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多元化评价的研究
2021-11-13俞寅云
俞寅云
摘要:课堂教学是充满着多变化的教育艺术,因此要想采用统一的方案来评价一节课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也需要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本着对学生提升的原则来评价他们现有认知和即将所要达到的认知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元化;教学评价
引言:
教育教学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青春期,且他们对外界事物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认知。因此,在课堂开展教学时,对他们的评价要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之上,通过找出学生的不足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可一味借助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评,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往往能够令学生心领神会。借助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课堂和谐的学习气氛,也能够在与教师互相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初中数学的课堂就已经成为了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个平台,评价的尺度要多样化,才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多元化,课堂教学应该打破一张试卷定高低的应试教育局面。本文着重研究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多元化评价,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予以参考,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低效的原因分析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时,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意识到评价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能力基础之上的,由于不同的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以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但是,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些不正确的评价现象,往往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重结果,轻过程
在有些教师开展学生评价的过程中,王老师将学生的成绩看作是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今天的教育不能光看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既然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学科,就要充分体现出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但是如果过分的看重学生的成绩,指采用终结性评价,对学生一个学年的工作进行定性,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这种终极性的定性评价,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结果是建立在过程基础之上的,要想接触好的果过程必须要得到重视,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改变传统,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模式,应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长教师要对学生的平时学习加以指导。
(二)重形式,不重实质
在绝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往往是只重形式而不重实质。在当前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形式是以班级授课制开展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座位进行变形,以E字形或D字形安排学生的座次。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组织形式的变化,导致课堂教学显示出异常的热闹,但从实质上来讲,学生的认知和心智并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导致实际教育效果与预期教学效果存在差距。
(三)评价肤浅化
在近些年的教学大赛中,教师的教学往往给人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将教学的整个过程像演电视剧一样的演给评委,观众看教师将评价语在上课之前设计好,而且安排好每一个演员是失德回答问题,教师的点评成为了总结性的台词。在评课时往往融入了过多的理想化语言,所以这样的评价导致了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认知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学生总是认为课堂的学习是一场表演,而教师在设计这场演出时也煞费苦心,并没有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二、初中数学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的评价模式
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作为教师在进行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时,就必须要立足于学生当前的设计发展规律,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为其生活的服务性,也能够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个人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函数与日常手机交费的问题。那么在学生学习这件事内容的时候,教师就要本着对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原则,让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也能够让学生对手机交费问题进行迁移,像我们生活中的阶梯用电也是应用的这一数学知识。
(二)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为主的评价模式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在学生出现问题以后,教师能够实时评价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课堂主要教学评价应该建立在学生能力整体提升的基础之上,要讓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来感受到评价,对个人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的指导。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我们要想得到菱形,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菱形的定义,接下来教师提问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变形,使其得到菱形。在探究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感知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边角对角线等多个环节入手,这样既得到了如何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为菱形的判定方法。
(三)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在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想能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整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就必须要对课堂教学评价的体系予以完善,将评价体系与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融合,这样才能够做到每一个学生的民主参与。
例如:在初中数学学习四边形的过程中,四边形的定义即首尾连接起来的四条线段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即平行四边形,那么学生通过自己的画法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等不同形式的平面图。那么在自己动手画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不同图形的定义来了解自己手中所画图形的特点,这样它们便逐步掌握了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深层次学习。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对上节课问题的回忆来引入到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因为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思维发展的学科,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很强。教师通过问题导入的模式来引导学生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实际上是要检测学生在对于上一节课知识的消化情况。在对于学习水平相同的同学进行提问时,就是能够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样才能够判断本节课的教学是否按常规教学设计开展。
(四)不断增强教师对课堂评价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这些评价,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朝着设定的教学目标迈进,因此教师的个人条件水平也关注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够仅依靠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课后的书面评价中,应该能够一语中的,及时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问题,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研究效果
课堂教学要避免以单纯的成绩来对学生定优良的评价方式,这样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降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作为教师开展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实际上是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寻了更多的出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有机调控,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是我们当前课程改革的一条新出路。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以后,课堂的教学逐渐要凸显学生个人能力的达成,因此在知识讲述时,教师应该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能够提高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借助行为的趋向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只有在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中学生的多元化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柴尔新,许文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多元化评价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18):28-29.
[2]陈升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多元化评价论述[J].新课程,2020(36):204.
[3]周晗帅,隋海明.初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多元化评价[J].新课程,2020(32):205.