③统计治疗期间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显效:夜间啼哭消失,睡眠正常;有效:夜间啼哭次数减少或症状减轻,稍哄即止,睡眠好转;无效:夜间啼哭症状无改善,睡眠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

由表2可见,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2.3 2组治疗前后BISQ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BISQ相关指标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后2组夜间睡眠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夜醒次数、夜间清醒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夜间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夜醒次数、夜间清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白天睡眠时间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外感六淫,内伤惊恐,耳闻异声、目触异物、不慎跌仆等均会引起小儿惊恐[11]。一般认为小儿夜啼多是脾寒、心热、惊恐、食滞所致。脾寒气滞型是小儿夜啼的常见中医证型,其病因考虑与孕期母体身体虚寒有关,致使胎儿出生后先天禀赋不足,亦或哺乳期母亲贪凉饮食,导致小儿脾脏虚寒,或是小儿本身腹部受寒所致。明·薛铠《保婴撮要·夜啼》中记载:“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热。夜属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曰:“脾寒者夜啼,脾属阴冷,即夜间发痛,故儿啼哭。”可见脾寒气滞型小儿夜啼系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脏虚寒所致,治宜温脾散寒,行气止痛。本研究采用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治疗,其中乌药散出自李东垣《医学发明》,具有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功;匀气散出自清·吴谦《医宗金鉴》,具有行气健脾、温中和胃之功效。在乌药散合匀气散基础上,本研究做了加减,保留了乌药、高良姜、陈皮、桔梗、木香、甘草,基础方中增加了香附、白芍。方中乌药、高良姜温中散寒;香附、陈皮、木香行气止痛;甘草、白芍缓急止痛,补脾益气;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调理气机。诸药合用,共奏温脾散寒、调畅气机、行气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药总生物碱具有显著镇痛作用,乌药根挥发油能明显提升胃实寒模型大鼠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比值[12];香附中黄酮类成分α-香附酮具有抗炎镇痛作用,香附精油对常见的食品腐败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13];高良姜可调节胃肠运动功能,也有抗炎镇痛作用[14];陈皮的活性成分橙皮苷和辛弗林有促胃肠运动的作用[15];桔梗具有抗炎抑菌、免疫调节等作用[16];木香的萜类成分具有促进胃排空、推进小肠蠕动的作用[17];甘草有广泛的抗炎、抗菌、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18];白芍具有镇痛、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19]。

推拿是治疗小儿夜啼的常用中医外治疗法。清·吴师机《理瀹骈文》中提到: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学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由经络将六腑、五体、四肢、百骸等连成有机整体,经络上的腧穴为气血汇聚之处,具有独特的生理作用[20]。穴位推拿按摩即是基于脏腑经络理论,通过推拿按摩人体特定腧穴,以促进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21]。通过补脾经、揉中脘能起到健脾胃、促消化、补气血的功效;揉一窝风、揉外劳可温阳散寒,健脾养胃,除痹止痛,升阳举陷;推三关可温阳散寒,补气行气;摩腹能健脾助运化,亦可培植元气;运内八卦可宽胸利膈,理气化痰;掐揉五指节、捣小天心、摩囟门可安神定惊,健脑益智[22-23]。通过按摩推拿上述经络穴位,能起到良好的安神定惊、清心除烦的功效。由于婴幼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因此推拿疗法在小儿夜啼的治疗中效果明显。且推拿疗法无创无痛,操作简便,治疗期间患儿依从性好。李宏媛等[24]采用推拿治疗脾虚气滞型小儿夜啼,临床有效率达85%,治疗后24 h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夜啼发生次数明显减少。本研究将推拿疗法与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内服联合用于小儿夜啼的治疗中,起效快,疗效显著,能有效加快患儿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夜间睡眠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夜醒次数、夜间清醒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小儿推拿疗法联合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治疗脾寒气滞型小儿夜啼疗效优于钙剂联合维生素D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减少夜醒次数,改善其睡眠质量。此外,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副作用,提示本研究的联合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小儿推拿疗法联合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治疗脾寒气滞型小儿夜啼较单纯钙剂联合维生素D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减少患儿夜醒次数,减轻其夜啼症状,延长其睡眠时间,总体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但本研究没有探讨小儿推拿疗法联合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通过何种机制影响夜啼患儿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气滞证候疗法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