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肝活血汤辅助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1-11-17王海涛河南省柘城县中医院河南商丘4762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1期
关键词:乙型亚群病毒性

王海涛(河南省柘城县中医院,河南 商丘 476200)

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肝病毒引起,具有传播途径复杂、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随病情延长,易发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极大[1]。临床常采用恩替卡韦、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单纯西医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有部分患者出现胆血红素反弹现象,因此需要探究更佳的治疗方案。中医认为,高胆红素血症属“阳黄”“急黄”范畴,湿热蕴结、气滞血瘀为发病机制,清肝活血汤有清热泻火、清肝活血之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79例,旨在探讨清肝活血汤辅助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研究对象共有79例,均为我院2019年2月-2020年7月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对照组(n=39)。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18-55岁,平均(40.37±5.28)岁;病程2-19d,平均(9.26±1.53)d;治疗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19-57岁,平均(41.98±5.56)岁;病程2-20d,平均(8.99±1.78)d;本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可比(P>0.05)。

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医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2];主症:目黄身黄、色泽鲜明、口渴,次症:身倦无力、厌恶油腻等,舌脉:舌苔黄腻,脉滑数。主症必备,次症具备2项及以上,结合脉、舌可辨证为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均符合西医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2]:血中胆红素水平>17.10μmol/L,伴有消化不良、腹胀、皮肤瘙痒等症状,可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符合中西医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药物性肝炎、酒精者;肛门狭窄、严重痔疮;人工肛门等直肠滴入禁忌证者;有腹腔积液者;伴有原发性肝癌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忌烟酒、保肝降酶药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口服恩替卡韦治疗,0.5mg/次,1次/d;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465mg/d,1次/d;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160mg/d,1次/d。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肝活血汤治疗,清肝活血汤组方:赤芍50g,茵陈篙30g,大黄20g,丹参20g,鳖甲10g,葛根15g;若腹部满胀可加积实15g,萝卜子15g,若胁部有疼痛感可加郁金15g,元胡15g;厌食者可加焦山楂30g;五心燥热可加栀子15g;有明显肝脾肿大加牡蛎30g;水煎煮400ml,温服,早晚各200ml。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效果。②治疗前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CD4+、CD4+/CD8+)变化。③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Ⅳ型胶原(IV-C)、透明质酸(HA)]变化。④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血红素[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L)]变化。

1.4 疗效标准 痊愈:身体乏力、腹部胀痛、食量减少等临床症状消失,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肝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清总胆红素降低>50%;有效:临床症状有缓解,血清总胆红素降低30%-50%;未达以上标准,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不同方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9.49%(31/39),差异显著(P<0.05)。

2.2 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IV-C、ALT、AST、HA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比较(±s)

时间 组别 例数 肝纤维化 肝功能IV-C(ng/ml) HA(ng/ml) ALT(U/L) AST(U/L)治疗前治疗组 40 100.97±16.01 276.81±45.01 360.11±90.13 337.15±101.44对照组 39 106.55±16.77 260.33±44.12 380.12±89.13 360.55±99.47 t 1.513 1.643 0.992 1.035 P 0.134 0.105 0.324 0.304治疗后治疗组 40 59.78±6.51 137.71±28.66 60.87±33.94 55.99±34.62对照组 39 76.19±8.47 185.23±30.61 91.44±35.32 80.45±32.16 t 9.670 7.125 3.923 3.252 P<0.001 <0.001 <0.001 0.002

2.3 治疗前后血清血红素指标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TBIL(52.41±36.73)μmol/L、DBL(21.35±17.62)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84.33±41.67)μmol/L、(43.33±19.41)μmol/L,差异显著(P<0.05)。

2.4 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CD4+/CD8+、CD4+、CD3+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s)

时间 组别 例数 CD3+(%) CD8+(%) CD4+(%) CD4+/CD8+治疗前治疗组 40 50.21±6.89 30.88±5.91 33.12±6.01 1.07±0.62对照组 39 52.31±6.74 31.45±5.78 32.65±5.98 1.03±0.59 t 1.370 0.433 0.348 0.294 P 0.175 0.667 0.729 0.770治疗后治疗组 40 62.14±8.24 26.61±6.01 40.75±6.84 1.53±0.76对照组 39 56.23±6.15 29.99±5.89 36.12±6.02 1.20±0.51 t 3.606 2.524 3.191 2.260 P 0.001 0.014 0.002 0.027

3 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疾病,以炎症反应、肝细胞坏死为病理特点,发病机制复杂,难痊愈,临床常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等症状[3]。西医常采用抗病毒保肝、降酶方案治疗,代表药物有恩替卡韦等;恩替卡韦属抗病毒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是抗乙型病毒性肝炎一线用药,但需长期服用,对肾功能损害较大[4]。中医认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为外感疫疠之邪,而致肝胆湿热内蕴,瘀热互结,肝郁气滞[5]。《诸病源侯论》曰:“血瘀在内则时体热而发黄”,说明高胆红素血症是血热血瘀所致,故在治疗上应以解除郁结、清热排毒、活血化瘀为主[6]。清肝活血汤由茵陈篙、赤芍、大黄、鳖甲、丹参、葛根组方而成;赤芍性微寒,归肝经,有散瘀止痛、清热凉血之效;茵陈篙性微寒,归肝、脾、胃经,有泻湿利水、退疸除黄之效;大黄性寒,归肝、心包经,有泻下攻积、凉血解毒、清热泻火、逐瘀通经之效;鳖甲性微寒,归肾、肝经,有退热除蒸、软坚散结之效;丹参微寒,归肝经,有凉血消痈、活血祛瘀之效;葛根性凉,归胃、脾经,有生津止渴、解肌退热之效。故全方有清热凉血,排毒解郁之效。现代药理学证实,丹参、赤芍等能减轻肝内炎症,改善肝脏微循环,疏通胆管,并强化胆红素结合、排泄,促进肝脏病变部位的修复,消退黄疸[7];茵陈能促进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酯结合,进而促进胆汁分泌[8]。

TBIL、DBL是反映高胆红素血症的直接指标,T细胞亚群失衡、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可能是导致病毒感染后慢性化的重要因素,CD4+/CD8+、CD8+、CD3+、CD4+是T细胞亚群主要因子,其体内含量可作为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9]。清肝活血汤辅助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对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清肝活血汤辅助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乙型亚群病毒性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郑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水平调查分析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研究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