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关爱,静待花开
2021-11-16谭伟良
谭伟良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班级管理中“优而不学”型中层生的特点及教育现状,从个性化育人视角提出给予关爱、目标激励、挖掘潜力等策略,促使中层生全面发展,力争上进成为优生,进而促进班集体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中层生;关爱;目标激励;潜力
“优而不学”型中层生是指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及扎实的学习基础,但因“不学”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如果班主任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就能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潜能,使之上进成优秀生,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优而不学”型中层生的特点
(一)科目发展不平衡,欠缺有效的学习策略
“优而不学”型中层生对数学、物理、化学等逻辑推理性强的学科比较感兴趣,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这些科目上,所以这些单科的成绩比较优秀,是他们的优势科目。但他们对英语、历史、政治等形象思维学科不感兴趣,认为能听懂课、课后完成作业就行了,也不愿花精力记忆背诵相关内容。因此,这些科目成绩一般,是他们的弱势科目,偏科及欠缺学习策略限制了他们真实水平及潜能的发挥,制约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竞争、进取意识及自信心不足
“优而不学”型中层生有良好的纪律及自律意识,但相对而言个性不太突出。他们在活动中极少露脸,也极少主动与班主任沟通,难以引起师生关注。家长也认为孩子表现中规中矩,从不主动向班主任了解孩子的情况。缺乏存在感和关注使他们自信不足,少了竞争意识及进取精神。
二、当前“优而不学”型中层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现实中,很多班主任还是把育人工作重心放在“培优辅困”上,认为抓好优秀生及学困生能确保班级考试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对中层生培养只注重分数层面,多采取“一刀切”模式:统一辅导时间,同样的教育方法、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教师既没有对中层生分类型进行教育,也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缺少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分析及针对性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几乎没有学生家长参与,收效甚微。
三、“优而不学”型中层生的学习指导策略
(一)掌握信息建档立卡,增强工作针对性及有效性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班主任应对本班“优而不学”型中层生多方了解。只有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并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见下表),及时记录分析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自身素质进行整体指导规划,才能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指导策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二)倾心关爱,激发学习热情和上进心
初中生情感丰富且敏感易变。“优而不学”型中层生遇到困难时极少会主动与班主任沟通,也不愿意敞开心扉与父母交流,长期缺少关注使他们感到无助。他们潜意识中更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励和关注:给他信心及机会展示自己,期待自己的进步和提高能获得关注。一句口头表扬、一个小小的物质奖励、一个赞赏的目光等任何关注举动都能让学生倍感教师的关爱重视与尊重,主要做法(见下表):
(三)目标激励激发竞争意识和潜能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适时、适当地提出目标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要指导“优而不学”中层生分析自己的潜力及优势,量身制定学期及学年的学习总目标(含最低目标及理想目标)。再分解制定各科单元测试、期中等各阶段学习目标,让学生把目标写出来,统一贴到教室醒目位置并经常更新,让他们在具体可行的目标指引下努力学习、表现自我、累积成功。学习目标的实现由小组长及学习委员负责统计公布,班主任要及时对各阶段完成目标且进步大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如,发给奖状和加盖教导处印章的笔记本等,把发奖过程以图文的形式发到家长群,激励学生争先创优。
对学生而言,成功是最好的奖励。班主任在期中期末时统计学生达成目标的总数,让学生从阶梯式学习目标的实现中看到付出努力后的成长,以获得成功感及争上游的动力,扬起自信的风帆。对不达目标的学生,班主任要肯定其所做的努力,帮助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其的改进措施,使之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和信心。
(四)积极争取多方教育协作
“优而不学”型中层生的培养教育,班主任要与科任教师密切配合。通过科任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了解,班主任可发现学生的新变化,及时采取或修正教育措施。此外,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也十分重要。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联系,互通学生的表现,必要时进行家访,以更深入了解学生。班主任还可用微信平台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引,引导家长理性积极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优而不学”型中层生培养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任何教育策略都是建立在爱和尊重的基础上的。在教育活动中要全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并在工作中不断补充和完善。育人转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班主任要有耐心、细心和慧心,从学生实际角度出发,积极创设机会并抓住时机,激发其信心及潜能,因人施教,以爱心育人,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