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80岁以上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

2021-11-15余世潮

当代医学 2021年31期
关键词:开腹根治术胃癌

余世潮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肿瘤外科,福建 三明 365000)

胃癌是指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组织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胃癌发病率也呈高龄化趋势,80岁以上患者身体器官储备功能下降约50%,随着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双重老化及自身免疫力下降、焦虑较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咳嗽、排痰能力差,心肺储备功能不足,易增加术后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一旦出现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1]。外科医生也面临越来越多来自80岁以上患者的挑战。因此,寻求一种相对安全的胃癌手术方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方向。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在80岁以上胃癌患者治疗中如果选择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虽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但袁传威等[2]研究指出,开腹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再加上器官储备功能相对不足,易在术后引发各类危重并发症,进而阻碍患者的康复及预后。为降低手术风险,提升治疗效果,需在临床中选择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接诊的68例8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肿瘤外科接诊的68例80岁以上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传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80~90岁,平均年龄(85.14±0.27)岁;术前临床分期:I期10例,II期14例,IIIa期10例;肿瘤位置:胃窦部19例,胃底部9例,胃体部6例;病理类型:腺癌21例,印戒细胞癌13例。实验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80~90岁,平均年龄(85.09±0.31)岁;术前临床分期:I期9例,II期15例,IIIa期10例;肿瘤位置:胃窦部18例,胃底部7例,胃体部9例;病理类型:腺癌20例,印戒细胞癌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临床分期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胃镜、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②既往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治疗;③术前临床分期为IIIa及以下患者;④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⑤患者及家属对实验内容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IIIb期以上肿瘤患者;②患者年龄<80岁;③临床资料缺失者;④中转开腹手术患者;⑤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患者;⑥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2 方法 术前按照要求行准备工作,传统组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

1.2.1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实验组进入手术室后,实施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3-4]。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气腹压为12~13 mmHg,手术均采用脐下置10 mm观察孔1个,主刀采用左腋前线肋缘下12 mm主操作孔1个,左上腹5 mm辅助操作孔1个,在患者右侧腹部的对称部位作助手10 mm、5 mm的辅助操作孔各1个。术中严格遵循无瘤、无菌原则,按照标准的D2胃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操作,腔镜手术完成后在患者上腹部取长6~8 cm的辅助切口,经该切口取出手术标本并完成消化道重建,消化道重建均采用Roux-en-Y吻合术,最后腹腔放置引流管观察。

1.2.2 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 传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开腹胃癌根治术[5]。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上腹正中绕脐部位为手术切口,长20~22 cm。进腹后严格遵循无瘤、无菌原则,按照标准的D2胃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操作,消化道重建均采用Roux-en-Y吻合术,最后腹腔放置引流管观察。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过程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腹部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脾脏损伤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②术后,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详细记录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③术后采用复查肿瘤学指标和全腹CT平扫+增强,按照肿瘤随访原则规范随访9个月,了解患者术后近期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腹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脾脏损伤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观察指标比较(x±s)

2.2 两组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各项术后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比较(x±s)

2.3 两组术后近期疗效比较 术后采用复查肿瘤学指标和全腹CT平扫+增强,按照肿瘤随访原则规范随访9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两组近期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我国80岁以上胃癌患者数量也在持续升高。由于大部分高龄患者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等),且自身免疫力下降,咳嗽、排痰能力差,心肺储备功能不足,易增加术后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6-7]。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时,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多于低龄患者,对80岁以上患者术后的康复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8]。为进一步改善和提升8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需探讨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治疗方法。

腹腔镜胃癌手术作为一种临床治疗胃癌的新技术,巧妙利用膜解剖结构原理,在胃周解剖间隙内进行手术,具有操作层面间隙化,器械精细化、手术微创化等特点。同时腹腔镜具有放大局部解剖组织的特点,放大血管,不但能减少术中血管误损伤,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脾脏损伤,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减少术后合并感染,同时,还能稳定80岁以上患者的全身状态及各项生理指标,从而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的产生[9-10]。

综上所述,与传统胃癌根治术比较,在80岁以上患者治疗中积极开展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性,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开腹根治术胃癌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