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治疗检测中高频超声技术的价值
2021-11-15都舀科赫鑫苗树川
都舀科,赫鑫,苗树川
(大连颐景荟康复医院康复科,辽宁 大连 116600)
跟腱位于足踝后部,是人体最大的强大肌腱,是人体重要组织之一。运动损伤导致的跟腱断裂患者需采用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促进患者快速康复[1-2]。随着高频超声技术的发展,利用高频超声技术可对不同时期患者的跟腱指标进行流动性观察,及时进行干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3]。本研究旨在评估高频超声技术应用在运动损伤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治疗检测中的使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运动损伤跟腱断裂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腱断裂修补术治疗,以患者患侧数据为观察组,以患者的健侧数据为对照组。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18~67岁,平均(42.15±5.28)岁;致伤原因:运动性损伤29例(36.25%),车祸损伤21例(26.25%),运动性损伤18例(22.50%)和坠落伤12例(15.00%)。
纳入标准:①均接受跟腱断裂修补术治疗;②患者严格接受医嘱治疗,治疗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疾病患者;②精神类疾病患者;③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④妊娠期和哺乳期疾病女性;⑤未在规定时间进行检查的患者。
1.2 方法 80例跟腱断裂伤患者均接受数字彩色超声诊断仪(日本Aloka-F75)进行诊断,使用高频线阵探头,设置频率为8~12 Hz。在不同时间段(术后4周、12周、1年)进行检查。检查方式:指导患者选择俯卧位,将患者的双脚悬空在床边,连续滑行扫查患者的跟腱伤的横断面与纵断面。纵向跟腱扫查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和跖屈动作,观察跟腱纤维结构、断端连接处的完整度及周围纤维回声是否发生异常等。为患者采用捏小腿三头肌实验,并观察患者在实验中断端连接处的运动情况。横向跟腱扫查方法:使用标记笔在患者根骨结节的投影进行标记,沿跟腱外缘使用轨迹面积测量方式测量横截面的面积。横向和纵向观察血流的分布方式:在断端连接位置观察并记录血流分布的数量、流速、血管内径等。
1.3 观察指标 ①应用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成像、增强型血流成像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周、12周、1年的血流分布情况。②利用高频超声PW技术,观察两组运动损伤跟腱断裂伤患者术后4周、12周、1年的血流速度,包括收缩期流速、舒张期流速和阻力指数。③应用高频超声2D成像技术,观察跟腱内部回声、断端连接位置回声与包膜连续性,用轨迹面积测量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周、12周、1年的横截面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流分布比较 观察组术后4周、12周的血管分布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的血管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流分布比较(x±s,条)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流速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4周、12周收缩期流速和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舒张期流速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的血流速度(包括收缩期流速、舒张期流速和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流速度比较(x±s)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横截面积比较 观察组术后4周、12周、1年的横截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横截面积比较(x±s,cm2)
3 讨论
青壮年是跟腱损伤的高发群体,在活动健身中患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健身和锻炼意识的提升,跟腱断裂发生率随之升高。研究[4]发现,跟腱断裂修补术后的康复过程较为漫长,为了更好的保证患者的恢复速度和效果,需做好康复治疗。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频超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运动损伤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治疗检测中,患者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与患者的跟腱恢复具有直接关系,不合适的锻炼方式会导致患者的跟腱再次损伤,影响患者预后[5]。运动损伤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治疗检测中高频超声技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查可有效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测量患者跟腱的微小变化[6]。跟腱断裂后,组织持续间断肿胀,断端之间回声紊乱,有血肿或积水。结果发现,断裂的跟腱宽度及其前后径增大,受损跟腱的宽度和厚度明显宽于健侧。临床可采用宽直径和前后直径作为跟腱肿胀程度的指标。然而,长期的跟踪研究发现,不规则的切削表面使对标准切削表面的有效评价变得困难,从而导致测量误差。运动损伤跟腱断裂术后患者的血流信号会出现不断变化,并逐渐向稀疏过度,在患者术后1年时无血流信号。临床有研究发现,跟腱修复治疗中,新生血管为重要的康复生理反应,然而新生的血管无法及时有效的修复跟腱组织[7-10]。运动损伤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治疗检测中高频超声技术可有效的反映患者跟腱纤维的增生程度。高频超声技术检查能及时发现运动损伤跟腱断裂术后的发生变化,及时制定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4周、12周的血管分布情况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4周、12周收缩期流速和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舒张期流速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4周、12周、术后1年的横截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技术在运动损伤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治疗检测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以获得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动态指标,为患者后期康复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